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风筝放飞时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又到风筝放飞时
2017-03-03 22:45:38 /故事大全

作者:张浩洪

冬去春来,藏匿了几个月的暖暖和风,又静悄悄的光临人间。经过它的吹拂,大气清新,树梢染绿,湛蓝的空中,一只只风格廻异,色彩斑斓的风筝,在一条条隐隐可见的细绳牵扯下,展翅飞翔。这些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空中之物,状若苍鹰,美如蝴蝶,灵巧似燕,借助强劲的风力,时而扶摇直上,冲击凌空;时而摇头摆尾,舞姿蹁跹;时而高上高下,势态万千。而那些立于地上、昂头仰视的人们,望着这幅靓丽的美图,都从心底发出欢乐的笑声。

这是一幅地道的“风筝闹春图”,是一道文明、和谐社会生活的生动场景。

看到这些,笔者不由的回忆起幼时玩弄风筝的情景。那时,由于日子过的非常艰难,每逢到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天,尽管孩子们多幺喜欢风筝,是谁也买不起的。没办法,唯一的方法就是缠绕着家长们自作一个风筝。有的找来几张废旧报纸,有的买回两张红纸或者毛头纸,再从拾柴的竹筢子上拽下几根竹条,然后放在火上烤柔软后,按照风筝的样式就扎了起来,糊上纸以后,系上从妈妈线笸箩里偷来或者要来的线绳,就可以拿到宽阔的大地上,乘着吹拂的春风,去放飞了。这些风筝,尽管飞得不高,也无多少样式,并且很不耐久,放上一段时间后就会被风吹破,但是,这毕竟满足了当时的心愿,玩弄起来,照样是欢呼跳跃,尽兴而归。

风筝,别看它不是什幺高科技产物,却有着不非寻常的历史渊源,它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显示了阶段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底蕴。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哲学家墨翟就成了风筝的发明人。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他“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简言之,就是说墨子凭着自己的想象,潜心研究,用了三年时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此鸟飞上天以后,虽然只飞了一天就寿终正寝,但这只“木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风筝,墨子也就成了制作风筝的始祖。在历史的进程中风筝很快被人们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社会生活、军事管理诸方面。到了汉代,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技术很快传入民间,成为平民百姓们的娱乐玩具。到了宋朝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又流传到世界各地。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和阿拉伯、西欧等国家。明代以后,民间开始涌现扎制风筝的作坊,把这个行当演变成商业行为。有的艺人以此赚取利润,而有的则是为了养家糊口。清代以后则达到鼎盛阶段。

风筝,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对它的诵吟。-唐朝诗人高骈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北宋丞相寇准也写道:“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明代文人徐谓在《风鸢图诗》中说“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着名诗人郑板桥也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世道沧桑,风云变幻。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筝也在与时俱进之例。当你漫步在街上一隅之时,就会看到那些贩卖风筝的商店和商贩,面前摆满各式各样、形态不一的风筝,什幺伞布风筝、微风风筝、夜光风筝、三角风筝、动物风筝、电子风筝、仿真风筝、飞机风筝等等,真是目不暇接,陆离光怪;当你迎着和煦的春风,缓缓行走在城外宽阔的公路上时,就会发现,丽日晴空之中,五颜六色、别具一格的风筝,在争奇斗艳,竞相飞舞。这种情景,绝非我们年轻时代所比拟,绝非我们少儿时代所想到。小小的风筝,折射着社会的进步,映趁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达,显示着人民生活的富庶与安康!

飞吧,五彩斑斓的风筝,放吧,无忧无虑的人们。当日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满的时候,相信这些小小的风筝,会发展的愈加妖娆多姿。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