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久好像关于战争的电视剧很流行,一路热播,一路叫卖,商家得利,观众大饱眼福。首先是《我的一团一长我的一团一》,接着是《四世同堂》、《延安保卫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看打仗的电一影。追究原因,一是因为小孩的天性*使然;二是那时打仗是我们社会的骄傲,小孩自然受到感染;三是当时没有什幺艺术消遣,能看上一场广场电一影那是很奢侈的享受。
时间飞逝转眼自己已是开始独立思考的成*人了,关于战争的思考自然也有所改观,早已不是停留在感官的刺激了,而是多了对战争的一分孤独的思考。战争除了残酷之外,更多的是给我们活着的人更多的思考,懂得珍惜。青春不能被我们无知的执着的埋葬!
在断断续续观看《我的一团一长我的一团一》时,心里觉得一阵阵酸楚的伤痛,导演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审视战争的,尽管有些调侃的幽默,可是那就是被我们遗忘了的战争的普通人。在今天看来他们是英雄,可是在60年前他们是普通人,他们不想做英雄,他们只想做普通人,可是战争让他们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英雄。
随着时空的飞转,好多人似乎已经开始遗忘60多年前的我们民族的苦难了。就如我们今天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样,凭借消遣的态度审视战争。我们不是苛责我们在幸福的甜蜜里失去了人性*的张力和沉重,而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物质的评价力度日趋强大,精神的力量越发瘦弱。
战争年代,打仗不仅仅是为了胜利,更重要的是自一由,或者说是政治的需要。对战争者来说流血牺牲只是手段,因为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对我们广大人民而言战争究竟是为什幺呢?在沉重的历史记载中,战争从古至今都只是改朝换代的途径,而人民战争的目的却是为了自己的自一由。所以,在《我的一团一长我的一团一》里我才觉得龙文章等人的可贵和无奈!这是我们在战争的电视剧里很少看到的。除了伤痛之外还得思考我们的战争到底是为谁而战,先辈的青春到底是为谁埋葬的?
战争年代,有多少人的青春活生生的埋葬在无人问津的泥土里,甚至连一点同情的眼泪都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逼迫着我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可是生活的压力也同样在压迫者我们,我们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光明前程同样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没有欢乐的释然,留下的是后悔的无助。时间不会倒流,青春当然不会像花一样春天到来就可以重新开放。所以,思考如何活下去并不是哲学话题,而是我们理性*生活本身的需要,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尤其值得思考!
在《四世同堂》里,在民族危机到来之时,不同的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开拓自己的生存之路,像大赤包、冠晓荷、兰东洋、祁瑞丰之流,以为用自己的小聪明,不要尊严、不要人格,像狗一样的活着就能圆满,可是就是因为他们像狗一样的生活,才会被人豪不留情的屠一杀。而像祁瑞宣、祁瑞全那样以民族大义为自己生活的信仰,为自己的尊严而历经苦难却活出了幸福。这不是老舍的有意文学包装,也不是导演的有意篡改。这是我们的历史证明了的为人信条,只有你首先像一个人那样的活着才会被人家尊重!
历史不会按照任何人的意志发展,可是生活里的人却大同小异,在生活里很多人会变异,成为我们传统道德之外的异种。尽管他们很“聪明”,一时活得潇洒自在,但是,我始终相信,真诚做人应该是我们为人的第一要素;忠心做事是我们做事的自然要求;勤勉自律的接人待物该是我们处世的自然法则。就算我们一生没有飞黄腾达出人头地,但是我们没有虚度自己的青春。每当我回首自己的一路走过的人生轨迹也不会遗憾终生。只要我们理性*的为自己尊严活着,我们的人生就不算失败,没有的东西自己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没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无法去寻找,人生同样需要我们真诚的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