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在GMIC上对话要点全纪录

 
马化腾在GMIC上对话要点全纪录
2016-09-24 07:52:57 /故事大全

马化腾是昨天GMIC最大的关注点。毕竟微信是现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最亮的明星。他也不负重望,在与央视节目主持人陈伟鸿的对话中透露了不少有料信息。

此前我们已发表了一些零星观点,现在虎嗅将他的对话全文整理出13个要点出来,以飨读者。

-微信收费问题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个月里,我当时出差从北京回深圳,在机场递交证件的人那个检查人员问我,“微信要收费吗?”我很吃惊,为什么这个事情传得这么沸沸扬扬。我说不会收费。

(炒作)这绝对不可能,首先我们公司不是善于炒作的公司。第二,其实这里面提到的很多的矛盾点,实际上这是全球都面临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服务商和传统运营商关系的问题。我在很多场合也多次表达,其实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是一个水乳交融的关系,是互惠互利,长期来说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之前传的所谓政府部门提出说要收费,这里面也是有很多误传的信息在里面。更多是提到互联网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对传统移动资源占用的问题,资源占用就会提到成本的问题,就会谈到成本分摊的问题,是这么引发出来的。最近也在公开场合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一家、两家企业能解决的,而是靠产业链四个方面,就是运营商、设备厂商和网络提供服务商以及手机终端厂商。我觉得四方坐下来一起提出很多好的解决方案,这个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事实上在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也有很多的解决方案。过去这一个月其实我们已经和运营商的一些测试部门也在联手去开始测试,已经初步找到了很多的解决方法,我相信这个问题以后不会是个大的问题,但是一定要重视。

-微信商业化问题

(付费表情道具与游戏)这两个方法都对,也是我们的方向。从规模来看,以及开放平台的影响力来说,或者对产业的影响力来说,应该说移动社交游戏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突破点。我们未来会和台下的合作伙伴有更多的合作。

(微信与电商如何结合?)我们内部、外部都有非常多人关注这个问题,事实上太多人提建议,我们还是要保持住自己,按部就班。我觉得还是刚刚前面说的话,我们是搭建一个简单的平台,其他让合作伙伴来参与。但是在特定的领域,比如说电商是不是应该要搭建新的子平台,让很多商户来接入享受到微信的便利呢?其实也有这个可能性,但是也有可能做得过多造成速度很慢,我们一直在权衡利弊。我们总体来说要简单,规则越简单、越清晰会更加透明,更加便于管理。因为有很多事情要做,这里面千头万绪特别多,尤其是有国际化的市场要竞争。

-怎么看公众号?

其实公众账号从技术原理来看是很简单的,早期我们在QQ上也有这种企业的账号发个消息可以反馈信息,为什么在微信上大家觉得特别有魅力呢?我们做过研究,最关键有几个特征和过去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你发照片,因为你的手机有摄像头,还可以录音。这样发送的信息内容是和过去PC是很不一样的,过去只是一个文本对话,现在是一个很丰富的富媒体和后面的服务商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通道。可以让线下很多的传统服务商通过接口工具能够实现过去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微信时候做不到的事情。

还看到很多自媒体的作者其实已经开使用公众账号做自己的生意,来做自己的业务,甚至线下很多商场、店铺也看到他在外面选择会打印一个很大的二维码,来鼓励你去扫描。扫描就定位,成为他公众账号的用户,这样你就成为他的会员,他以后的营销信息甚至绑定了你的客服号之后,跟你个性化的信息全部都可以去通过手机来推送给你,这都是很有价值的服务。我觉得这还是刚刚开始,我们只是搭建了一个规则,不知道用户和合作伙伴会有什么样的创意。有时候我们看到都会吓一跳,觉得还可以这么玩。

-微信与手机QQ的竞争问题

其实最开始大家会觉得微信跟手机QQ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一开始导入的关系链全部是QQ的关系。原来我们做的QQ跟手机通讯录的关系链是没有关系的,而在人们的手机里面存在庞大的真实的关系链,就是通信的关系链。微信内的应用打开了这个磨合,就是让手机通信关系链和积累了十几年的互联网的关系链融合起来,形成了更加丰富、更加实名化的关系链,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别。第二是语音通信,在过去QQ其实是没有语音通信功能的,全部靠打字。我们在手机才第一次有了是跟你的终端随身走的麦克风,而且是有一个很好的耳麦,可以随时听到声音。正是有了语音通信才让微信的体验和传统的手机QQ有很大的区别。

(原来在内部)两个团队做的产品都叫微信,后来体验好的产品成功拿了微信的名字,剩下的就叫Q信,最后Q信在通讯录产品里面,最后也把功能去掉了,因为已经不太需要了。

(取舍的标准?)用户体验一用就知道了。我想所有用户都会感受到你的使用留存率、第一感观、体验是否顺畅,能不能在几秒钟内留住人,这都是很直观的指标,所有朋友一用就明白。

(微信与手机QQ的相互取代)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为什么会造成手机QQ在面对当时已经看到有这个趋势,但是为什么动作那么慢,做不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组织架构的问题。

因为你知道我们原来的QQ和它的社交平台Qzone和手机QQ在三个不同的事业部。那就麻烦了,你要做一个事情要全部涅合起来做就非常困难。在去年的5月18号我们组织做了一个很大的组织架构重整,是七年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把这几个产品捏合起来,包括今年年初还在不断地做调整。最大的问题是从管理者角度来说解决组织结构的问题,因为组织结构不畅后面做产品其实非常困难。我们不能怪产品团队做不好,因为我们不能把组织理顺,看到有这个趋势,看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浪潮已经不是说一个公司设一个部门或事业部是专门做移动化这么简单了,而是应该全面地拥抱,所有的产品部门必须是PC、手机一体,是一个负责人,这样才有可能把产品做好。后来很快做了调整,手机QQ也找到了方向,所以和微信有差异化的处理。

在最新的移动社交游戏平台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会同时支持手机QQ和微信,甚至手机QQ的活跃账号其实数字比微信还多的,这个可能大家不知道,以为微信数量很大,其实手机QQ活跃的账号数是接近微信的两倍。这里面还是一个很大的保障,还是很好的保障平台,过去我们没有做好,晚了一年、两年。今年花了很多的时间,组织架构调整完以后,内部重整,把手机QQ的产品线梳理一遍,我相信未来有更多差异化产品的方向让大家看到。

这不是相互替代,是自我更新。

-腾讯拥抱移动互联网为何能抱个满怀?

其实我们也抱空很多东西,包括早年的电子商务与搜索,我们都抱空过。可以说我们最早最擅长的一个业务就是即时通讯和网络社区,在这个领域领域移动互联网化的时候,我们是理所当然是最敏感的。在这方面是没有思索,也感觉到很万幸了,坦白说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不管你多强,但在移动互联网大浪潮面前,稍微疏忽,也许是一个月可能就翻船了。不要看很多公司好像很大很强,其实都有可能是不堪一击很脆弱的,所以还是要报着对行业演变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服务做好。看到有任何新的商机能够从平台和商业化,以及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如何共赢的角度去考虑,你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这是外界给我们封的船票,我们自己觉得还是很担忧,因为仅仅是个站台票。你能不能坐到终点不知道,是一个人上去了,还是一个团队上去,不知道。而且有很多人往上挤,是和睦相处,还是最后打起来了,也不知道。我们对未来其实是充满了未知,但是我们仍然是很有激情,很有兴趣去探索。我觉得它的美好之处在于它的未知,但是我觉得最关键是说这个行业是蓬勃发展的行业,我觉得很多人都有机会一起上这条船。

我们从业人员都会感受到今年是一个变化很大的一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感受到整个互联网的服务完全颠了一个倒个,完全大部分在PC使用的,到去年下半年完全倒过来的,在今年第一季度发现更明显了。比如说我们核心的QQ,接近8个亿的月活跃账户现在是通过手机上QQ的是5.5亿,已经超过一半多。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通过手机接入的已经超过50%,甚至70%,这已经是完全跟过去不同的。觉得移动互联网浪潮要来了,现在不但是来了,而且已经是压倒性的来了。

但是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我们的从业者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还是在PC互联网上,你可以看到这里面中间有多大的鸿沟,蕴藏着很大的商机,甚至是一次洗牌的机会。这是值得我们今年所有的从业人员更加关注的问题,我相信不仅仅是游戏行业,还会有广告、电子商务、O2O,以及怎么更多全新创新的商业模式会涌现出来。

-裁判还是运动员的问题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做不了,也不该做,也不能做。像很多跟内容相关的产业,或者说在座有众多的游戏开发商。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很多事情做不来,一定要靠合作伙伴参与。我们过去在PC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是很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两年半前推出了开放平台,那时候主要是在PC上的QQ空间,是在这上面提供的开放平台。最早的时候大家说玩QQ农场好像全部我们做了,包办了,别人没有生意做了。到了最后发现农场类的只有一个,之后很多很快就退潮。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众多合作伙伴的产品和社交游戏的内容,都不是我们开发的。原来我们内部有很多团队说想开发,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先做。我们当时也对外、对内说一视同仁,你内部也可以试。但是最终发现开发产品的时间成本和社会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最终你现在看到我们整个平台上,最前几名社交游戏全部是外部的合作伙伴,没有一个是我们的。我们的也有,但是排在很后名,事实上得不到任何的优惠。以至于内部的工作室说,跟我们自己平台人谈合作挺难的,还不如外面的公司来谈。因为他觉得平台接入外面的合作伙伴很有业绩,成就感很好,内部的业绩好象不计算的,所以更倾向于外部的合作伙伴。

我们也担心做裁判跟运动员抢,造成了不公平。我们更关注经济体系,做一个平台,让很多的合作伙伴在上面开发。

(游戏开发者)不用担心,最热门的游戏是合作伙伴的。在微信的商业化方面,游戏娱乐仅仅一是部分,未来重点还是在更多的,包括跟O2O、跟线下商家,包括草根个人都会成为内容和服务的制造商,通过微信来接入。这些都会程度我们关注的商业模式和整个生态的演变,这才是我们的重点。

普通消费者用户体验是最大的。开发商排第二。如果把开发者的游戏产品放到平台,发现伤了用户,我们怎么惩罚它,我们已经签了合同,能不能违约,违约就影响到用户体验。如果照顾用户体验就违反合同,我们就为难。我们不希望这个事情在还没有摸清楚的情况下就签和约。希望先用自己的产品测试,有什么问题测下来内部很好说,先把这个路搞清楚了最后逐步开放给最终的合作伙伴。

-跨界才能创新问题

创业十几年,最大的机遇可能来源于一些跨界的融合方面,因为你知道二十年前我做的是一个通信行业,但是你是通信行业中比较懂互联网的,但是又是互联网中比较懂通信的。这正好是跨界,所以当时我们感觉到这里面音乐有商机在里面,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当时叫互联网寻呼,后来才有移动电话,才有短信,才结合起来。所以当时QQ其实真实的中文名叫网络寻呼机,现在很多年轻人九零后都不知道是寻呼机是什么概念。

之后寻呼机这个产业消亡了,网络寻呼机就变成QQ了。现在又回到移动通信了,今天移动互联网浪潮又来了,我们又发现微信好像又回到通信和网络,又一次融合。跨界融合其实有很多机遇,我由此引申到你可能处在位置你比这个行业多懂另外一个行业,又比另外一个行业多懂这个行业。你也许想不透,这也许是你的独到之处,是值得挖掘的。如果大家是同一类的,你的机遇也就不高。

其实我们跨界还有一次比较成功的,也是比较自豪的,我们对网络游戏行业的进入,最开始完全是门外汉,根本不懂,包括股东、投资者都说做游戏这个是像好莱坞拍大片、电影一样的,很多美术来制作的。你们做通信、软件的懂吗?(我说)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学。我们最看重的一点是团队有没有学习精神,一点一点地学,经过七八年的耕耘,最终在互联网的游戏行业得到第一名,这也是很好的案例。

-硬件与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对硬件)其实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但是我们很有兴趣。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做手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外已经很多次讲了。

小米手机非常成功,这也不是我们的专长。我们更关注手机里面的服务,怎么样用硬件设备发挥独特的体验,让使用者一看觉得没有人搞过这样,这个硬件不是我们生产,但是我们用到最好,让你觉得很喜欢他,这就很成功了。

另外是关注可穿戴的设备,包括以后的手表、手镯、眼镜,未必是直接去做,但是我们会关注里面的体验怎么跟我们的服务结合。

(硬软件谁对系统的引导力更大些?)这是一个好问题,而且现在没有一个完全的答案。目前来看,我们看到以苹果为代表的是硬件驱动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开发系统是相对严谨和半开放、半封闭的。这里面有利有弊。但是我们看到另外一个是Google的Android所倡导的开源的移动操作系统潮流,它不是以硬件驱动,是以软件操作系统来拉动整个产业,也非常成功。所以不能说单一肯定会否定某一个倾向,或者某一个方向,都有机会成功。我觉得未来还要看多方力量的互相竞争,以及竞合关系才能决定走向。

-开放平台的问题

全球来看最早做开放平台,尤其是在社交平台做开放平台的是Facebook,之后苹果的APP store也让大家看到软硬件加服务结合起来,再开放给开发商,这个体系也非常成功,很有生命力。应该说这两个案例是全球的经典,也让很多国家本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包括社交平台,包括像腾讯这样的公司都开始思考能不能开放。但是我们当时是做即时通讯,即时通讯全世界没有一家开放过,像MSN也好,没有。它也不是做开放平台的。所以我们发现用即时通讯转向开放化这个路挺难走的,但是我们也发觉到一定要走,你不走就没有前途。我想任何一个大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思考开放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想这是经过这两年开放的过程中也更加印证了这个观点。

其实在2009年的时候就看到趋势,而且内部开始讨论怎么做,但是难度很大。一个是集中转向社交网络是一个跨度问题。第二个就是说用户隐私和用户的关系链,原来的即时通讯是紧缩的,就是看不到好友的好友,所以你要做社交图谱的话会遇到困难,你必须要很谨慎地去试这样的新生事物。

第二个是技术开发难度其实还是相当难,当时我们从我们的考虑来看还不具备这个,所以做了两年的时间准备,但是方向已经定了,我们在积极研发。到2011年的时候才正式推出。

-隐私与安全问题

隐私是Android完全开放所带来的一个弊端,也就是说它把控制权交给下游的厂商和手机厂商了,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很多开发商遵循的原则不是很严谨,因为没有像苹果那样是有一个终极的仲裁机构,像一个黑盒子一样,把你除名就除名,这个有霸道的一面,也有利的一面,是相对辩证的问题。

在Android的世界里面便捷、普及、能够快速推广,担心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的问题。这里面也会产生手机安全的产业,大家知道PC互联网的安全在Windows没有管理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失去控制,是由各家任由发展,android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尤其是份额这么大,可能未来80%的移动智能手机都是Android的话,这个问题会愈加凸显。我们也是积极投入这个市场,也倡导行业内希望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手机安全方面、保护隐私方面能够投入建设。我们不希望让安全成为一个赚钱的工具,我们希望是形成一个产业安全的联盟,我觉得这是亿对长远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拿安全来当作挣钱工具的话,我觉得这对所有的行业的参与人员都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是非常不公平的。

非常多的人担心我的手机通讯录上传怎么办?在这里普及一个知识,大家用微信的时候有超过2/3的人是用通讯录绑定的,很多人认为这是通讯录上传了、泄密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应用是把你的讯路经过加密和抽样,筛选出来一个单向不可逆的特征值再传输到互联网进行做匹配,不包含你的名字,也不包含你的手机号,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如果你选择关闭,从云端也会删除,这是一个很多人误解的通讯录上传。

但是你刚才讲的助手上传通讯录,因为是保存资料,因为还要恢复资料,的确是原文上传的。这就带来对服务商的疑问,你的信息安全、你的隐私保护自律够吗?是不是应该行业上,或者是在什么方式应该要有什么措施,能够加强这个保护,让消费者放心呢,其实我们也很关心。我相信未来在行业或者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方面,会有一些更好的第三方的认证解决方案,我们也非常欢迎。因为我们一点也不希望有人怀疑做这个事情,或者有任何的疏忽。

-怎么搞用户体验?

一句话很难讲清楚,最简单的是一瞬间把你变成一个傻瓜,你去用这个产品。发现你是手指发抖、眼光很模糊的情况下,人又很钝的情况下还能走得很顺畅,手指乱点界面不会乱,结构很稳健、很清晰,这是很好的产品。

我相信很多很好的产品在移动互联网中受欢迎的产品都是大家非常希望能合作的,或者投资的,所以我想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但是整个行业毕竟往前看,我们过去这么多经验来看,真正去打败或者胜出竞争对手,往往不是在原有的路子做,而是在新的方向做才有可能胜算。否则永远跟着别人的屁股,你是永远赢不了的。其实我们过去也有很多经验教训,随着发现还得变,老路子是不行的。我们理解了之后就会对行业内的竞争看淡很多,今天他做的事情何尝不是给我一个启发,我在另外一个领域成就一个事情,也是对手很难做的事情。

没有具体的(联姻)目标,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开放,任何合作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微信国际化胜算

一半一半机会,并不能说我很有信心。

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互联网公司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第一次不仅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还领先于美国的互联网巨头,这里当然不得不提到Facebook。我们看到Facebook可能也遇到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就是要转向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有PC的资产,有传统的资产牵绊着。

这次(即时通讯软件)是亚洲国家先兴起,我们看到美国也有,却是很小的公司。有一些公司非常成功,但是更偏向于通信。我们亚洲国家的这些互联网企业是把通信、社交甚至开始平台化三者一体,第一次建立起来在全球来说是一个创新。尤其是三个串起来最快的其实是微信,微信引入了朋友圈,包括公众账号和平台化的亲APP的模式,应该说全球是第一个,所以我们感到很兴奋。

我们甚至觉得未来的互联网世界是不是可以不需要域名了,不需要注册一个网址,只需要有一个号码,用二维码一扫其实所有的服务都可以提供。

难道这么好的创新机会就落在我们家,落在中国吗,我们有时候在怀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前不久我们去广州跟微信团队张小龙畅谈的时候,我们谈到这一点都很兴奋,我们好像发现了新的大陆,发现了新元素,发现了新科技。但是又怀疑有没有这样的能耐,有没有这样的科技水平承担这样的可能性。我觉得有梦想就是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做创新。

-马化腾心中的移动互联网场景

我觉得是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物体,你关注的每一个对象是可以随时随地很便捷地访问、获取资讯。当然也建立了很完善的一个隐私保护的法律基础和规则,因为信息过载也是我们这两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一些弊端,你会发现你是被移动互联网绑架了,你每天早上醒来一堆信息轰炸,你自以为效率很高,但是往往你发现已经失去了什么,甚至视力下降了。这个时候要反思这里面会不会带来别的问题,我们不是说要抵抗这个潮流,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关键是怎么在潮流中更加健康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这样才能继续长期地发展。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