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姜子牙,那可是从古到今妇孺皆知、响当当的人物。“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到此——百无禁忌”,姜太公用没有钓钩的钓竿“钓”来了周文王姬昌,保文王子孙后代坐了八百年江山,成就了姜太公“万世谋圣”的美名……但是,人们不知道姜子牙年少时的奇人奇事,他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是用曲钩钩钓鱼的。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另外还叫吕牙、吕尚、吕消、吕望,太公望、齐太公……长长短短总有十几个名字,创造了咱中国人的人名之最!
姓姜就姓姜呗,为啥姜子牙的姓名里掺和着这么多“吕”姓呢?原来姜子牙的祖先在虞夏时,跟着大禹治水立了大功,几代人在王室位列三公,吃得开、兜得转,权倾朝野,被分封到南阳西三十里的吕国。姜家也就随吕国姓了吕,姜尚也就自然而然被称为“吕尚”。至于其他什么“太公”之类的名字,那是姜子牙功成名就之后人们对他的尊称。
话说姜子牙祖祖辈辈生活在吕国(现今河南省镇平县境内),到了商朝末期,原来大富大贵的姜家人,也就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管姓姜还是姓吕,总归是吃不开、玩不转了,祖祖辈辈只好土里刨食儿,老老实实侍弄庄家过日子。
姜子牙从小跟着父辈务农为生。父母死后,他独处一室,三年不笑,三年不语,在务农间隙,专心治学。他天资聪颖,机敏过人,饱读诗书,过目不忘。每逢着初一、十五,人们总看到他到村西南的高台顶上,痴呆呆地站着,白天“望气”,夜观天象。也奇了怪了:只要姜子牙说哪天刮风、哪天下雨,准能说个八九不离十。因此他被人称为“姜半仙”。
大概是祖先跟着大禹治水的缘故吧,姜子牙从小就对水有缘分,小小年纪就喜欢在泡在村边河里滚打摸爬、摸鱼捉虾。长大以后,更喜欢在杏花山下清清的小溪里静静地垂钓。
在吕国的杏花山下,有一道小溪曲折婉转的小溪,这里群山环抱、柳暗花明、松涛阵阵、秀丽清幽,青年姜子牙早就迷上了这里。到姜子牙三十岁时,恰逢乱世,商纣王当朝。这个昏君整天沉湎于酒色,不管天下老百姓的死活,弄得好端端的成汤江山四处起火、八方冒烟。吕国一带也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无奈之下,姜子牙干脆就在幽静的河边安营扎寨住了下来,专门以垂钓为生。
姜子牙在杏花山钓鱼慢慢出了名,他能算出在哪儿下钩、何时下钩,用什么鱼饵会钓到什么鱼,能钓到多少鱼等等,那可真是算得分毫不差,神乎其神。沉浸在这青山绿水、凤吟鹤鸣的世外桃源之中,姜子牙倒也衣食无忧、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随着姜子牙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算卦的、看命观风水的人也越来越多。姜子牙是坐在门墩上吹喇叭——名声在外,吕国上下都知道姜子牙“姜半仙”的大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年姜家糟了大难:起初是商纣王的军队到处杀人放火,把姜子牙好端端的一个家烧了个精光,姜子牙也差点儿丧命;接着是自己田里的庄稼被一群野猪糟蹋,颗粒不收。全家人呼天抢地,姜子牙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他悠哉游哉地扛着鱼竿照样到山前小河里去钓鱼。他想:凭着自己钓鱼的本领,照样可以过得滋润、活得舒坦。
俗话说人走背运马走膘,姜子牙也算是走了背时运。这一年,他垂钓时无论怎样精推细研,无论怎样调选鱼饵,鱼儿就是不上钩,一天也只能钓出一两条鱼毛毛。
姜子牙有点儿纳闷,但一点儿也不着急,他想,凭着他推演算卦的本领,自己混个肚子圆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人们看他连遭厄运,连自己的运势都把握不准,谁还能再去听他胡咧咧!
这天,姜子牙经过细心地推演精算,手持鱼竿,打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他头戴斗笠,脚蹬草鞋,闭目盘膝而坐,一副胸有成竹、气定神闲的样子。他满想着大鱼小鱼连连上钩,大桶小桶装满鱼儿,谁知他整整钓了三天三夜,连个鱼毛毛也没有钓上来。直饿得他头晕眼花,昏昏欲睡。
忽然,在朦朦曈曈之中他感到鱼浮子在动,就急忙提起钓竿,啊,只看见一条金黄色的大鲤鱼被钓离水面,在半空中摇头摆尾!姜子牙不敢怠慢,急忙收杆,握鱼在手。可是握在手中的大鲤鱼却越变越小、越变越硬。他定睛一看,这哪里是一条鲤鱼,分明是一只金黄色的鱼形玉璜!
姜子牙手拿玉璜细细观看,玉璜色泽圆润、晶莹剔透,上面用双阴线刻划着龙凤图案,漂亮极了。他对玉璜爱不释手,顾不得肚子饿的咕咕叫,擦亮眼睛仔细端详,猛然间看到在龙凤图案上方还有八个象形篆字:“钓鱼钓世何如钓道”。
姜子牙大吃一惊,扔掉鱼竿,手握玉璜,昏昏沉沉向家里走去。他心里上下翻腾,一边走一边反复琢磨玉璜上的篆字。
“钓鱼”,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钓世”,凭着自己学的一点点雕虫小技,卖弄于世间,为自己赢得了“姜半仙”的称号,名震吕国,可是,这种“钓世”,只能闻名一时,终究与世无补!
“钓道”,纣王无道,天下失道,九州板荡,道在何方?
这一晚,姜子牙失眠了。半夜时分,雷雨大作,天昏地暗。冥冥之中,他好像看到父亲立于床前,厉声对他说,姜尚啊。咱姜家为共工氏子孙,辅佐大禹王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祖先声势显赫,位列三公,祖宗制作的“吕刑”,为后世刑典。先王把吕国这个肥美之地分封给我们,就是要我们世代为王室屏障,报效国家。为父念你聪慧异常,卓尔不群,巴望你能继往开来,光大先祖伟业,谁想到你玩世不恭、不可造就,将来有何面目面对列祖列宗!说着拿起一把扫帚,就向姜子牙打来,姜子牙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原来是做了一场噩梦。
姜子牙清醒后,想起梦中父亲的话,深深感到话虽然严苛,却也是鞭辟入里、掷地有声,羞愧得他满头大汗,无地自容。于是他下定决心,离开家乡游历天下,寻求报国治世之道。
他走出吕国以后,先后在黄河之滨的孟津买过酒,在商朝都城朝歌宰过牛,还做过磨面、卖米、卖浆的生意,是标准的工商个体户。只是因为他精心钻研天文地理、文韬武略,追求辅国治世之道,所以他做什么生意总是多赔不赚,最后导致穷困潦倒。他长期忍受着艰难困苦,发奋图强写出了《太公兵法》、《太公阴符》、《六韬》等治世奇书,流传天下。
姜子牙在几十年的颠沛流离,饥寒漂泊中,终于发现了“道”在西方,“道”在岐山脚下,所以他不顾自己已经七十高龄,毅然决然地来到岐山角下,来到周文王治下欣欣向荣的周国,隐居于渭水河畔的磻溪,佯装钓鱼,用直针鱼竿“钓”来了文王姬昌,辅佐文王父子挥军直捣朝歌、横扫天下,成就了姜子牙“谋圣”的千古美名。
如今,后人为了纪念姜太公,在他的故里河南省镇平县杏花山下修建了太公湖。在太公湖景区,人们还可以看到无极门、八卦岛、金牛岭、飞熊山等自然景物,在太公垂钓处,我们还可以看到姜太公稳坐太极、长髯垂胸,手持钓竿,直钓阴阳。看着他老人家的那一副仙风道骨,不由不使人肃然起敬。
正是:
曲钩钓玉璜,直钩钓王候;
钓台悟大道,岂能逐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