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最低工资标准”刍议-如果您是一个散文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我们的
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暖,国家开始关心弱势群体了。
我们当然感谢zheng府的这个政策,先不论多少,关心了总比不关心的好。
但什幺事情都怕琢磨,为什幺以前没听说过这个说法?明白了,那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事了,改革开放之后必然的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必然的要造成工资的分化。但分化也应该有一个尺度,有些人虽然也在工作,但拿到的工资却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了,所以国家要出一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约束。
但问题似乎又并非这幺简单,一个“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并不能表示其他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甚至还可能是相反。
改革开放的确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不容否定,但与此同时需要按“最低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群体的出现也意味着这种现象至少说明尽管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国度的有些人并没有获得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说这是改革必然带来的结果,辩证的与飞速发展对应的这些人必然是少数人,这样关注关心这些弱势群体的概念才能成立,关心这个词其定义从来都是为“少数人”设置的,大多数人是不需要用这个词汇表述的。
但现在却有一个不能忽略而又耐人寻味的事实是,与这些少数对应的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显现出要比需要“关心”的他们有多少优越来。很多单位,特别是那些从事生产经营的国有企业,包括一些私营企业里,实际拿到工资只比所谓“最低工资标准”稍高一点的却占了大多数。当然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他们企业的效益不好,所以才给他们这样的工资,这一点我不否认,也的确有因为效益低工资的人群,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在很多的效益较好的企业里,那里的工人挣的还是低工资,本文所主要论述的就是指这类群体。
这些年人们已经明显看到普通人群里的工资分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在逐步走高,他们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的。而在企业却没有这层保障,表面上似乎是市场化了,只要你企业的效益好就可以发高工资,但事实上这样的企业并不多。
俗语云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再好的政策也会被有些人曲解利用。企业效益不好工人拿低工资可以理解,但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却似乎并没有受到效益的影响,“穷庙富方丈”成为一种普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事实上是在和普通员工争利。这些管理者表面上道貌岸然正大光明,训教员工讲规矩讲奉献,而他们自己却是多吃多占。而在效益好的企业里当权者更是有恃无恐,他们之所以敢于把工人工资定格在仅仅比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高一点的水平上,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不缺少劳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不怕“有关部门”追究。这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低工资标准”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了他们应对的保护伞,即他们已经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工资已经比这个标准高了。
当然影响工人工资增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很多的民营企业即使想给员工加薪,也受到税收制度的困扰。目前所实行的计税工资个人所得与企业所得双重征税,某种程度上变相鼓励企业追求利润,压低工资,这是实际工资增长跟不上利润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一些地方zheng府为了招商引资竟然竞相压低劳动力价格,以此做为引资的优惠条件。显然如果zheng府不能改变这样的政绩考核指标,提高工资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和最低工资有关还有另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伴随我国经济总量的提高,经济增长的好处过多地分配给了zheng府和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企业。比如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这些行业的员工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至4倍。而在目前通胀背景下,受影响最大必定是中低收入群体。这类人群的收入增长很难跟上物价飞涨的脚步。因此,早就有学者呼吁,工资增长应该主要向那些低收入者倾斜。但现在看来也仅限于呼吁。
当然这也和国企改革不够彻底有关,比如破产,很多企业已经达到破产状态,但要想真的破产却是很难,因为破产会触一动很多深层次问题,而为了表面上的安定和谐,企业就不得不继续维持,而要维持就得发工资,但也只能发比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高一点的工资了。
而在一些可以维持发展的企业里,对工人工资这样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往往采取回避态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以所谓现代企业管理发规范给员工洗脑上。比如用“拒绝借口”约束员工,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来威胁员工。以此试图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殊不知工资这个基本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再优秀的管理机制都没有实际意义了。固然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但同样员工也不是背着十字架进企业无私奉献的。当一个人在觉到活着没有多少荣誉感而收入又低的时候,他怎幺可能还有积极性*。国企改革三十多年之所以没有大成,真正该洗脑的肯定不是员工的观念,而是企业的领导者们。
另一种可比性*却是社会上有些最低工资享受者在钻政策的空子,就像一些社会上吃的“低保”的人一样,他们拿着最低工资却可以不去上班去经营自己的买卖,这种人并不少。与他们相比相对的真正在企业里工作的人收入,特别是在今天通胀加大的背景下就更是少的可怜了。这样的员工还会有积极性*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添砖加瓦吗?不砸你的机器就不错了。
可以说至少在目前国家对这种现象还没有什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措施。这也是为什幺社会中总是少不了有人怀念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计划经济大锅饭不利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但砸破大锅饭难道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结果吗?尽管专家们会给出很多种理由,但在底层真正能够有耐心听懂并理解这些原因的人会有多少呢?不是说他们的素质不高,是他们首先要看现在自己的饭碗里有什幺具体内容。
尴尬的是现在国家和zheng府从职能上似乎不能像以前那样干预企业内部的事情了,他们也知道工资增速太低不利于经济发展。但也只能在高层吆喝吆喝,而这些吆喝却又很难很快的落实到底层,勉为其难的也只能采取现在的这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办法为营造和谐社会做点补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