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件的浪漫转生术 许安的“珐琅剪黏计划”

 
废件的浪漫转生术 许安的“珐琅剪黏计划”
2016-12-29 10:12:31 /故事大全

台湾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的许安将废弃金属材料与剪黏、珐琅两种工艺相结合,克服了珐琅窑烧的工艺挑战,最终成功制作有着水彩般色泽的金属珐琅灯具、花器作品,并荣获“金点新秀设计奖”。

2015年5月初,汇集台湾63所学校、126个设计系所应届毕业生作品的“2015新一代设计展”热烈进行,其中吸引超过4000多件毕业作品参与竞争的“金点新秀设计奖”,更是展览中最受瞩目的压轴大赛。

时间退回“2015新一代设计展”开展前四天,台湾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的应届毕业生许安还忐忑不安地守在窑前,等待着她的毕业作品“珐琅剪黏计划”中的一组花瓶开窑出来的结果,她心想:“大概就是所谓的一翻两瞪眼,开窑成功就皆大欢喜,反之失败就全完了。”

终于,幸运之神是站在这位认真的女孩这边的。开窑出来的成果,不仅如同许安理想中的模样,更让她一举夺下“金点新秀年度最佳工艺设计类奖”,以及“新一代设计产学合作标竿奖”这两项全场最大奖,成为今年设计毕业生中最闪亮的新星。

工艺与工业的跨界创意题

许安的毕业制作“珐琅剪黏计划”,主要结合了剪粘与珐琅两种工艺,创作出一系列概念及造型独特的设计灯具及花器。在传统庙宇建造工法中,剪粘是一项很经典的手法,这个源自于中国南方(福建、广东一带)的工艺技术,在台湾也持续发扬流传,在台湾包括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南鲲鯓代天府都可以见到技艺精湛的剪黏工艺杰作。

所谓剪黏,即是将瑕疵的陶瓷器皿完好的部分割剪下来,转化为庙宇屋檐上用来造型神兽的斑斓碗片,原本的废弃对象因而能以新姿态延续产品生命周期。许安将剪黏所传达出来的精神,运用在废弃金属回收议题上,开展出珐琅剪黏计划的主轴。另外,再以选用的回收金属为胎体,烧附珐琅、裹饰表面,经过反复测试与窑烧实验,创造出揉合珐琅质感与工业造型的亮眼设计。

“当我在第一次向毕业制作提案审核老师提出‘珐琅剪黏计划’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因为担心制作难度高,而且事关能否毕业,纷纷好意建议我改做其他备案”,今年甫从台湾知名设计院校——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学系毕业的许安,如此回想起去年九月毕业制作提案时多数师长的反应。

尽管面对此些善意的建议,许安依旧坚持自己的选题,而在过程中,担任指导老师的台湾知名设计师王俊隆的支持,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此,王俊隆表示:“我深知是创作就必然有风险,而风险一直都是创新之路的必然过程。在那一刻,我除了相信她,陪她放手一搏之外,几乎没有思考过其他的后路。因为对她与我来说,这都是一个考验,这关系到她配不配从实践大学这间知名的设计学院毕业,我配不配当一位有危机管控能力的老师。这不是赌,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信任。”任教于实践大学十一年以来,担任过历届毕业制作指导老师的王俊隆几乎没修改过学生的设计题目,“因为我相信题目永远就只是个题目,它只是进入设计思考的一个入口,它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的面貌,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有用与无用的对象价值思辨

说起来有趣,带着强烈风格设计感的“珐琅剪黏计划”作品,其实是许安在提案前的暑假逛无印良品时得到的灵感,“看着无印良品陈列售卖的釉彩陶瓷杯碗,我突然想到,既然制成陶瓷釉和珐琅的釉料都是一样的,陶瓷能做的量体规模有限,为什么不来挑战一下胚体更有延展性、更坚固的金属珐琅呢!”

从这样简单的初衷出发,许安逐步融入回收金属的概念,“我希望让作品能承载更丰富的理念,不只是玩材质而已”。在她跟指导老师王俊隆提出回收金属概念后,王俊隆抛给她“剪黏”这个关键词,让许安开始深入探索传统剪黏工艺的惜物思维,转化剪黏善用陶瓷碗的现成物特质。许安进一步解释她在此计划中对于金属回收的观点,“有别于纸类、玻璃、塑料瓶罐等材质,废弃金属被丢弃的主因并非坏了,而是因为用不着了。废弃金属充满了符合原有功能的外观特征,这些细节全都是工业化、机器量产所留下的痕迹。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此外,许安也希望能藉由保留可让人联想起原本功能的金属外观,触动使用者思考“有用/无用”之间的关系。

浪漫理念的精准实践

想要实现“珐琅剪黏计划”的目标,许安必须同时解决两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设计出以金属剪黏概念制成的灯具及花器造型;接下来,将金属胚体烧附上珐琅釉料。看似单纯的步骤,对于非工艺背景出身的许安来说其实颇具挑战。

曾经参与过台湾重要的工艺设计跨界Yii计划,以砌砖及蚕丝作茧为素材创作出独特工艺设计品的指导老师王俊隆也认为:“许安的设计不全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在工艺上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探索。我常常跟学生分享:‘没有完美的概念,但有完美的执行’。我认为许安的这系列作品,是一件浪漫的概念加上准确细腻的执行。对于毕业制作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为了搜集废弃金属,许安不仅向身旁亲友募集,市郊大大小小的资源回收场,以及被戏称为“汽车屠宰场”的废弃车拆解回收场,都是她那阵子密集拜访的寻宝地点。举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排水孔、咖啡壶、喇叭锁、烤派模,或是气泡水氮气钢瓶、盎司量杯、金属蒸笼等等,都一一被许安挑选出,化身成为“珐琅剪黏计划”中的担纲要角。

珐琅窑烧的工艺挑战

搜集齐备废弃的金属现成物后,许安开始迈向珐琅烧制的阶段,在学校工作室反复试验后,她顿时颇感挫折地发现,由于回收的废弃金属材质各异,不仅很难掌控适合的珐琅烧制温度,即使偶然烧出一件成功的,也很难比对适用于其他回收物。

在许安开始面对珐琅烧制的挑战时,经由王俊隆的推荐介绍,熟稔各式材质特性的艺术家薛慈雯,成为许安的珐琅技术指导老师。针对其他需要制作模型的毕业设计作品,有些人使用替代质材呈现出示意效果的情况,许安直率地说,“一开始就知道要玩材质,就无法玩假的”。在薛慈雯老师的技术指导之下,许安开始探究珐琅与金属质材间的烧附效果,通常珐琅最容易烧附在红铜、金或银等贵金属上,但如前文提到的回收金属材质各异,光是要成功烧附上去就已经是一大挑战,更不用说许安理想中的成品是要做出大面积的珐琅表面。

通过理论活用的钻研,以及实作试验的技法练习,许安终于突破回收金属的异材质限制,成功创造出4理想中的珐琅烧制效果。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到惊喜的不只是许安自己,就连受她委托加工的工厂也对她刮目相看。回想起这段经验,许安笑说,“技术合作的工厂一开始对我的要求感到奇怪,起初还不愿意承接,后来我将完成的作品带去给他们看时,大家才恍然理解,‘原来是这样啊,作品很美呢’”。

放眼2016米兰设计周

对许安以及她的“珐琅剪黏计划”来说,夺得“金点新秀年度最佳工艺设计类奖”与“新一代设计产学合作标竿奖”这两大奖项,并不意味着计划的终点,反倒代表着下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珐琅剪黏计划’是一个长时间轴的计划,已经完成的五盏灯具和四件花器是初期的作品,接下来我希望挑战更大规模的家具,例如玄关高脚桌就是我很想尝试的品项。”目前许安已与另两位实践大学设计系的同学合组工作室,都对传统文化创新及材质转化有兴趣的三个人,也将持续研发各自的毕业设计作品,藉由多样品项的联手合作,强化对外发声的力道。此外,许安也表示将会透过参加比赛或展览的方式,增加作品的国际能见度,现阶段的新目标,将会是明年四月的米兰设计周。

从应届设计毕业生,到设计产业新人的角色转变,许安显然已经站稳了第一步!

文 Article>方叙洁 Fang Xujie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