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清官”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观后感 >
 
《鉴史问廉》观后感:“清官”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2017-02-14 15:37:04 /故事大全

“清官”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张俊红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1993年,台湾金超群因扮演包青天在大陆一举成名,电视剧片首曲《包青天》也随之红遍大江南北。主人公公正廉明、克己奉公的完美品格,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刚正个性,细腻演绎了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清官形象,为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清官情结做了生动形象的注解和诠释。2015年初,河南省纪委、央视9套联合推出系列专题节目《鉴史问廉》,以客观、理性的姿态,穿越历史烟尘,探寻廉政文化的根源和力量,可说是对中国人清官情结的又一次叩击和回应。

截止今日,《鉴史问廉》已经播出5集,从播出内容来看,是由外到内的透视眼光:前五集从《王朝兴衰》到《清官之念》,到《清浊之辨》,到《道德之择》,到《文化之力》,关注视角从王朝兴衰、民众期望、责任担当、个体修行、民族心理,步步深入,层层解析,系统解读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清廉文化。然而,文化终究是人的事业,如果说清廉文化是照亮中国历史的一盏明灯,历代清官廉吏就是揿亮明灯的那个开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近清官,也就走近清廉;懂了清官形象,也就理解了我国古代的清廉文化内涵。

穿越历史烟尘,让我们走近《鉴史问廉》里的“清官“形象。

清官节俭朴素。海瑞是这方面的典型,他任淳安县令期间,自己种菜,家人打柴,连母亲过生日时买二斤肉都成了轰动性新闻。北宋李沆“旋马家声”故事也很有名。作为宰相,李沆家里却异常狭小,议事大厅的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家中的墙壁也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三百年后,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主政富裕江南,每天都是粗粮、青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是清官基础的道德修养。

清官不贪钱财。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是老子名言,清官们都能身体力行。东汉南阳郡太守羊续,将下属府丞强送白河鲤鱼悬于屋外梁柱风干成鱼,从此获“悬鱼太守”美誉。被江南百姓盛赞“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的清代高官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之初,以一篇《却赠檄文》晓谕地方:“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公开宣布谢绝一切馈赠。“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不贪财物,不私收受,自然能将江南奢靡风气顿然一清。

清官慎独其身。东汉荆州刺史杨震曾有恩于昌邑县令王密。一次路过昌邑,王密热情款待,更于深夜呈黄金10斤作为谢礼。见杨震不受,以“深夜无人见”强劝。杨震淡然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包拯离任端州,不持一砚,连地方官悄悄塞到他行李里的一方砚台发现后也立即掷入水中。表里如一,人前人后一致,即是慎独,做到慎独,处世即无愧于心,当然也无愧于民。

清官训家有道。宋代司马光生前写《训俭示康》,教育子女节俭:“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封家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化解了家人与邻里纠纷,成就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美谈。历史列车向前运行,清官们的良好家教已超越了一家一族的范畴,成为后世砥砺修身的训言。

  清官刚正不阿。“廉”的本意是“堂隅”,“堂”是堂屋,正屋,“隅”是角落,是侧边。堂屋和侧边,都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引申为人品周正,有棱角,敢碰硬,有原则。强项令董宣果断处死公主家奴,海瑞扶着棺材也要向昏庸的嘉庆皇帝进谏,连同后世虚构的《铡美案》,都寄托了民众对清官主持公道、不畏强权的美好理想。

清官匡扶天下。宋代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范仲淹,在国家积贫积弱之际,推出庆历新政,富国强兵;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元代散曲家张养浩,以殇在任上的代价全力以赴地赈灾济民;吟诵“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人于谦受命于英宗皇帝被俘之时,以智慧谋略维持了国家的安宁平静。清官之所以被后人长久地铭记,不仅是在清浊之间做出了正确选择,更是因为清廉文化的力量,推动他们更好地报效国家,施惠于民。

清官舍生取义。在“举世皆浊我独醒”的悲凉心境中,屈原抱石沉江;在金兵压境、复国无望的绝境里,陆秀夫“蹈海殉国”;在零丁洋里叹零丁“的风雨飘摇里,文天祥从容就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是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在注重“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士大夫那里,必然会渗透到清官的血脉深处。

历史列车拖拽着清廉文化的车厢,缓慢运行到二十一世纪。手持《鉴史问廉》的透视之境,我们目光穿过时空黑烟,看清了鲜活的清官面容,触摸到他们心底的力量,那就是《文化之力》最后提到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在中国历史上,文化的力量造就了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清官廉吏。无论是处江湖之远,还是处庙堂之高,他们始终胸怀天下黎民百姓,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彰显着文化的力量和正气。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植根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产生着无与伦比的动力和源泉。”我们鉴史问廉,我们怀念清官,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建设他们理想社会的那种美好。(信阳浉河 张俊红)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