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22)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22)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正文]四通八达(3)

秦始皇并没有留下他的游记。

或许有,也或许被鲁莽的项羽一把火烧了。

总之是,文献中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可以表明,始皇帝此番出巡的心情。

但依常理来推,秦始皇此行的心情应是这样的:

车水马龙的气派;

光宗耀祖的愉悦;

壮丽河山的豪迈;

以及朝日夕月。

那是现在依然可以感受到的豪华与激越。

除此之外,理当还有一种印象,是秦始皇此行无法释怀的,甚至是耿耿于怀。

后来的事实表明,秦始皇确实耿耿于心于此。

这就是帝国糟糕的道路交通系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统治者,受这种权力辐射的影响,秦始皇极愿意看到他的车队:

风驰电掣,一马平川,就如现今的权贵,将宝马开成坦克一样。

然而,糟糕的交通系统无法让他春风得意地做到这一点。巅跛不平的交通状况,一定令秦始皇感到极为不爽。他的侍卫们,也一定要为深陷泥泞的车轮,或者逼仄的、无法顺遂通过的险隘而苦恼。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在六国故地也一定存在。

二战时期,苏联人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境内的铁轨要比欧洲的铁轨宽许多,称为“宽轨”,欧洲人使用的则是“窄轨”了。

苏联人这样做,也许是有心,也许全是无意,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宽轨在后来的实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效力。

当斯大林不得已选择大踏步撤退时,他炸掉了所有不能带走的苏式车箱,这造成德军没有足够的宽轨车箱来运送补给,特别是如命一般珍贵的可以抵御严寒的冬衣。

结果是,苏军成功组织反扑,得不到及时补给的德军,惨败于莫斯科城下。

六国要想阻挡强敌的入侵,我想他们的车道估计也是这样的别出心裁,五花八门。

也就是说,从帝国目前的情形看,软件上的分裂状态是削平了,但在硬件设施上四分五裂依然存在。

物资流通、经济往来肯定大受影响,这是我们的第一感觉,也是正确的感觉。

然而事实上,问题不仅仅于此,相反,问题远比“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严重的多。

这缘于秦始皇的一块心病。

我们知道,在建国初期,秦始皇虽然没有采纳左丞相王绾的建议,但这并不等于说,秦始皇就此略过危险系数不提,或者假装看不见,束之高阁。秦始皇的行事谋略要如此童年的话,可以肯定,帝国不会在他手上得到统一。

不得不承认,秦始皇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二十岁上下的青春年华却修得老谋深算,不费吹灰之力就干掉了假父吕不韦,那如一堵墙一般可怕的势力集团,由此开始了他风华绝代的天才之旅。

既然是天生的政治家,必有天生的过人之处,比如天生的狡黠冷酷,钢铁般的理智力,鹰隼般的洞察力,艺术化的行事手腕或曰统御之术,以及鸟瞰似的高瞻远瞩。

特别是后者,已然成为造就一个伟大人物的标志。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恰恰是那个时代,秦始皇有如神助般的优点。

读过战国历史的都知道,秦国统一战争的每一战每一役,秦始皇并不曾挥戈上阵,也不曾亲冒矢石,却是目视飞鸿,走笔龙蛇,“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意如也。

这就叫谋定而后从容。

对于眼下的秦始皇来说,虽然战争时期的那一套,不可以适用于和平时期的建设,但谋定而后从容,却是一样的。特别是当前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更需要这样的思维方式。

后世有很多人不懂,所以弄出了许多是非。

但秦始皇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需要一个最佳方案来解决心病:如何将帝国的威慑力有效地延伸到他所需要关注的敏感地带,比如远东地区的齐国,让那些有作怪企图的人,时刻感受到皇帝与你同在,不要轻举妄动,更别想为非作歹?

将那些危险分子全部投进监狱或者干脆统统杀光,当然可以解决问题。问题是,如果秦始皇真这么做了,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无论如何与智慧无关。那他就不是在君临天下,而是在自掘坟墓了。

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蛮力不行,得靠脑力。

秦始皇理当不会忘记他的阔祖先——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期的历史。

公元前276年(周赧王三十九年),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为延缓秦国对楚国的军事进攻,想出了一招嫁祸于人的苟延残喘之计,全然以不计血本的拼命姿态,建议秦国打通西-东线,将青海湖与东海连成一体,从而切断燕、赵与齐、楚之间的联系,而后北攻南侵,两头下手,天下就得姓嬴。

事实上,在黄歇提出这个损招之前,秦国本来就跃跃欲试,极力要这么做,目的即是想切断南北联系,省得再搞什么合纵的名堂来捣乱。

于是,在范雎伟大的“远交近攻”之战略的配合下,秦军兵出函谷关,一路向东,摧枯拉朽。

如果我是秦始皇的话,我决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策略,更何况秦始皇本来就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

换言之,如果能依照当年“贯穿东西,打通南北”的军事策略修筑他的交通系统的话,不仅可以解决物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兵力调度问题也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这就是说,一旦远方有警,帝国便捷的交通系统就可以确保他的武装力量,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秦始皇应当是会心的笑了。

事实证明,他不愧是天才。

秦始皇成功地将他的军事目的巧妙地隐藏于民用用途之中,并且取得了双赢,这才叫谋定。

于是,紧接着制度创新之后,一项工程浩大的、肩负双重使命之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帝国全面铺开。

这也是一统中国不可或缺的实质性步骤。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