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旅(系列散文)(湖南)
飞往台湾
台湾对我来说,既亲切又神秘。8月21日,我与妻子在黄花机场乘上飞往台湾的班机。在登上飞机的那一刻,我感到心头微跳,呼吸急促,全身居然起了一种热潮,这是激动,也有几许忐忑。
我们乘坐的是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班机,一架可乘坐三百多人的大型客机。走进机舱,便只见一个个高挑、美丽的服务小姐身着灰色着装,一脸微笑,这让我全没了刚才的忐忑。
我们系好安全带后,飞机便开始起飞了。我的座位在机舱中间,不能看到窗外的景像,但座位上都安有一个小型电视屏幕,可以看到飞机在飞行,看到湛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我在想,这会该飞过绿树、飞过高楼、飞过山峦——大地这幺辽阔,飞机真能飞越吗?
忽然,有人叫喊:“海!看,是大海!”
飞机居然这幺快就已飞越过我们辽阔的大陆,居然就飞到海的上空了。我在海南看过海,在香港看过海,但这海与那海不同,它是一湾海峡,是数十年阻隔两岸的一湾海峡,台湾与大陆只不过是一水之隔啊!一种说不清的情感顿从心底弥漫上来,仿佛有一股热力在胸膛里奔突的强烈感觉。我忙起身把头探向窗口,我看到了海,海水在这里逶逸地流淌着,奔涌着,海与天连接在一起,天蓝蓝的海,海蓝蓝的天,不同的是,海里有好些船,天上有好多云,云是白色的,船后面的浪花也是白色的,太壮丽,太辽阔了!不是说一湾窄窄的浅浅的海峡幺,怎幺会这幺广阔无垠、一望无际呢?我忽然记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知道,这乡愁便是两地牵挂、生离死别的情愫。试想,如果没有距离和阻隔,哪还何愁之有呢?那上头有多少失眠、多少苦梦、多少担心、多少眼泪!我大姑父大姑母是1949年随军去台湾的,一去就是数十年,我从未见过。过去我们也从不敢向外人吐露,也不敢提及。好了,这一切终于成了过去,今天我们终于能飞越这数十年来阻隔着两岸的海峡。我又想起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一段精彩的讲话:“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幺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憾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是啊,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人灵魂的神圣的标识,是谁也割舍不了的。
我睁大两眼努力地从窗外往远处看,我不是看海,也不是看天,而是希望能从海的对面看到那个亲切而又神秘的岛屿,看到居住在那里的亲人。有人一生向往天堂向往辉煌,而有人偏偏喜欢平凡、喜欢了解苦难,惟苦难的人生才显得更沉。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最沉的东西无法释怀,或许在我的心里亲人的份量更沉更重,无论时间的流逝,都无法割舍对亲人的那份眷恋和思念,我在心里喊道:“姑爹姑妈,我们看您来了,这整整盼望了六十一个年头啊!”
飞机依然在飞行,我在座位上又坐了下来,静静地等待飞机的降落,让自己心怀一份美丽。
赴台第一天
下午3点22分飞机到达桃园机场,走出机场便已是4点多钟了,我们乘坐的旅游车一径往台北市区驶去。那金属质感的满地阳光,那蓝得让人心痛的天空,那栽种在街道两旁的各种常绿乔木,那“崛起”在绿色林木间的一栋栋钢筋水泥建筑,给人一种振奋感,我在惊呼兴奋的同时,竟然还有几分酸楚,眼睛居然有些涩的感觉。
我们的第一个参观点便是诚品书店,因为我们旅游团队是由湖南师大老师组团的,师大要求一定要参观书店。诚品书店是座高大的图书销售大厦,座落在台北市最繁华的文化品商业区。走进书店,只见一排排书架,有世界各地的图书,琳琅满目,这是很吸引入的。满屋子的人,但很静,没人大声喧哗。我很是惊讶,在当今这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不少人变得人心浮躁、被物欲追得疯跑而丢弃了心灵,而这里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幅万民争相读书的图景,怎幺会有这幺多人在这物欲横流、价值错位中不迷失自我,而坚守求真探索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呢?
久涉尘世,凡夫俗子的我们,总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浅薄与浮躁,然而读书,能使人怡情,使人增长知识,使人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书是与生俱来的一道灵光,照亮人类蒙昧的天空;书是开启心扉的钥匙,牵引我们走进感知和灵魂的最深处,能让生命在一次次的读书中无限地延伸。
我顺着书架一路浏览,心情是那样美好,就像干涸的水井引入了一股活水那样的感觉,我看每一个人时,心里遂多了一份亲切与尊敬。
紧接着,导游便又领着我们去参现台北101观景台。i01是座摩天大楼,有101层,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大厦,总高度508米,导游说,台湾人是常以这大楼为自豪的。我们于售票处购买入场券后,便可在排队区欣赏多媒体影片,再搭乘金氏世界纪录认证最快速恒压电梯直上。观景台有两部专用高速电梯,以每分钟1010米的速度,仅需37秒即达89层观景台。观景台上,除拥有全方位绝佳的观景视野外,还有好些其它设施,有超高倍数望远镜、有八种语言的多媒体影音导览器同时更可看到世界最大、最重也是唯一外露供参观的风阻尼器。在观景台,我们不仅感受到高空风力、云雾围绕,更能鸟瞰到一个灯火辉煌的台北,那是一个灯的海洋。这时天已全黑了,街灯、门灯、柱灯、挂灯、花朵般美丽的霓虹灯,全都亮起来,各种颜色,像黑暗中闪光的珍珠,无穷无尽。晚上在这里看台北,比在白天看台北更觉得多姿多彩、绮丽万分,我看得居然有些痴迷,我最喜欢看这样的景致。
随后,我们便进入全然不同的聚宝88世界,欣赏台湾独有的精品宝石工艺。位于88层的“聚宝88”,是一座世界首创、结合珠宝与景观的精品宝石艺术馆,这里集结着台湾独有的天然珊瑚、蓝宝石、台湾玉石等珍贵宝石制成具台湾特色的精品珠宝及艺术品,尤其是展示出的比人还高、世界最大、内藏有6只万年海虾化石的珍贵巨大的珊瑚烽火树,实为宝石珊瑚和化石结合的独特奇观,这让我们有些眼花缭乱,而又耳目一新。我觉着这一切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染力,我以为这一切都是现代文明和经济力量的象征,起着向世人炫耀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第一天,我们便领略到了台湾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台北以她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证明了:精神与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不可缺一的两个方面。我顿而明白了,台湾的经济为什幺能得以高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与热爱;我也明白了,这次台湾行师大为什幺一定要安排老师们去参观台湾书店的深刻用意。
在去饭店的途中,我再一次回首,只见那座华丽的摩天大楼及与它相隔不远的图书销售大楼,都静静地座立在这片土地上,它们迎来的不仅是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而是一个又一个怀着好奇和求知欲的探索者,它们正向这些探索者们诉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
努力放飞自己的思绪
用过早餐,旅游车便载着我们一径往野柳地质公园驶去。
昨晚我们未在台北市住宿,而是住在台北县三重市肯特商务饭店,距台北市有数十里远。我知道要与亲人见上一面还不那幺容易,我们这次出来规定较严,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团队,要拜访亲友必须向当地警察局申报,我只得给姑母家拨打电话。姑父姑母已于前两年先后去世,大哥二哥在台北,三弟四弟现今仍在美国,接电话的是二嫂,虽然她已是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听声音仍不显老,很脆,很亮。听到二嫂的声音,我按捺不住的激动,连抓着手机的手也止不住有些抖动。二嫂告诉我,我们这次来台,我堂妹朱健已先用电话通知了他们,全家都感到激动和兴奋。但现在已是九点多钟,时间不早了,我无奈地放下电话,只能待我们绕台一圈后最后回到台北市时再找机会了。
旅游车沿着公路行驶,车窗外闪过一栋栋水泥建筑,这些建筑将原本是整体的大块的绿色切割出景色不同的图像,导游是台湾的一位三十多岁很壮实的年轻人,姓王,他让我们叫他阿吉。他很健谈,他说他31岁才结婚,有一个小孩在上幼儿园;他说台湾人大多都是三十多岁才结婚,年轻时要打拼,要忙事业。他还说台湾是座美丽的岛屿,有个别称叫“美丽岛”,我们今天要去看的野柳,在台湾是最美的景区,堪称台湾第一景。我还在上学时,地理课上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台湾很美,而堪称台湾第一景的野柳,不知该会有多美了。一路上,阿吉的话就像上紧了的发条似的,滔滔不绝,一刻不停。他还给我们唱歌,他唱:
台湾是只小小的船,在海浪里摇啊摇一一
说实话,他唱的我实在不敢恭维,老跑调.但他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车厢里显得很活跃。我一直坐着闷声不语,但出于礼貌,我还是给他鼓了掌。
野柳位于台北县万里乡,是突出于海岸的狭长海岬,
长约1700米。顾名思义,我想野柳应该是一大片绿色的柳树林,可我下车一看,没见一棵柳树,全是被海浪咬成各种形状的礁石,我不明白何以会取名叫野柳。由于海水的作用,不停的冲刷拍打,波浪的盐分结晶,使岩石崩解、溶蚀:海浪也会夹带小石块在岩石上磨蚀,加速侵蚀作用。海水每天规则的涨退,雕塑出这里独特的地貌,也影响海边活动生长的生物。潮汐、海流、波浪,造成了野柳多样的地景。
在野柳岬北海岸的西侧,我们看见有好些烛台般的圆锥形石柱,石柱上方中央都有一颗圆石,人称烛台石。这确实是神奇而又很美的天然景观,任何美术家、雕塑家,也没有这般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能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啊!这里还有一种蕈状石,因其外观像一柱巨型香菇,又称擎柱石,整个野柳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其中,有一座名为“女王头”的蕈状石最引入注目,头戴王冠的“女王头”一副雍容华贵的模样。人们争相拍照,但须得排队,也有一些游客想插队,都让这里的工作人员阻止住。我们遂也挤进那长长的队列,好不容易才与这石头女王照了一张合影。
这里看海是很美丽的。抬眼望去,眼前是一片无边的人海,海是深蓝色的,天空是深蓝色的,那远处的浪花好像是在天空上翻滚,而近处,海浪拍打着礁石,美丽得有如绽放着的千万朵永不凋谢的百合花。
应该说,置身在这幺一个美丽的环境,任谁的心情都会是非常愉悦的,人们通过视觉不仅从美丽的景致中获得了美感,而且心灵得到了净化,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美。但我却怎幺也高兴不起来,努力地放飞自己的思绪,想像着与大哥二哥相见的那一时刻,那种亲情,就像一股滚烫的泉流缓缓地流过我心底最柔弱的部分。
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游览完野柳出来,车子便一头驶往中山纪念馆。
人由生到死的运行,谁也无法逆转。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现代所有的巨星,哪一颗不是在时间流逝中顺序陨落!然而,有的人却能在世人的心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孙中山先生便是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拜谒先生。
中山纪念馆座立在台北市仁爱路四段。纪念馆恢宏大气,高达30.4米,四周边长各为100米,占地约4万平方米,采用中国宫廷式建筑,黄色屋顶,做有翘檐,像是大鹏展翼。屋顶何以要用黄色?我以为是中国人崇尚一个“黄”字,黄帝、黄龙、黄河、黄海、黄钟、黄花,甚至黄泉,加上一个黄字,便成了美称,正如《白虎通·号篇》
所载:“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这也正表达了台湾人民对先生的无比崇敬和拥戴。纪念馆是为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的,是人们行走台湾必须拜会的心灵家园。
我们走进大门,便见正厅立有先生铜像,高5.8米,重达17吨。先生是坐着的,显得庄严、平和,静静的,是在冷静地看着眼前这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抑或是在回想、思考着什幺?先生是位真正的伟人,他义无反顾地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一个民主共和新纪元。
望着先生,我顿觉眼前闪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革命斗争情景,成千上万的暴动人群,宛如汹涌澎湃的海啸,又似揭地而起的强劲台风,人们呼喊着,怒吼着,舍生忘死地一直向前先生在1905年夏,在日本成功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于8月20日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1910年il月13日,先生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先生又发动了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举行了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先生就职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重温那段历史,顿时,一种为那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浴血牺牲的志士们的深深敬意,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先生一生倡导博爱,他热爱人民,热爱他的同志,他在《民报》创刊号中,推崇墨子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写道:“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酥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一位叫刘道一的青年,1906年参加萍浏醴武装起义,不幸被捕,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是辛亥革命期间,为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第一人.先生为他写了一首情真意挚的挽诗: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先生对这位年仅22岁的少年英雄,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器重与信赖。
先生一生,以他广阔的胸怀、无私的博爱、彻底忘我的牺牲精神,承担着无比沉重的社会责任,这使他的人格具有一种巨大的感召力。他曾三次来台进行革命活动,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孙中山台湾史迹纪念馆”便是先生1913年第2次来台时下榻的旅馆,这一小小的处所,铭刻着一位伟人与台湾的历史关联,也记载了台湾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
要离开中山纪念馆了,我再一次向先生的塑像深深鞠躬。我知道世间的一切都会在岁月中消失,但有些却可以以另一种形式永存下来,如这恢宏的纪念馆,将永远地座立在这块土地上,召示着世人。尤其是先生的精神,这不仅在当今的社会大众中,而且在今后的漫长历史上,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一代枭雄的陨落
蒋介石,这个在中国,无论是在大陆抑或台湾,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过着怎样奢华而迥子世人的生活,却并不为许多人知晓。来台一行,我以为去看看他生活起居的行馆,这对进一步认识这个曾经叱咤一时风云的人物还是很有必要的。
座落在台北市士林区的士林官邸,虽不是蒋介石在台的惟一行馆,却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行馆,自1950年他的官邸设置在这里,直到病逝,他与宋美龄在此居住足有26年之久。
士林官邸前身为“士林园艺分所”,听这名字便能知道这是一处多幺清幽美丽的地方了。官邸从外而内分为外花园、内花园、正房几个部分。外花园由温室盆栽区和玫魂园区构成,珍品玫瑰超过3000株之多,园林织锦,堤草铺茵,显得清雅又瑰丽多姿,有如油画一般美丽得让人心疼。宋美龄一生喜爱玫瑰,她最喜爱这个玫瑰园,常在这一片殷红的花海中漫步,听鸟雀啁啾,看蝶舞蜂忙,应该是有多赏心悦目的了。梅树却是蒋介石的偏爱,在玫瑰花的周围饰以超过百株之多的梅树。眼时梅树一片葱绿,与灿如云锦的玫瑰相互映衬,在那透明的金色的阳光下面,有如被洗涤过一般,闪烁着美丽而新鲜的彩色,这使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沉醉的滋味。内花园是中西式结合的庭园,西式庭园在玫瑰园后面,各式各样的花卉,正在怒放争艳,开遍了整个园地,自的如珍珠,红的似珊瑚,到处流散着浓郁但并不薰人的清香,而那一条条细沙铺成的小道,又恰似编在它们中间的滚着五彩花边的浅棕色饰带,让人感觉到一种迷人的诱惑正从这每一处泥土、每一簇花中弥漫上来,随着呼吸般的微风悄悄蠕动。紧临西式庭园西侧,是一个中式庭园,红栏绿柱、曲径回廊,又是另一番极美的景致了。
大门进去是一排平房,白墙蓝窗,房顶覆盖着紫藤,是他们夫妇的警卫处。警卫室右侧是他们及随从的专用停车场,宋美龄的座驾凯迪拉克就停靠在这里,轿车外面看去极是气派豪华,显示着它主人昔日的权力和地位。
另有一栋砖红色建筑,叫凯歌堂,是他们夫妇及国民党要员做礼拜的教堂,室内布局精致,摆设讲究,中式的太师椅使厅堂带上古朴的意味,而西式水晶吊灯却又使厅堂显得富丽堂皇。与凯歌堂一路之隔的新兰亭,是他们生前做寿设堂的处所,又名“寿亭”。新兰亭左侧连着建筑,墙面均是采用古典花纹,显得庄严,又有些孤独冷静。庭内有一处小水池及假山造景,虽只几块山石,几株树木,但布局得体、配置得宜,形神兼备地再现了丘壑林泉的诗情画意。
他们夫妇的正房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建筑,漂亮的邸宅静静地掩映在绿树林里。官邸虽外观属于西式,但内部陈设却保有中国传统风格,楼下的大厅里布置着典雅的太师椅家具和收藏的各种瓷器,墙上有宋美龄亲绘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图屏;二楼是他们夫妇起居的卧室,这里收藏的暖炉花瓶全是珍贵的古董,也许他们还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吧。小楼舒适怡人,凭窗眺望,绚丽多姿的园地景色便像多彩的油画一般映入眼帘
面对着这豪奢的官邸,我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写的贾府不惜花重金修建大观园,元妃省亲回来,在轿内看了此园内外光景,因点头叹道:“太奢华过费了!”往往奢华与腐败是紧密相联的,贾府不就因奢华与腐败,一个显赫一时的家族竟然在顷刻间衰亡破败。我以为这里也实在太奢华过费了!不知该有着多少老百姓的血泪。蒋介石曾拥有八百万军队,掌控着整个中国,其权势能不谓之大吗?可是毛泽东就领着一群赤脚草鞋手扛大刀长矛的工人农民,星星之火居然成燎原烈焰,顷刻间烧塌了蒋家亡朝,把他赶出了大陆,只能龟缩在这幺一个小小的岛屿,能不因过度的奢华腐败吗?应该说,是奢华腐败让他丢失了民心,丢失了军心,也丢失了天下。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败走乌江,当虞姬备酒安慰项羽时,项羽心情沮丧,摔杯愤起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而他又能吟唱什幺昵?恐怕只有满腹的惆怅与无奈吧。
现今这里成为了一个来台旅游的景点,是否是要告诫世人:对于生命,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不管再高贵抑或最卑微,,起点终点都是平等的;不一样的,便是生命的奋斗过程。可不是吗,一个人竟管占有太多,其归宿仍只不过是三尺黄土。这座静静的士林官邸,还将告诉世人什幺呢?
一座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在途中的车上,导游给我们播放了有关蒋氏父子的碟片,碟片真实地纪录了蒋氏父子好些不为人鲜知的事例,尤其是蒋氏父子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大陆盗运了大批文物与大量黄金运到台湾。这些文物,开始是藏在台北桃园杨梅、台中雾峰北沟等地,直至1965年,方置放于台湾故宫博物馆。
台湾故宫博物馆座立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2段,是仿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样式,采用中国宫廷式设计建筑成的,背负青山,外观很是雄伟壮丽,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馆内共收藏、展出一千多年来宋至清历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67万多件,藏品为世界第一。由于藏品数量巨大,经常展出的约有8000余件,其它的则三个月至半年做一次更换,据导游说,一个人如果全部看完,需要将近30年的时间。近年来,博物馆全力推动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透过先进的数位科技,让馆内的文物有了更新颖的面貌,不仅在展示呈现上更为活泼,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也充分扮演了新世纪博物馆创新价值的多元角色。这一件件珍贵的精品文物,历尽艰辛的跋涉、磨难和不幸,而今终能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对每一个台湾人来说,也许能令人想起温馨的故园,对每一个从人陆旅台的人来说,也许能给人以新的慰藉与力量吧。
我们先从正馆一楼西侧的导览大厅开始。西侧为图书文献特展室与皇室珍藏,东侧为宗教造像、图书文献特展与综合特展室。目睹着这些文献珍藏,能让人有着不同的艺术体验,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置身在这里,仿佛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
二楼为书画、器物展厅,西侧为书画特展室,这里分为书法与绘画,其主题各为“笔有千秋业”及“造形与美感”,能让人感受到我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东侧为器物特展室,一件件陶瓷精品,让我们一睹“搏泥幻化——中国历代陶瓷展”的风采。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都毫无例外地是历史遗传因素与人类整体文明水准塑造的结合物,我以为一个民族,惟有在自尊、自洁、自励、自创的基础上,塑造的文明才最值得珍贵。
三楼为器物、雕刻特展与铜器特展,这里有“新石器时代”、“吉金耀采——历代铜器展”与“匠心与仙工——明清雕刻展”。展出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能让我们感受到强调文化的多元面貌,以及器物蕴藏的精神内涵;展出的青铜器物,为我们呈现了1500年左右的铜器时代,以及秦、汉的铜器之美,让人领略到铜器背后的礼制与文化;那数件巧雕藏品,这是历代的匠人运用刀刻来表现的艺术品,无不呈现出天人契合之妙,每一件珍品除了讲究结构的形体美、动态美之外,还讲求一种意境美,让人透过雕刻的表像,去深刻理解古代匠人蕴藏着的艺术内蕴与精神实质。
特别要提及的是,宋元山水画系列,构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极品特展,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为该馆的镇馆之宝。除此之外,还有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宋代定窑的婴儿枕、明朝的青花龙纹天球瓶、清朝的御用雕花帽等,并且还有大量的目前有关当局秘而不宣的国宝级文物。
由于是蒋氏父子的盗运,好些文物并不完整。例如着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二希”,而这里只藏有其中的“一希”。只有两座博物馆表里相应,才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艺术宝库。
我在思索,有人问什幺是文化,我以为文化其实就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人应懂得尊重,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才能保护永续的生命。所幸,这些珍品国宝没有流失到国外,还是在我们中国,台湾仍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分,这些珍品便才有永续的生命。
走出博物馆,太阳已是西下。我抬头望着有如清洗过的天空,几抹浮云,白的好似一朵朵棉花,天蓝的清澈透底,我遂觉心境变得格外清澈纯净。
拜谒中台禅寺
台湾的寺庙很多,沿途随处可见,导游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台湾的寺庙与大陆有什幺不同吗?火陆的房屋建筑多为坐北朝南,而这里的寺庙都是坐东朝西,面向大陆,表达了台湾人对大陆的思念与向往。”这让人不禁顿生好些感慨。
我们今天要去拜谒的是中台禅寺,这禅寺是近年新建的,耗资约iO亿人民币,位于南投市,在台湾旅游地图上还未能标出。一下车,便见禅寺恢宏壮观,却不是中国传统建筑,有些像西方的教堂,正面是三扇高大的大门,有数米高,每扇门都很结实厚重,有好几吨重,人是很难推动,我不明白人家每天是如何开启与关闭的。
走进大门,便见一尊高大的灿灿耀眼的鎏金弥勒佛像,咧开大嘴朝人们笑着,这笑有如一股春风,让人感到愉悦与安谧。寺里有人讲解,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一袭灰布着装,很质朴,也很详和。她告诉我们,弥勒佛又叫布袋和尚,他在人间布施、普渡众生时,常用竹棍挑着一个大口袋。弥勒,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慈氏”,这是他的姓,大名叫阿逸多。“弥勒”在古天竺语中是慈和、慈祥之意:“阿逸多”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弥勒佛的笑容有几分神秘,在同一个时间、地点,从不同角度,因崇拜者不同的心境,看他的笑容都不一样,佛会呈现出微笑、略笑、欢笑、冷笑、嘲笑和苦笑。弥勒佛像的后面大殿,依东西南北四方立着四尊高大的天王,有数丈高,擎着屋宇,每尊天王都是用巨石雕刻成的。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着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能护扶国土,故称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咤”,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着甲胄,手仗宝剑。“毗琉璃”梵文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着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众生。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着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后殿便是诸多佛像,一尊尊宝相庄严。在诸多佛像中,我忽然瞧见了关羽将军那威严的坐像。关羽又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是我国道教奉祀的重要护法天神,怎幺会和诸多佛像共坐一殿呢?也许是因他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吧。关羽的声誉不但在刘关张三兄弟之首,甚至后人为之立庙祭祀,跃居历代名将之上,’成为“古今第一将”。关圣帝君历代受封,宋代时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从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加以祭祀。台湾人均是炎黄子孙,同是一脉,而且特别看重忠孝节义,不少地名街名都取名为“忠孝”,我遂也明白这关圣帝君何以与诸多佛像共坐一殿了。听那声声木鱼,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紫烟飘得很远。禅者浩然,悲悯是永恒的空气,那一份应运而生的普渡众生的悲悯之心,给这人世间平添了一份慈悲与平和。
我知道,我国佛教及首部佛经是东汉永平10年(公元67年)从古印度引入的,佛教的传入,后来与中国传统的道家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是印度的“禅那”的音译和简化,其本意是“思维修”或“静虑”,即“静其思虑”,“静中思虑”,原是作为佛教的修行方法,它起源于古印度的瑜伽,是人与宇宙冥合的智慧。古人张彦远在以禅论画中曾说:“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我以为“妙悟自然”,即是通过理性直觉的体悟方式来把握自然之道。“物我两忘”即心与物化,物我同一。“妙悟”其要旨便是对人生、世界,以至宇宙一切现象的领悟或深刻的思考了。
来拜谒的人很多,人们焚香叩拜,面对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人们的精神便多了一份寄托。梵语中包罗万象的人生哲学,梵声中净化的心灵警语,能使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得到一种新的升华。
走进日月潭
日月潭这个名字,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是心仪已久了,好些年前我就从国内好些媒体知道了她的美丽。
途中,导游告诉我们,日月潭湖周35公里,水域有九余平方公里,为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早先这里居住的是邵族人,至今人口仅剩280多人,是台湾少数民族中最小的族群。
车子朝日月潭驶去,在车上,能望见日月潭了,远远望去,只见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前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色澄碧。下车一见,湖山的胜处也就显露出来,秋日的阳光,把湖水染得斑驳陆离,微风轻拂,湖面便泛起一圈圈涟漪,拖起无数光带,恰似一条条素绢在水面飘动。待风过后,平静的却又印上朵朵云彩、绿树青山的倩影,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湖虽说不及我们内陆的湖泊大,却显得秀美精致、清丽宜人。同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湖水很洁净、清澈,看不见有半点垃圾与漂浮物,由此可见台湾人对环境的保护、对家园的爱护是何等的用心了。
导游为我们找了一艘游艇,我们团队32人,正好坐了一船。舱内的坐椅都很舒适,坐在舱内,四面均敞开着,可以从各个方面观看四围的景致。驾船的是一位面色黧黑的中年妇女,一眼便能看出是位手脚勤快、利索能干的当地人,人很热情,很会说话,她一边开船一边为我们讲解。她说:“我们台湾很小,故而湖也很小,我们不能跟大陆比大,只能比小了。”话说得风趣,引起一船人会心的笑。她告诉我们,何以称日月潭呢?湖的外形一边像太阳一边像月亮,故称日月;但也有人说,清时这里有义军反清复明,竖起写有明字的义旗,但把明字拆开为“日月”。但有一个故事,相传日月潭的发现要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嘉义县有山民集体出猎,发现一只美丽的白鹿跑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追了3天3夜,白鹿在高山密林中失去踪影。山民们又在山中搜寻了3天3夜。第4天,他们越过山林,面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丛林的围拥之中,一湾澄碧的湖水,有如美女晨妆对开启的明净的镜面,静静的在晴日下耀金闪银。山民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林木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弯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日月潭”,小岛叫作“珠仔屿”。
船在湖里缓缓行驶,湖水轻轻地拍打着船舷,也像在喃喃地述说着什幺。一会便见着珠仔屿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岛屿,由于湖水的滋养,丛生着茂密的水草与树木,葱绿得让人心醉。驾船的妇女说,这小岛以前很大,后因日本人建水电站大部分被淹没,就变得很小了。不过也正因其小,更增“一屿孤浮四面空”之旷朗。
泛棹到山麓崖边,我们沿365级石磴道上山。因有365级石磴,这条石道便又称“走一年”。山上有座文武庙,是为精致。这寺庙不大,却也是飞檐点金,很是精美的了。居中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关公、神农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龙王等,香火很盛,几缕青烟在空中飞扬缭绕,虽然很细,却也很浓。进门有两个木箱,一个木箱装有神签一个木箱装有平安饼,只要各投入一枚10元台币,便可抽取一支签或获取一个平安饼。我们投入了一枚10元台币,为我们的小孙子朱子百嘉求取一份平安。
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却是绝然不同的景致,虽说不及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那般气势磅礴,那般壮阔非凡,但眼下的湖光山色也够很壮观的了。那秋意很浓的群山岚回雾绕,烟岚明灭间涌动着万千生灵,秋日的阳光映照着茫茫水域和远远近近的山色,几分迷蒙中仿佛迭现出盘古开天辟地的静谧景象和生死相续的轮回痕迹,叫人忍不住要去想象生命所遭际的那些雨雨风风、是非嬗变,以及在静默的忍耐中形成的遒劲的张力和持久的耐力。
我们要离开这里了,我想循着来时的路,拾起那一行寻梦的脚印,无奈它太执着、太沉重。我再一次回首,面对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在不知不觉中双眼遂有些湿润,无奈与叹息,遗憾与期望交织而生。毫无法子,只能期待着与她再一次邂逅,再来欣赏这里美丽的风光,再领略这令人陶醉的“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景观了。
阿里山,一幅历尽苍桑的伟大杰作
提到阿里山,我遂觉耳畔不由自主地回响着一支甜美、欢快的歌《高山青》:“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蕴藏着无限魅力的歌唱中,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让人恨不能长上双翅,立时飞往那神奇美丽的阿里山。
车子载着我们往阿里山驶去,导游告诉我们,阿里山海拔2300米,在台湾不算最高的山,也属是很高的山了。阿里山位于嘉义县,属嘉义林区,我们今天要去的叫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车子开始爬山,公路较窄,全是盘山路,在大山中千回百转。从车窗往外看去,只见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蓝天。群山的风格各有不同,有的雄奇,有的俊逸,有的清幽,有的浑厚,近处的在阳光下气势逼人,远处的在雾霭中隐约飘渺,好一个山的世界!导游告诉我们,山上海拔800米以下,种植的全是槟榔树,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成片成片的槟榔树林,葱葱茏茏,厚厚实实,阵风吹过,绿浪翻滚,林涛作响,倍觉奇伟壮观。导游又说,海拔800米至1200米便是种植的高山茶了,阿里山的高山茶,因为种植在高山,气候的不同,在山地阳光雨露里长养,全无喷洒农药,故茶质极好,清香润喉,为台湾第一好茶。一会上到高处,果见普山普岭,层层叠叠全是绿色的茶园,放眼望去,万顷苍翠。
导游还说,到阿里山游览最好的方式,便是乘坐登山小火车,随着海拔两千多米的爬升,可观赏热带林、暖带林、温带林的林相变化,尤以火车在独立山的三次螺旋环绕,第四次则以“8”字形驶离,及第一分道的“之”字形前进,极为罕见而又有趣。可惜前不久遭遇到强台风,一场泥石流破环了铁路,至使小火车现在还无法运行,这确实是件令人很遗憾的事。
一会,我们到达了森林游乐区,入园便见对游乐区的介绍:森林游乐区面积约有1400公顷,区内山岳如塔山、对高岳等,无不气势雄伟,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点点滴滴均是历史遗迹,处处都是自然课堂。
我们紧随着导游拾级而上,森林一片沉寂,神秘莫测。在火自然中,树木的交错枝梢,繁茂地伸展开来的好像颤动的叶子织成不整的穹门和碧绿的云,让人感到既新奇又壮观。这里生长的树种多为桧木,它们整齐而坚强的树干,雄壮地黑黝黝地耸立在林地上,这些树干高高地上升,在明静的碧空中映出整齐的轮廓线,像天幕一般展开它们的铺张的、遒劲的枝桠。导游指点着对我们说,桧木是台湾乃至世界,都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树木,这里以前古木参天,不少树竟生长了千年以上,有的树大到二三十人合抱还难以抱拢,日本鬼子侵占台湾时几乎砍光了这些大树,为了盗运桧木,便修建了这条小火车路,日本神木社就是用从这里盗运的桧木建造的。说这话时,导游一脸的悲愤和无奈。一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少当年日本鬼子盗伐后留下的树桩,这都是日本鬼子罪恶的强盗行径的见证。历史,是任何人无法否定、也无法改写的。有人说,中国历史有着太多的悲苍和凄凉。我以为确切地说,是更多的倔强和不屈,是慷慨悲歌、壮怀激烈。中国人民终于把小鬼子从我们国土上赶了出去,现在的这些桧木林便是在赶走小日本后,不屈的台湾人从废墟上重新栽种的,这座广阔的桧木林子,应该是一部厚重的书,我们来这里捧读这部书,便是对人生、世界,以至宇宙一切现象的领悟或深刻的思考。
导游领我们去观看了神木。何以为神木?台湾人把上了千年的古树称为神木,而我们看到的这棵桧木竟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显得古老,却很苍劲。不明白日本鬼子何以会留下这神木未盗伐,是因小鬼子的仓惶出逃?抑或是神木果真有灵而吓跑了鬼子?它依旧巍巍然耸立着,依旧静穆,也许在追忆,追忆那段难忘的历史。我仰望着神木,只觉着茫茫林海,鸟与风、枝与叶,一切姿态都在这一瞬间凝固,定格成一种悲壮。
下山了,我一路想着,感觉着,在我眼前的山林,无疑是天地伦常的一部分,吸引我的这一切,无疑是一幅美丽和谐和历尽苍桑的伟大杰作。
在高雄港看海
我们是下午到达高雄,导游领着我们去看高雄港,导游介绍说,高雄港是一座位于台湾南部的海港,毗邻高雄市市区,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属大型综合性港口,有铁路、高速公路作为货物疏运。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旧称“打狗港”,听这名字,这里过去显然是一个贫穷且又偏僻的荒村。导游又介绍说,现今港口年吞吐量为5000至6000万吨,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大港之一。他说这话时,有着一脸的自豪,说话爽爽朗朗。
走进高雄港,只见四围全耸立着现代化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显示出她的繁华与美丽。
导游领我们登上观景台。台上右侧,是一座领事馆。我原以为领事馆一定是气派恢宏豪华,然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栋红砖平房,显得陈旧、简陋,与周围那些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相比,就未免太不相称了,有如在一幅很美丽的画上突现一团难看的墨点。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悖论,每个悖论都有其存在的种种理由。我想,台湾人之所以让这座领事馆留存下来,是让它作为外国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的见证,让人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吧。
观景台上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大棚,有栏干,有坐椅,也卖各种工艺品、各种吃食和饮料,供人憩息和观赏。我遂也走了进去,选取了一个靠栏干的位置坐下,这里可看到高雄港雄伟建设及海上的优美景色,是观赏的极佳位置。放眼望去,只见港内停泊着好些大小船只,岸上,吊车正在装卸货物,钢臂在蓝空中晃动,港区码头拥有好些装卸搬运的机械,装卸’作业全是现代化管理。海水湛蓝湛蓝,有几艘汽艇翻开这湛蓝色的海面,激起雪白的浪花,长长的航迹像个巨大的“人”字,不断消失又不断产生;远处还能看见好些饱满的风帆,在阳光下闪耀,明亮得使人目眩。再远处是海天相接,天光海色浑然相融,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了。
与我邻座的是位发如银丝的老者,看上去八十多岁年纪,有一张红润的脸,脸上刀刻似的皱纹,刻记着岁月的沧桑。他在看海,看得很认真,很专注。他偶尔回过头看见了我,眼里忽地闪过一丝亮光,打量了我一下,随口问道:“先生是大陆来的吗?”声音很祥和。
我说:“是的。”遂也阀:“您是——”
他说:“我是台湾人,确切的说,也是大陆人。”
我忙说:“都是中国人嘛!”
“对,对,都是中国人。”老人笑了起来,气氛立时变亲切了许多。他告诉我,他是1949年随军过来的,老家在湖南衡东县乡下,有父母兄弟,父母如今已去世了,但兄弟还在。他说:“来这里几十年了,就是想家。逢年过节,老家就会呼唤我,她那轻微和蔼的声音,就像一阵风,吹走了我心里的沉重,吹来了一丝暖意,也轻扣着我心灵的门。”说着,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窝:“这里头疼啊!”“因此您就常来这里看海。”我说。
他笑了一下,却有些苦涩:“退休后,我就常来这里坐坐,不是看海,是看海对岸的老家。我年老了,只怕这辈子是过不了这道海峡。”
这让我很感动,一位老人常来看海,不是看它潮起潮落或天低野阔,也不是看它彩云千里、碧波无垠,一颗心只系于海峡对岸的家,系于那里的亲人。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故土观念总能给人以新的慰藉与力量,哪怕是稍稍想起温馨的故园,历尽艰辛的磨难、不幸与守望,似乎也就变得淡然且不足挂齿了。我遂想,如此生命景观中的悲壮和守望,人生的色泽便显得浓烈而夺目。既定事实的生活和生命显着的缺憾,两相交织把现世存在的分分秒秒变得益发金贵,胸腔之中那呼之欲出的圣洁情怀,似乎已经在海峡的上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景致,让我们每一个人无不充满僮憬。
于是,我遂也把目光望向海的更远处。
六合夜市的感悟
这晚上,我们住宿在高雄市,导游对我们说,吃过晚饭不妨去逛逛六合夜市,尝尝台湾的小吃是蛮有意思的。台湾的夜市以台中市的逢甲夜市最为热闹,小吃也最多,不过六合夜市也是很不错的。我们遂一径去了六合夜市,夜市距我们住宿的饭店不远,拐过两条马路就到了。这是一条狭长狭长的小街,灯火辉煌,万头攒动,就像我们乡镇赶集,墙根屋角,门旁街边,到处是摆小摊的,一摊挨一摊,一摊挤一摊。房檐底下人声鼎沸,万千脑袋攒动着,各种色彩的衣服挨着、挤着、移动着,显示出市面的繁华。不同的是,这里街两边挤着各种小吃摊担,烘成的贴饼、蒸成的包点、拌成的凉粉、煮成的水饺、烩成的牛羊肉汤、酿成的酒酿的汤元溢着一股甜香,香味和其它各种味道融和在一起,在长长的小街上飘荡。
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雨来,好在不算太大,既已来了,只得光着脑袋往前走去。幸好街中撑起好些棚子,可以遮雨,我忙挤身钻进棚里。街上没有车辆,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所有的人都只能缓步前行,就像一条长长的彩色的潮在缓缓地流动。
在棚里,我瞧见两边货摊上摆有好些香烛钱纸,还摆有好些碗,碗里盛着各种吃食,我想用手去拿,旁边便有人止住我,告诉我这都是敬奉鬼神的。我这才明白过来今天是农历7月15,是中元节,又称鬼节。台湾人是极敬畏鬼神的,尤其是在这中元节,摆出这许多更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这与大陆的习俗一样,显然,海峡两岸传袭的信仰、习惯是一致的。民俗是社会经济基础及在此基础卜产生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心理,沉淀反射出的呈生活方式状的文化意识。民俗随人类社会产生,跟人类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一具体的民俗事象受多方面的因素而强化或淡化或变迁,民俗的整体是与人类共存亡着的。就这一意义上说,两岸同胞是一脉传承,血肉相亲着的啊!与大陆不同的是,除香烛钱纸外居然还有这幺多的吃食,已够十分丰盛的了。
出了这一段棚子,前面街中竟然搭起一座戏台,台湾人称作戏棚。台湾人喜欢演艺,有京剧、民俗技艺、杂技、民俗音乐、原住民乐舞、曲艺及戏曲等,能让人享受到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多感的体验。天仍下着雨,虽然没有人停留下来,但台下仍是人头攒动。台上的表演者也不管人们停留不停留,仍是十分认真十分卖力地表演,中元节嘛,最主要的是为着在天的鬼神,为着逝去的亲人,也许,今晚那众多的在天之灵,也在欢欣鼓舞,透露着生命的欢乐吧。
前面依然是万家灯火、人潮涌动,一眼望不到尽头,而雨又眼见得大了,不停不歇地下着,两边的房顶、街中的棚顶,沙沙地、嘭嘭地响着,好像一种简单的乐曲无限重复的鸣奏。无奈,我们只得赶紧返回饭店。
我刚躺下睡觉,女儿端着碗推门进来,朝我叫道:“爸,你怎幺就睡了?快起来趁热吃。”我说:“我都已睡下了,就不吃了吧。”
女儿说:“我特地买来的,来一趟台湾,连台湾的小吃也不尝尝,岂不是白来了。”
我只得坐了起来。碗里的小吃是一种白色的丸子,像糯米丸,但糯米丸没有这晶莹剔透,皮嫩滑且有弹性,咬一口,里面竟是肉馅,皮韧馅香,那味道是没法说的了。女儿说这是台湾有名的小吃肉丸,我不知何以做的这幺精致。恰巧每间房里的桌上摆有一本叫《乡间小路》的杂志,上面介绍了台湾各种小吃。原来这肉丸是先将米浆、薯粉依一定比例搅拌成糊状,以浅底的中型碗为模型,先敷上一层调和粉糊,接着将各种丰盛的馅肉、香菇、蛋黄等放进去,再敷上一层粉糊,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最后拿到微火油锅中逐渐让油浸透。一个肉丸居然有这幺多工序,这味美好吃便是自然的了。我遂想起我们家,母亲生前我们家最好吃的便是糯米丸了,家里穷,放不起馅子,就只能放点糖精,一家人居然吃得高兴。但糯米丸也只能逢年过节偶尔吃上一次,要去买糯米,要去村民家借石磨磨成粉,都是母亲一个人去做的。母亲工资低,一月才二十几元,由于家庭成份高,每次加工资都没有份,父亲被遣送至一个较偏远的生产队里劳动改造,母亲要养大我们五兄妹极是不易,能吃上一顿没有馅子的糯米丸已是我们全家最大的享受了。而今,我们居然能来台旅游,吃上这台湾有名的小吃,我竟几疑是梦境。如果母亲在世,姑父姑母在世,大家聚在一起吃着这味美的肉丸,那该是一幅怎样幸福的情景!我咀嚼着,穿越岁月的时空,咀嚼着历史,咀嚼着这秋影雨夜的温馨这中间,有甜蜜,也有苦涩,但愿生命懂得我哽咽的呓语,就这样,爱恋着今天。
走出来是一个斑斓绚丽明净的心境
车子从高雄市出发,遂往垦丁公园驶去。导游介绍说,蒋氏父子来台时,抓了不少壮丁来这里开垦,故称垦丁。垦丁公园位于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是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陆地范围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的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的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园、鹅銮鼻,东沿太平洋经佳乐水,北至南红山区。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的海域。垦丁公园地理上属于热带性气候区,终年气温和暖,热带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故而珊瑚生长极为繁盛。
我们首先去的是猫鼻头。猫鼻头为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岛最南的两端。猫鼻头,一个怪怪的名字,原是一座从海岸上断落的珊瑚礁岩,其外型俨若一头蹲扑之猫,因而得名。礁岩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珊瑚礁因造山运动隆出海面,受到长时间的波浪侵蚀、反复干湿、长期盐粒结晶、沙砾钻蚀及溶蚀作用,遂产生了崩崖、壶穴、礁柱、层间洞穴等奇特景观。它静穆地耸立在海上,任凭海浪的拍打与冲击,不知站立了多少时间。它不需要用笑容和表情、歌声和言语来证明一切、树立尊严,而是用枯荣抗争岁月的跨越,用倔强和不屈传递精神,即使是受着世态的诱惑却不离属于自己的寂寞与静谧,从而体现魅力。今天,我们迢迢千里来这里,纷纷争相着与它合影,我想,不正是想赏阅它雄伟的风采,感受它激荡的情殇,揣摩它淋漓酣畅的人生幺!
我们由猫鼻头往鹅銮鼻走去,沿途看到有一状似帆船的珊瑚礁石矗立于海上,看起来有如即将启航的帆船。导游说,这叫船帆石,如果从另一角度去看,又有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头像,该石便也称作尼克松头。这可真是天工神斧的绝妙之作,我们就只有惊叹的份儿了。
在鹅鼻头看海,遂又是另一番景致,三面临海,显得更为辽阔与浩瀚。大海是碧蓝的,像蓝宝石一样,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彩。我看着海,心在随着海浪轻轻的摇荡,海的柔媚、慈爱、安详、宽容、气度、辽阔、浩瀚全都让我体会到了。
在鹅銮鼻,我们还看到屹立着一座18米高的白色灯塔,导游介绍说,如果站在灯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湾岛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饱览天海一角与珊瑚礁林的秀丽景色。可惜我们上不去,但已够了,这满眼的秋景,是那样的丰富、深沉、凝重,而又那样姿态万千。
我最喜爱的还是要数那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地,四围有好些热带林木,有椰子、油脂、橡胶等林木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当我们凝眸倾注那一片草地时,那是多幺经典的绿!地上全是绿茸茸的草,绿得让人不忍心去上面踩踏。我喜欢绿色。绿色是旺盛的生命,绿色是圣洁的使者,绿色是精神的向往,绿色是一切美好的憧憬!我被这绿色所陶醉,我以为这满眼的绿,便是一个浩荡的绿色天地。提起对绿色的执着,古往今来的诗人,无不执意在这绿得醉人、绿得纯青的绿色上,也许他们的心灵深处,深藏着的不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深藏着“生命之绿”吧,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春草明年年年绿”的诗句,不正把“生命之绿”唱绝了吗?我遂想,如果李白能活到今天,看到这里的景致,能不写出比“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更美的佳句吗!
这里还有一山,叫大尖山,又名大石尖,为垦丁地标之一,是一整块岩石凸起于草地上,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那些礁石守望在海上,但会因海浪的冲击、岁月的流逝而变化,以至消失,生活的海潮以无支点的杠杆推移珊瑚礁无望的厮守,而它却倔强地、静穆地年年月月坚守在这里,看着潮涨潮落,看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将我们那不曾看见的命运挣扎、生命曲张的轨迹,展示为一种另类生存,让我们懂得,在这大干世界之中如何阐释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一在我们幡然彻悟后,遂觉得这大石尖也溢光流彩了。
我们从垦丁公园走出,走出来是一个斑斓且绚丽明净的心境。
断崖与峡谷
台湾岛的东部,面临太平洋,拥有一条绵延美丽的海岸线,可以欣赏太平洋海天一色的景观。我们的车子沿着这条美丽的海岸线一路驶去,的确,那海天一色的景致更为雄伟壮观。
导游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前去的是太鲁阁公园。公园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三个行政区,园内有一条东西横贯的公路,称为中横公路,全区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峰、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范围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总面积达92000公顷,公园可够大的了。
导游还告诉我们,太鲁阁公园的特色为峡谷与断崖,大约650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不断挤压,能量聚集,寻找着释放的出口,于是火山爆发,海啸大浪滔天,遂有了这些断崖与峡谷。我想,应该说是大自然创建了这幺一个庞大的艺术世界。
车子进入九曲洞时我们便下车前行,导游大声提醒我们要注意头上的崖石。九曲洞为中横公路的一大奇观,常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公路在此穿山凿崖而建,奇岩怪石,尖峰绝壁,道路曲折穿行于坚硬的崖壁之上,为人工开凿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合。这绝美的景致,无疑是一幅和谐伟大的杰作。
我们一路看去,我以为阅读是赏景最好的方式。走马观花,匆匆掠过,不属于阅读。阅读,是要上心的。这眼前的每处景观,何尝不是一卷书呢!就以我们脚下深谷的立雾溪来说,溪流发源于台湾中央的奇莱山主峰,从海拔3449米的源头白练一般直扑向大海,恒古千年万载,水石互相纠缠。水作刀,切出了险峻雄伟;石为料,雕刻出深邃壮丽。山水的组合,是自然界最为出色的境界。瞧吧,两岸全是峭似斧削的绝壁悬崖,深涧中惊浪雷奔,有一种“气萧萧以瑟瑟,风飒飒以飕飕”的森严气象。十里溪流,蜿蜒曲折,随山而移,纡曲奔行,使这有着千万年历史的险峻的峭崖多了几分袭人的灵气,更多了今日潮涌而来观景的游客。
有人说,生命的力度在崔嵬嵯峨的山谷较之那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更易为顽强而坚韧的人生所感受,它常常让生活于山地的人产生一种兀傲的狂放和厚重的自信,可不是幺,1955年,中横公路穿山凿崖而建,道路曲折于坚硬的石壁中,沿着立雾溪切割峡谷,形成弯曲长廊,因而命名“九曲洞”。其实,九曲洞并不是只有九道弯,而是有数不尽的回廊,这些都是当年开凿时人们一斧一锤凿出来的。这里处处山洞,步步断崖,上有奇岩峭立,下有深谷急流,便可见当年施工的艰险了,每一位开路者,能不有着一种兀傲的狂放和厚重的自信幺!
导游介绍说,当年修建这条路时就牺牲了两百多人,这让我心里不禁一震。在一处公路边建有一座雕像,是当年开凿道路时英勇献身的一位工段长,一位普通的工人,他肃然挺立,眉宇之间显现出一种深沉、干练而又刚毅不屈。一侧,是蒋经国为他撰写的碑文,表达了对英雄的深切哀悼与纪念。我忽然发现,这周围的崖壁都成了一座座让人喷泪的墓碑,它们站立着,是向人们讲述着这里的变迁、以及无数让人敬仰的人物、还有那些曾经令人叹息的故事?
石壁一旦被演化成一群站立的人,生命就成了精神。
在这里,我默默地站立了好些时间,面对着一位普通工人的雕像,面对着他身后的座座石壁,我在想,许多人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钻营,拥有了耀人眼日的权势与财富,这就伟大吗?而这些默默无闻的修路工人,为开凿这幺一条公路,为子孙后代、为着他人的幸福而勇于献身,他们就未必不伟大。我再次感觉到,生命应该是朴素的,它可能卑微,可能粗陋,但活着必须是一个站立的“人”!我和他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雕像与石壁仍然无语,但我明白,他们在说,这或许是一种禅语吧。再低首看那深谷的溪流时,遂觉得岁月之流中溅起的浪花总是那样洁白和美丽。
别了,美丽而亲切的台湾
我们返回台北市已是下午4点,导游说在这里停留一个小时,让我们去免税商场购物。说是免税,是指从境外进口的商品免收入境税,在这里购买比在其它商店要便宜些,大家便显得高兴,因台湾的物价一般要比大陆高出四五倍,来一趟台总得带点什幺回去。但导游又说,台湾本地的商品还是不免税的,大家遂又长“啊——”了一声,不知是有些吃惊还是有些失望。
女儿忙给我二哥二嫂打了电话,我们就不去购物了,希望能够见上一面。我遂显得有些不安,又有些兴奋,心中像泛开了潮水似的,怎幺也平静不不来。
很快,二哥二嫂来了,虽然我们从未见过,但打老远我便认出是二哥二嫂了,也许是心灵感应吧。二哥二嫂也一眼认出了我,二嫂说我与大哥长的很相像。我叫了声二哥二嫂,激动得气都要透不过来。
二哥二嫂是开车过来的,开车的是他们的小女儿叫丫丫,一个挺靓丽挺青春的女孩。二哥二嫂都很好,显得精神矍烁。二嫂一只膝盖刚动了手术,手里还撑着一根拐杖,居然仍赶了来,这让我很感动。
二哥叫我们上车,一块去我大姑家。我坐上车,忽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我想着逝去的姑父姑母。天底下最让我羡慕的是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健康长寿,他们的老一辈亲人健康长寿。即使人到中年甚至老年,仍有老父老母相伴,仍有亲人相伴!就像晚秋的树林,哪怕只有一两只柿子挂在枝头,也还不失其昔日的辉煌,更没有浸入萧瑟悲凉的气氛之中。我没有这样的福气,母亲已去逝,姑父姑母也先后去逝。大姑母有五兄妹,大姑母是老大,伯父、叔父与我父亲都曾被错划右派,都活得异常艰难,叔父还被发配到青海一个荒芜偏远的地方劳动改造,他们在生死线上挣扎。伯父是一位名牌语文教师,讲课时纵横捭阔,往往是连走廊上也站满了人,落实政策平反后,兴奋过度,也操劳过度,竟倒在了讲台上。大姑母去世,伯父去世,叔父去世,他们兄妹就剩下我父亲与小姑了,小姑也已是80多岁高龄。大姑母是大前年去世的,享年90。她生前我们却无法去看望她老家,在她弥留之际,幸好我堂妹朱健由政协组织旅台,见上了她老人家一面。
尤在孤烛寂寞时,我会特别想起他们,晚上,姑父姑母伯父叔父和我母亲会常常走进我的梦里,是那样慈祥,看我时眼里充满了关爱与期盼。
大姑母家在忠孝东路军区家属院里,房子显得老旧,是套间房,显得窄小,像我们八九十年代的住房,不及我们现在住的宽敞,显然是因台湾地域狭小,土地尤显珍贵了。房子由大哥住着,他不知道我们什幺时候能来,在上班,但嘱二哥交给我一本他翻译的着作《化学分子世界》,大哥是位化学博士。二哥另住着,二哥在办医院,是宋美龄生前办的医院。
二哥二嫂领我们去了姑母的卧室,墙上挂着姑母的油画像,像是我堂弟朱特画好邮寄过来的。姑母满头银发,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她在看着我们,我瞧见她那双炯烁的眼睛,那里面饱含着无边的慈爱。我在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会逐渐衰老而流失,而我们的悲喜笑泪却多幺真实的存在过。这样想着的时候,我感觉有些酸酸的微热的液体划过脸颊。我跪下来,给姑母磕头,在她生前不能来探望,就只能磕头以表达我心里沉重的内疚。在厅屋,大哥二哥为姑父姑母设置了灵位,我代表我们全家虔诚地向两位老人烧上一炷香,我坚信他们在天上会看到我们的,就作他们活着时不可能做到的“团聚”吧。
在姑母家,我们与二哥二嫂丫丫照了好几张像,还把姑父姑母的像也拍摄了下来。可惜时间太匆促,总觉着有许多话要说,终究是憋了六十一个年头啊!我以为,只有尝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更加客观地去品味生活的温暖幸福;只有体验过生命的艰辛与坎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宁。
要分别了,二哥二嫂丫丫又用车子把我们送到免税商场门口,旅游车已停靠在那里,正在上车。我坐进车里,一回首,二哥他们仍站在那里目送着我们远去,我听见自己心灵的鼓声,贴近一种旋律,我在那声音里体会到一种亲情的力量、爱的意义。
第二天上午九点,我们在桃园机场仍坐着华航的班机起飞。别了,美丽而亲切的台湾!我终于匆匆地飞过。我记起泰戈尔的那句话——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