美股上市公司第二季度财报于7月中旬拉开帷幕,标准普尔500强公司预计将连续第六季度销售额下降和连续第五季度盈利下降后,终于赢得了喘息的时间。相比上一季平均每股盈利(EPS)下降8%,很多企业虽盈利仍不理想,但有所改善,整体出现止跌好转迹象。银行股大多好于预期,整体表现平稳;科技股参差不齐,股价再现冰火两重天。但事关“互联网+”,尤其来自中概股的几份靓丽财报,提示给投资界的是:“互联网+”仍站在风口上。
第一个上场的重磅科技公司是苹果,利润同比下滑27%,英特尔是难兄难弟。紧接着,那些重磅互联网巨头给出来的都是令人惊叹的好消息。谷歌母公司Alphabet营收2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7亿美元增长21%,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25%。亚马逊第二季度净利润8.5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利润9200万美元相比增长832%;净销售额为3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32亿美元增长31%。Facebook继续行驶在高速成长的轨道上,第二季度的每股收益为0.97美元,远高于预期的0.82美元;当季营业收入64.4亿美元,好于预期的60.2亿美元。
中国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和社交网络交出的成绩单则更为“爆款”。阿里巴巴收获上市两年来最快成长,本季度营业收入321.54亿元人民币,同比涨59%。与此同时,淘宝的最大竞争对手自营式电商代表京东营收为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社交媒体方面,新浪微博给出的答案也不输于人,当季净营收1.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达2590万美元,同比增长516%。
把这些互联网巨头的财报进行梳理,两类成长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一类是已经稳定给股东带来回报的行业巨无霸,他们赚钱的能力远超传统行业,却仍然显示出超速扩展的能力。如《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这个财季甚至亏损,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第二季度的净利润竟能够增长24%。要知道,这是一家年营业额接近千亿美元、利润200亿美元的巨头,市值一度超过了苹果,全球第一。谷歌作为一家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占到了Alphabet总营业收入的99%,所以基本上是谷歌一个子公司在养整个母公司。而谷歌的利润90%都来自于其搜索引擎里对商家收取的广告费。时至今日,当互联网广告被移动广告攻城略地之时,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谷歌第二季度运营利润率达到35%。
另一类则是走出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如今大踏步地开始赚钱。4年前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才上市的时候净利润10亿美元,2015财年净利润升至37亿美元,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则达到20.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19亿美元增幅高达186%。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利润逆转则显得更引人注目,成立了21年,亏损了20年,现在则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利润暴涨。当利润同比暴增9倍的财报发布后,8月1日亚马逊股票市值涨至3660亿美元,首次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四大公司,前三名分别为苹果、Alphabet和微软。而Facebook的市值也逼近了埃克森美孚,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或很快为科技公司占领。
既然科技巨头已经站上市值顶峰,未来上升空间是否早有“天花板”等在前面?要知道苹果就是在冲击万亿美元的挑战中铩羽而归。一个亮点是,巨头们似乎又搭建起了新引擎。去年,亚马逊的销售额达到了实体巨头沃尔玛的四分之一,市值却超过了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可即使这个关键的时点亚马逊也是不盈利的,或者说刚刚做到盈亏平衡。多年前贝索斯开辟了多种全新的业务,除了送游客上太空的火箭,还有云计算和智能硬件。亚马逊开始选择的是IBM的软件,但它开发了云计算AWS业务,提供计算、数据库存储、内容交付等功能。亚马逊的云服务客户超百万,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超半。当你上网聊天、更新软件时,背后多是亚马逊在提供支持。智能硬件方面,亚马逊开发的阅读器Kindle和智能语音家庭助手Echo以极低的利润甚至赔本销售,靠出售内容获得利润。回到老本行电商,亚马逊大力推广会员服务,2016年第二季度,美国的Prime会员增长至6300万,与去年同期的4400万比,增长了近一半。
回到国内,中国的电商巨头们也在时时挑战着投资者潜意识内的“天花板”。根据阿里巴巴的最新财报显示,目前其多个零售平台的年活跃买家达到4.34亿人,较前一季度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净增仅有1100万人。而在去年,阿里巴巴几大零售平台全年净增加了7300万活跃用户,每个季度都能获得超过1500万左右用户的增长。可阿里巴巴季度营收增长了59%,之所以如此,得益于其在市场份额上的扩展,阿里并购了苏宁,还在移动市场上攻城略地。阿里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移动端季度收入达175.14亿元,年增幅高达119%,占中国零售平台总收入的比例增至75%,去年同期比例为51%。消费者在网购上的花费也更多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移动用户的每用户平均年花费为人民币140元,而一年前是76元。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使投资者看到了新希望,它在大数据上的投资有了回报,云计算业务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二季度的营收达到人民币12.43亿元,同比增长了156%。
阿里这架超级“印钞机”难道就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极限?截至3月底,阿里巴巴集团的年交易总额已经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58.9亿美元),今年笃定成为全球最大零售体。此前全球第一的是沃尔玛,2015财年的总营收为4821亿美元。如果说美国人口基数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阿里巴巴完全可以因为市场规模成就全球第一大电商奇迹,可中国人的收入远逊于美国。而在海外,电商平台无论如何做,销售额与实体店面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中国的消费观念在升级,消费能力也在提升,可这一切似乎都不能阻止阿里扩张的脚步,如今,阿里平台的交易量已经能够占到全国社会零售总量的十分之一,活跃买家近中国成年人的一半,阿里每向前走一步,都将是奇迹。未来难道中国的消费者都不逛商店了?其实负面的迹象已经出现,在手机销售中,步步高旗下两个品牌Oppo和Vivo仅凭借着店面销售就挤占了小米的互联网营销。
无论是互联网电商平台还是社交媒体都是赢家通吃,判断这些站稳了脚跟,开始“躺着赚钱”的企业的“钱景”,也只需研究它们所处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扁平化的特征,使得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在正循环中就在负循环中。所谓的正循环是指登录Facebook的人越多,你能联系的人就越多,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要加入进来。淘宝也一样,买家和卖家越向这个集市聚拢,市场就越有人气,越能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反之,竞争对手就越来越没了人气。
当淘宝模式把交易平台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时候,京东这个一直在“砸钱”的互联网零售商已经跻身《财富》全球500强,是国内唯一的互联网企业。对手发大财,京东却一直在战略性亏损,买地、建仓库、做物流。二季度,若按照NON-GAAP计算,本季度已实现扭亏为盈,经营利润3.6亿元人民币,正式进入盈利期。而实现净利润超预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季度内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京东毛利额达到9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连续6个季度实现增长,这一财季更达到约15%,创了新高。引人注目的是,电商间竞争越来越残酷,京东却实现了健康的现金流,储备了充沛的现金,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经历了互联网兴衰大浪淘沙剩下的佼佼者,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它们都深谙取悦消费者之道。苹果CEO库克曾经请教过巴菲特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巴菲特回答说:“关键是让你的顾客开心。”在Facebook,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它的竞争对手MySpace被默多克收购后,广告压力毁掉了用户体验,从此销声匿迹。谷歌在每开发一个产品时都会问一句“What if”,假设开发出来一个安全、便捷、快速的浏览器会怎么样?答案是:用户会开心,他们会喜欢这个产品。在亚马逊,一套自动化系统会观察,如果提供的客户体验没有达到标准,系统就会主动向客户进行补偿。对贝索斯,顾客让人害怕,合作伙伴和员工就没那么让人敬畏了。
那么,谁还能够阻止互联网巨无霸继续它们的成长轨迹呢?答案是人口、收入和市场份额,这些人类不可能逾越的“天花板”。
文 邢海洋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