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电商调查:钱没问题 但物流是瓶颈

 
上海农村电商调查:钱没问题 但物流是瓶颈
2016-09-24 12:20:21 /故事大全

江苏农村沙集镇,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当地人加工拼装家具然后通过网络销售,成了闻名的“电子商务村”;河北清河的东高庄,村民们将当地盛产的羊绒进行深加工,网上生意做的是风生水起;宿迁颜集镇,农民们则将自己最擅长的花卉产业搬上了淘宝……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了鼠标,农村也不再是电子商务的禁区。

上海作为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也正蓬勃兴起。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从事农村电商的大多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原本都有一份高薪的职业或者是拥有自己的公司,现在转行做起了“都市农夫”。而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有机农业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他们的梦想就是要让人们不再为食品安全问题担忧。不过上海农村电商发展并不是一片坦途,物流、农业人才缺乏问题等,都在纠结着这些“都市农夫”们的心。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摄影报道

上海的“都市农夫”们

“没出息的才留在当地”

戴着眼镜、围着围巾、板寸短发,一副很大众化的都市青年人装扮,这是初次见到王峰时他给记者留下的印象。不过,王峰的经历却要比大多数都市年轻人丰富得多。

离开校园后,王峰进入了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化工作。而后,经过努力他又成为上海一家通信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当时是上海最大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主要是针对企业客户,为他们提供宽带接入以及增值服务”。在公司运营的头几年,业务收入增长的很快,但是到了2007年,王峰发现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增长乏力,特别是运营商对这块市场的重视和投入,王峰感觉很难与运营商抗衡。于是,王峰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并将目光投向了有机农业。

“前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比如苏丹红、大头娃奶粉等等。我也经常跟朋友们聊,觉得健康食品、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应该很好。而且我们当时觉得农产品的价格较低,肯定有上涨的趋势。”王峰说道。2007年,王峰的企业被某运营商收购,打定主意的他则回到了奉贤农村老家,这让父母非常失望。“按照我们那里的说法,一流的去国外,二流的在市内,三流的在南桥(奉贤区政府所在镇),没出息的则留在当地,”王峰说。王峰的父母虽然在农村,但是一直在做生意,他们对王峰说,没见过种田能致富的,劝说他打消这个想法,但是王峰没有放弃。

2007年,王峰在奉贤农村租了700亩的田地开始从事有机农业。由于种植有机蔬菜需要将土地自然降解三年以恢复土质,王峰因此没有采取大动作,只是让农户在地里种植一些小型作物。而这些种出来的蔬菜也仅在内部小范围销售,大多数来自他的朋友圈子。到了2010年王峰开始大刀阔斧,他进行了新一轮的 “圈地运动”,又租了两块地,一块地480亩,主要为了养鸡鸭养鱼,另一块地180亩,想要打造成集休闲、种植功能一体的农庄。而且在去年,王峰的有机农业开始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我要种地网”,产品销售不再局限以前的朋友圈子。

建筑老板下地种田

同王峰一样,王林军投身于有机农业同样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

王林军是一家建筑房地产公司的老板,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他感到痛心:为什么现在城市里的人就吃不到安全的果蔬了呢?在2008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活,在金山农村租赁了1500亩土地,里面种植时令蔬菜和瓜果,取名阿林果蔬园,并开设了网站,接受网上订单。

王林军的想法就是让来到阿林果蔬园的顾客吃上放心、安全的蔬菜,为了保证种植出来的果蔬绿色安全,他可谓下足了功夫,为了不损害土壤他拒绝使用除草剂,采用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方法对付虫害。目前,阿林果蔬园的农产品都通过了无公害的认证,每一批次出场前都有检测报告。

网上卖菜没那么容易

物流是跃不去的坎

虽然投身现代农业,并期望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快速发展,但是“都市农夫”现在都面临着同样的烦恼,那就是物流。蔬菜果蔬不同于其他产品,消费者对其保鲜期有着更高的要求,接到用户订单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蔬菜从田间地头送到人们的家中,并且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成为“都市农夫”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为了解决物流难题,王峰创建了社区集群配送的模式。用户每天下午5点之前在网站下单订购产品,系统会通知合作农户当天需要采摘蔬果的总量。农户们在凌晨5点之前采摘完毕,所有订货产品即进入仓库包装环节,早晨7点准时开始全市配送。

配送车会在规定的时间停靠在某个社区的卸货地点,“骑着电瓶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配送人员就会到卸货地点提货,然后送至用户家中。”王峰说道。然后车辆继续行驶到下一个社区,配送人员再来提货并送至用户家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提升了配送效率,并且降低配送成本。”王峰表示。但即使是这样,王峰仍然不敢把集群配送范围扩大到全市,否则物流成本太高,“现在主要是在浦东,以及闵行和黄浦。”

不仅是王峰这样的单干“都市农夫”,即使是孙桥农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而纠结。

“农业电子商务现在刚刚起步,但是未来的趋势”,孙桥农业销售分公司经理顾鑫说。孙桥农业此前两次尝试电子商务来实现“网上卖菜”,但都搁浅。在去年,孙桥农业开设了淘宝旗舰店和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网,正式迈出了自己的电商之路。顾鑫表示,物流配送是农业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最大压力,“孙桥农业在产品供应方面有足够保证,全国范围内有多个基地。现在最主要的压力就是物流配送,个人消费者订货量一般都不多,物流成本就无法摊薄。”去年末,某团购网站与孙桥农业洽谈,希望将孙桥的猕猴桃上架销售,“本来谈得差不多了,但是最后考虑到物流的问题,我们还是取消了。”

这段时间,这家团购网站又与孙桥农业商谈将草莓采摘上架,这次双方达成了一致,“消费者自己过来采摘,省去了物流环节。”

半斤刀豆卖15元

物流成本过高使得农业电商平台不太“喜欢”购买量少的散客,而普通消费者对网购蔬菜似乎也不太感冒,一方面觉得网上蔬菜的价格太贵,另一方面还不习惯网上买菜,这制约了农业电商的快速发展。

无论是孙桥农业,还是王峰的“我要种地网”、王林军的阿林果蔬园,他们种植生产的都是有机蔬菜,或者无公害绿色蔬菜,价格自然比菜市场中的蔬菜高出不少。

比如“我要种地网”销售的黄瓜每斤6元,而一般菜市场的价格在3元多。在孙桥农业的淘宝旗舰店上,半斤刀豆的价格要15元,而菜市场里的价格是5元一斤。高昂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顾鑫表示,通过网站下单订购并在线支付的用户量实际上不多,“家里买菜的实际上都是年纪大的人,他们对网络不熟悉,更别说网上买菜了。而在网上买菜的,主要是一些白领”。王峰也表示:“网站开通以来,一般的消费者来订购的并不多。”

农业电商平台对此似乎并不介意,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线下市场,尤其是企业市场。现在,企业采购有机农产品作为员工福利或客户礼品正成为一种风尚。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王峰就接到了好几个企业客户打来的电话。而且企业市场的利润空间较大,“我要种地网”就针对这类用户销售专门的购物卡,这块业务增长迅速。

村里没人种田了

相比普通消费者的缺乏,“都市农夫”们更担心的是种植人才的流失。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在奉贤当地农村,现在留守下来的也多是老人,青年人大多进了市区,因为种地赚不了钱。中午跟随王峰去村里吃饭,记者碰到一位长辈,老人有5亩田地,现在也不种了,“种地不行,没赚头,年轻人更加不愿意种了。”

现在,王峰聘用了几十户农户为其种植,每月付给他们近2千元的工资,“他们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比以前自己种地要赚得多。”但是王峰担心,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以后怎么办呢?王林军也有同样的担忧,员工很难招到,并且老龄化现象严重。不过他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品质要求的提高,未来中国大陆的农业也将是一个有更多人愿意参与的高品质朝阳产业。

生态农庄进入风投时代

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前期成本高、规模受田地产量制约,这注定农业电商不是“短平快”项目,但投资相当巨大,如何盈利?后续资金从哪里来,成为“都市农夫”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像“我要种地网”一样,将自建产地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有机农业“田庄”在上海有几家,比如多利农庄、一亩田等。多利农庄是上海较早从事有机农业种植,被誉为上海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销售的农庄。多利农庄的创始人张同贵,二十年前从四川到上海闯荡,先后开了30家川菜馆,但在2005年他将菜馆卖掉,投入2.5亿元,搞起了有机农庄。在之后的3年,是没完没了的投入:租金、土地改良等等,几乎没有任何的收入,直到2009年农庄正式营业,才有收入进账。但这并未意味着农庄不需要资金再投入,2010年多利农庄进行了首轮融资,引入风投资金7000万,去年又进行了第二轮融资,高达 1.8亿元。

一亩田也是如此,几位创始人要么是年薪过百万的金领人士,要么是自己拥有公司,2008年末在崇明租赁数百亩地,投入巨资搞起了有机蔬菜种植。尽管已经运营三四年时间,但是一亩田仍未能实现盈利。资金问题成为一亩田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于是他们也选择引入风投,在去年末引入私募股权资金2000多万元。

王峰说道,“我要种地网”去年上线后第三个月就实现盈利,但是如果考虑到前期投入,还是亏损的,“做有机农业前期肯定都是要亏的,奉贤的这个项目前期投入了500万元”。他表示,每亩地的产量是有限的,有机农业要规模化发展,肯定要租更多的地,而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去年,多家风投与王峰接洽,最终王峰引入一笔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今年还要再融一些钱进来”。

记者手记

上海农村电商的资本密集型之路

国内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不过细分下来,无外乎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集群开网店型。

资源依托型,就是依靠当地特有的资源,然后再插上电子商务翅膀,将生意做大。典型代表就是河北清河县的东高庄,素有“中国羊绒之都”之称,东高庄则在全县率先搞起了羊绒深加工,逐渐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羊绒纺纱专业村。几年前,东高庄的年轻人开始在网上销售羊绒产品,并产生带动效应,目前东高庄的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还有就是福建安溪的农民,当地的特产是茶叶,通过电子商务大大提升了销售额。

集群开网店型,如江苏的沙集镇,整个村子甚至整个镇子的人都在网上开店,拳头产品就是家具,并形成了品牌效应。再如义乌的青岩刘村,依托义乌货运的便利,一个村子里开出了1000多家淘宝网(微博)店,经营的产品五花八门。

相比较而言,上海农村电商走的则是一条不同的路,他们不约而同将有机农业作为创业项目,资金投入巨大,可谓资本密集型。这是“无奈之举”,上海农村没有什么特色资源可以依仗,这上面做不了太多文章,仅仅是在网上开店,上海市区物流更加便捷,农村不是首选之地。但这又是明智之举,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有机农产品有需求的人群较庞大,消费市场活跃。另一点很重要,在上海,VC、PE很活跃,融资渠道相对畅通,这对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说,全国其他地方做的是“农民电子商务”,而上海农村则走了一条真正的“农业电子商务之路”。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