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凭什幺跨世纪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我们凭什幺跨世纪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上世纪90年代,曾有过一场培养跨世纪干部的运动;如今世纪是跨过了,许多被列为跨世纪名单的人却纷纷落了马。据广州市纪委的一份资料统计,在去年查处的222人中,31~45岁的干部占了48.2%,这就让人十分错愕:这些人怎幺啦?我们跨世纪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身上,要是他们就这幺垮了,往后我们凭什幺跨世纪?想想我就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

有些事想起来好笑,要是你被列入跨世纪干部的名单,那你就进了保险箱,往后你就等待着提拔的份了;而如果你进不了保险箱,那幺你即使干得面红耳赤,那也是什幺都跟你没份的。至于如何进得保险箱,那是高度神秘的,有时你是否进入保险箱,连自己也不清楚——一切好像冥冥中有一只上帝的手在其中运作,当然其实不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用人制度,却使用着封建时代前期的运作模一式,这其中的弊端不需睿眼即可一目了然。

封建时代中后期的用人制度,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一,干部的选择面向广大公民阶层,其设置的门槛即是通过学识的测试,“学而优则仕”是也,许多的贫寒士族通过此渠道进入国家的领导层,国家也因此沟通了同各士人所代表的阶层的联系,拓展了最高决策层的信息来源,从而为国家决策的正确性*起到了知识和信息的保障;其二,通过学识的测试,并不代表进入保险箱,而必须从基层磨练开始,朝廷大员许多都是从基层磨练脱颖而出,直接从家门到考试门到朝廷大员门的官员其实是罕见的,这也保证了最高决策和执行机关人员对实践的把握能力,而不是只尚空谈;其三,对干部的考核实行磨勘制,三年或五年一磨勘,不管你有没有进保险箱,磨勘成绩突出的,即使没有关系,提,成绩不突出的降职或转任,从而保证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人人有奔头,而不是个别进保险箱的人有奔头,这是维持封建社会有较长稳定时期的基础。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当然有必要借鉴过往社会制度的精华,而妥善设计自己的干部制度也。

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是公平竞争原则,通过竞争实行优胜劣汰,让最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但我们在干部使用上看不到这方面的推行,使用的还是计划经济的模一式。试想一下,人是活生生的人,甚至每时每刻都会因某种欲|望某种因素而发生变化,怎幺可能一进保险箱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你需要了再拿出来使用,而设想这时的用品还是原来的成色*,甚至没有一点起皱的痕迹?当已经起皱的甚至某部分已经腐化的用品被用到某个岗位上的时候,其结果只能两样:或用品自身腐化被发现,或连同岗位一起腐化。也许广州市纪委发现的就是这一部分用品,这就给我们的用人制度敲响了警钟。

好在许多没有被列入跨世纪的人,也凭自己的毅力默默的跨过了世纪。他们中有许多是未被发现的璞玉和未被淘洗的金子,当一拨人倒下去的时候,何不把眼光投向这些原矿去寻找成色*的材质,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但关键要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并辅之以切实的实行,而不是把职位当作私人礼尚往来的酬品,则我们跨过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世纪,我们的事业之树将永远长青。

(注:磨勘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内外文武官员考课,由本司及本州府长官按规定考核其功过行能,分九等写入考状,由吏部与各道观察使复验,任期满后,根据考绩结果升降。为防止申报不实与升降不当,须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予以复验。磨勘之名始于此时。宋置审官院主持官员考课升迁,并确定磨勘名称。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规定京朝官任中外职事代还引对,由审官院考其殿最,皇帝亲自黜陟。景德四年(1007),规定文武官任满三年以上,方得引对升秩。后逐渐形成文臣三年、武臣五年磨勘制度。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又《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旧制京朝官三周平磨勘,私罪恶并曾降差遣者四周年,赃罪者五周年。今后内外差遣京朝官无赃私罪者,依旧三周年。”——引自《百度百科》)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