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博弈(2)

 
左宗棠的博弈(2)
2014-05-12 20:31:53 /故事大全

如果说正式保举渠道的标志物是奏折,那么,私信与私人传话就是非正式庇护机制的象征。先看胡林翼写给官文的一封私信,胡林翼先给官文烧了一炷高香:“涤帅所谓宰相之度量,亦深服中堂之德大,冠绝中外百僚也。”然后请官文对左宗棠开恩:“此案樊与黄等似无好声名,正案不敢预闻,其案外之左生,实系林翼私亲,自幼相处如此案有牵连左生之处,敬求中堂老兄格外垂念,免提左生之名。此系林翼一人私情,并无道理可说,惟有烧香拜佛,一意诚求,必望老兄俯允而已。”

至于京城那边,胡林翼则“辇三千金(折合人民币约五六十万元)结交朝贵”,替左宗棠打点关系。出面操办这些事情的是左宗棠的另一位好友兼亲家、翰林院编修郭嵩焘。

郭嵩焘很早就从他的同乡王闿运处获悉皇帝密谕严查左宗棠的消息,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立即想到向御前大臣肃顺求救。肃顺权倾朝野,又非常赏识曾国藩、胡林翼等汉臣,由他出面,自然可保左宗棠无虞。郭嵩焘于是先委托同乡王闿运代为疏通,然后王又托其同僚、肃顺亲信高心夔,最后由高将“保左”的信号传给了肃顺。这个过程讲述起来比较复杂,其实也说明了关系网运作的特点:一个关系网络可以借助某一节点,与另一个关系网络镶嵌起来,环环相扣,从而实现影响力半径的拓展。

肃顺答应搭救左宗棠,不过他又不想太着痕迹,引起皇帝猜疑,所以暗示郭嵩焘:“必俟内外臣工有疏保荐,余方能启齿。”那么由谁具折呢?

外臣好办,胡林翼以及与左宗棠也有姻亲之谊,又是同乡,极相友善的曾国藩都会保举他。只是内臣找哪位呢?

郭嵩焘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与他同在南书房当值的潘祖荫,一则自己与潘有私交,二则潘与皇帝亲近,说得上话。但有一个问题:潘与左宗棠素不相识,凭什么要保举他?郭嵩焘考虑再三,决定计赚潘祖荫。

郭嵩焘先将保折起草好,再带上三百两银票去找潘祖荫(这笔钱应该是胡林翼所出),见了面也不明说来意,只是拉着潘祖荫去喝花酒。席间,他才言归正传,请潘具奏保人。潘询问所保何人,郭说:“你且先别问,保折我已代为写好,你只要抄正递上去就行了,我这里有三百两银子为谢。”

潘祖荫一直很信任郭嵩焘,又见到银票哗啦啦响,煞是吸引人,所以也不拒绝,将银票纳入怀中,说:“我们且饮酒,再商量。”几杯酒下肚,大家面红耳赤,郭嵩焘趁热打铁,要潘祖荫赶紧递折。到了奏事处门外,潘问:“事已至此,必无悔理。唯所保何人,折中所言何事,必先令我知悉,否则万一皇上问起,将何词以对?”郭嵩焘这才出示保折,潘祖荫看了并无异言,于是缮写好递上奏事处。

这份将左宗棠个人安危与帝国命运联系起来的保折,对咸丰皇帝的触动很大,促使皇帝开始考虑对左“弃瑕录用”。后来左宗棠为报答潘祖荫的保举之恩,赠给潘家一份价值连城的厚礼:道光初年出土的西周文物大盂鼎。

不过认真计较起来,所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宗棠一在籍举人,去留无足轻重,而楚南事势关系尤大,不得不为国家惜此才”这么有震撼力的保荐词,应该是出自郭嵩焘的手笔。潘祖荫固然对荐举左宗棠没有异议,但若说他慧眼识英雄,恐怕也谈不上。

事实上,潘鉴赏文物的眼光是一流的,但识人则有点不靠谱。有一则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某次潘祖荫与众闲谈,提及某提督忠肝义胆。有人问:“此人战绩如何?”潘说:“不甚清楚。”又问:“状貌如何?”潘又说:“没有会过。”问话的人感到奇怪:“既然如此,你如何断定此人忠义?”潘揭开了谜底:“他送我的鼻烟壶很好,我就知道此人不错。”

后面的事态基本上按着“保左”派的设想发展。潘祖荫上疏后,胡林翼与曾国藩的保折也先后呈达御前。咸丰皇帝依肃顺之言,将几份保折打包发给了官文。官文一看,已知朝廷有意重用左宗棠,同时又碍于胡林翼的情面,也就不好为难左宗棠了,遂与僚属商量具奏结案。来自正式权力系统与个人关系网络的双重压力,致使官文不得不改变了主意;而正式权力系统的压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个人关系网络的暗中推动而形成的。

回头再来看此案,可以发现,樊燮控告左宗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一场正式权力意欲铲除隐权力的官司,但吊诡的是,博弈双方都需要借隐权力保驾护航与推波助澜。樊燮固然有官文暗助,左宗棠的最后胜出更是得益于他几位姻亲-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藩不遗余力的周旋。若不是郭嵩焘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潘祖荫的关键一疏显然不会从天而降。

这是一场隐权力的大比拼,左宗棠尽管只是一名举人、幕客,但他的朋友与亲戚们都是势力显赫的朝廷重臣,当时内忧外患,朝廷离不开这些湘籍大佬们力挽狂澜;而樊燮虽然官居二品,却只有湖广总督官文一人可倚仗,而官文却只是胡林翼关系网络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左宗棠的人脉资源远非樊燮能比,所以,咸丰九年的那一场公案,并未给左宗棠带来灭顶之灾,反而成了他从游幕生涯走向封官拜相的人生转折点。

再来对比一下同案中永州知府黄文琛的遭遇,或许将会更感慨隐权力对于个人仕途命运的强大影响力。湖北人黄文琛性子耿直,平素与左宗棠不和,但在此案中却坚决为左辩护,只是他缺乏左宗棠那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胡林翼在致官文的私信中也全然没有眷顾他,反而说:“此案樊与黄等似无好声名。”最后,黄文琛“微罪夺官”,与他的同僚兼对手樊燮一起卷铺盖走人。

这场隐权力之间的比拼其实也可以归结为对信息掌握程度的比拼,谁对对方的隐权力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谁就能更好的做出策略选择,甚至在发现自己的隐权力完全不如对方的情况下,选择不与对方进行博弈,以保全自己。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左宗棠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