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狂欢看炸龙

 
元宵狂欢看炸龙
2016-12-27 16:33:14 /故事大全

每逢春节,富川都有舞龙拜节、欢庆丰收幸福以求得吉祥喜庆的习惯。从大年初二起,传统的舞龙贺瑞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欣的锣鼓出现在瑶乡的城镇和农村。特别是被人誉为瑶乡狂欢节的元宵炸龙活动,更是激昂热烈,人海沸腾,昼夜狂欢,成为瑶乡春节胜景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据考证,舞龙、炸龙作为一种喜庆、奇妙的艺术竞技活动,也是沿古道传入富川的。大约是在隋唐时期,随潇贺古道流传入当时的冯乘、古富川县境内的。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就已经相当普遍,唐宋时间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随处可见的表演形式。在古代,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神圣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人兴财旺、事业昌隆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炸龙来祈求神龙的保佑,宣泄激情,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万事胜意。人们舞龙炸龙,贺瑞呈祥,群情振奋,昼夜狂欢,欢欣的锣鼓应和着喜庆的鞭炮,街巷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厚厚的炮屑铺设成红红的地毯,舞龙献瑞,炸龙狂欢,将元宵节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 舞龙、炸龙,最初是被官府作为一种庆贺仪式引进富川的。官衙落成,官员到任,朝廷钦差视察或路过,当地吏民便请来龙狮队敲锣打鼓、调龙舞狮、欢歌曼舞进行欢庆或迎接,并使之渐渐形成一种风气和必不可少的仪式。舞龙队大的三四十人,小的也有二十多人。舞龙竞技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离五尺左右,每一节称一档,由龙头、龙尾、龙骨、龙把及用金黄、翠绿、火红、玉白等色彩绘龙鳞花纹的长布匹拼连而成。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九、十一、十三、十五节不等。龙头依照民间传说中的相貌、形状绘制而成,龙角高挑,怒目扬须,十分威武。舞九节龙的重在花样技巧,常见的动作有“龙头穿花”、“腾云驾雾”、“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本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夜幕降临,富阳街的各个灯楼开始上灯。到时各个灯楼人头攒动,群声鼎沸,灯火辉煌。届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拜灯楼,谢观众的舞龙活动就算开始。舞龙时,随着锣鼓敲击出的鼓点,舞龙表演者要眼明手快,首尾协调,用碎步起跑,所有动作皆由挥舞龙珠者以哨音统一协调指挥。舞十一、十三节以上长龙时,除表演蛟龙常见的动作之外,还要作些“插花”“摆字”等难度大、技艺高的动作,他们所摆的都是一些诸如“喜”、“福”、“太平盛世”、“吉祥如意”、等吉祥喜庆的字词,惹得围观者高声喝彩,频频扔炮,掀起舞龙炸龙的的一个个高潮。如果是两条龙竞技,谁摆的字笔划多,难度大,寓意好,观众扔的炮仗多,红炮屑厚,就算谁夺魁。当表演者随着激烈的鼓点舞动长龙,当观众扔来鞭炮热烈轰炸、炮屑烟雾腾涌入云的时候,壮丽的灯楼,拥挤的人群,硝烟弥漫的鞭炮,便将瑶乡元宵节变成了狂欢奇观,使得整个富川瑶城都变成了欢乐、沸腾的海洋! 为了迎接观众热烈、疯狂的鞭炮,舞龙队员大都戴着厚厚的帽子和衣服,有的甚至还捂上口罩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为了给予龙队热烈的支持,宣泄自己亢奋的激情,观众们也大包小袋地准备了足够的鞭炮。轰天雷,电光炮,千字头,万字头,难得元宵竞豪情!挺胸,勇猛地舞龙,强劲地腾跃,迎着狂热的观众,迎着震耳欲聋的鞭炮,起舞腾飞,尽显英雄!出手,不停地燃炮甩炮,频频地狂啸和大笑,将自己的激情将自己的祈愿统统化作了一支支鞭炮,化作了一次次狂潮,将元宵的富阳镇狂欢源,不夜城!此时,腾跃的狂龙已经振奋成一种幸福喜庆的象征!此时,轰鸣的鞭炮已经升发成一种狂欢亢奋的宣示!跳跳跳,炸炸炸,喊喊喊,笑笑笑,让狂龙迎来今岁的丰收,让炮声展示致富的宣言!大家都相信,今日元宵的狂欢,必定会换来金秋的辉煌! 欢歌颂盛世,舞龙庆吉祥。由于富川元宵节舞龙、炸龙的节庆特色,狂欢效应,已经引起了区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报刊电视传媒的关注。每年元宵四海嘉宾云集,搞活了瑶乡的节庆旅游;报刊电视的宣传和推崇,提高了富川在全国乃至国际空间的知名度,有利于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每年元宵舞龙、炸龙昼夜狂欢的奇观景致,它既丰富了富川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民族民间节庆文化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潇贺古道(楚粤通衢)对富川瑶乡的影响,展现了当代的世情世态和民众的精神风貌。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亡妻说
下一篇:无法喊出的爸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