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做C

 
把自己当做C
2017-04-19 17:00:57 /故事大全

把自己当做C-演不完世间百态,道不尽芸芸众生——生活故事,社会故事,悲欢离合!

近日,跟一个朋友交流关于公司人才结构的问题,他提出一个“人才结构ABC”和“CBA”的概念,使我受益良多,震动颇大。

一个人在招聘自己下属的时候,即使明确地要求自己招聘“能人”,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是去招聘在能力结构和背景方面跟自己很像的人,同时水平却比自己低一点,这样他管理起来的时候心理就会有优势,也会很舒服。如果你不信,深刻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潜意识。在这样的潜意识下,一个公司的一把手,如果把他的能力设为A等的话,他将会不自觉地去招聘B或者B+的人作为公司的VP;而公司VP会沿着同样的潜意识去招聘C或者C+的人来做总监。以此类推,一个公司的人才结构从上到下就是“ABC”结构了,整个公司最优秀的人就是公司老板自己。

很多公司在创业的时候,找的是自己以前的部属来做自己的高管班子,而他们分别又找自己的下属来充实自己的班底,层层递减下去,这还了得!不仅人才能力越来越弱,而且外人根本进不来,最后成为一个死的下循环,以失败告终。

最优秀的管理书里边提出“第五级经理人”的概念,他们的行为标志是——先人后事,而能否成为成功的第五级领导人,其前提是能否招聘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突破“人才ABC”结构。于是我的朋友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人才结构CBA”。即一个公司的一把手把自己当作C,当他找下属的时候,一定要去找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即为B;如果能够把同样的理念下推,B再去找比自己优秀的人,即为A。这样复制下去,一个公司了不得,才能真正地做到“先人后事”。一个领导人,他个人的能力对于事业成功来说非常重要,但他更重要的能力是能否找到比他更优秀的人来到他的团队里。

刘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年,他还是个卖草鞋的小贩时,就首先搭好了自己的武将标杆,先是有了关羽和张飞,后来有了赵云。整个三国武将排行的第2名、第3名和第4名都在他这里,你说这个标杆高不高?所以后来更多武将来投,五虎上将的名额争得头破血流。后来,他流落江湖,寓居新野,人无几个,地无三分,在整个江湖中实际上处于比较落魄的地步。这个时候,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文人班底太落后了,就根本不畏惧自己形势的弱小,而敢于去请当时天下最好的文人参谋——卧龙和凤雏来加入。他没有自卑,也没有自恋,满怀自信和谦逊,三顾茅庐,顶风戴雪,请到了诸葛亮,成就了自己三分天下的功业。刘备请人,是标准的“CBA”模式,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值得创业者来学习。

蔡元培来当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北大还是个很小的不出名的学校,但蔡元培的雄心很大。他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是我要把最有才华的人请进来,一起办学。”在文学院还没有一个学生的时候,他找人打听,谁是当今中国最好的文学界领袖?有人说是陈独秀。他说:“我一定要请到他来担纲北大文学院!”这话就像今天一个民营大学要请季羡林来做中文系主任一样可笑。当时陈独秀名倾一时,小小的北大怎么在他的眼里!结果蔡元培真的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最后一次在雪中硬是等了陈独秀4个小时。陈独秀很感动,答应加盟担任文学院院长。他对蔡元培说:“办好北大文学院,我一个人不行,还需要找比我更好的人。”于是他陆续请来了胡适、沈从文、李大钊等人,结果是什么,就不用我来赘述了。只有一流的人才能带来一流的人。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他与什么人同行!

百度李彦宏的用人理念也很值得欣赏,他把自己原来在美国公司的老板,请过来做自己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这是一种突破了人才ABC潜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不是每个公司的老板,都有这样的胸怀,当一个公司领导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把自己当作天才,而他人都是配角——是可更替的配角的时候,公司的危险和麻烦就来了。

如果一个人自己的能力结构已经成了公司的障碍的时候,并不算最糟糕;最糟糕的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他还不去找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充实自己的团队。这个时候,考验他的,不是能力,而是胸怀。起点就是,把自己当作C。

把自己当做C,感动到你吗?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