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84)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84)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乾坤一战(1)

之前已述,项梁之败几乎导致楚军全面崩溃,不得已全线收缩至彭城一带。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日子里,魏豹的几千人马出乎意料地打出小高潮,接连收复故魏国的二十几座城池,楚怀王很高兴,封魏豹为魏王。

与此同时,楚怀王改组了他的部队,将吕臣、项羽所部并为一军,自任总司令。任命刘邦为砀郡郡长,封武安侯,统领砀郡武装力量。任命项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为令尹。

从这里可以看出,楚怀王似乎对作战勇猛的项羽不大信任,因而剥夺了他的兵权。而对刘邦,有迹象显示,楚怀王是倾心有加的。

所以如此者,是因为在楚怀王看来,项羽太过残暴。

项羽残暴到什么程度呢?

据史料记载,其所过之处是无不残灭。仅以襄城一战为例,全城竟然“无噍类”。就是说,没一个活口。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谈到过。

这如何赢得民心呢?

刘邦就不同,此人向来宅心仁厚。

当然,这个宅心仁厚之前,得加一个定语,那就是机敏,否则就变成妇人之仁了。

就是说,刘邦懂得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当杀就得杀,杀一儆百,才能威众;不当杀的时候就不能杀,滥杀除了自绝于人民,没什么好处。

这个优点似乎是所有成事之英雄的共性,比如秦始皇。

这就是刘邦与项羽之间,最终决定其胜败殊途的实质性区别。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楚怀王在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为王”时,拒绝了报仇心切的项羽西向击秦的请求,派他去增援受到章邯攻击的赵国。却将这个无上荣光的使命,交给了刘邦。

历史给了刘邦机会。

由此,也埋下了楚怀王后来不得好死的祸根。

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章邯即击杀项梁,认为楚军已不足为患,于是北渡黄河,目标直指赵国。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邯郸。

邯郸是河北名城,与齐之临淄、魏之大梁齐名。为不遗后患,章邯将居民全部迁往河内,彻底破坏邯郸古城。

赵王赵歇慌忙退保钜鹿。

钜鹿在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钜鹿之战,即将在这里上演。

此一战,不仅奠定了项羽不可一世的军事地位,同时彻底摧毁了秦军的有生力量。自此之后,秦军再加没有组织起象样的反击。

基于此而言,钜鹿之战可谓是一战定乾坤。

当此之时,战场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老面孔。

他的出现喻示着,“山东”(崤山以东地区)大战场此时确实是如火灵荼,生死攸关。因为他撇下了显然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守卫北方防线。

他就是大将王离,此前接替蒙恬驻屯北方。

至于他是什么时候南下的,带了多少兵力南下,历史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

据我的推测,王离当是项梁兵围章邯于濮阳时,奉胡亥之命南下参战的。证据是,《通鉴纪事本末卷一》记载,“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之后才有项梁兵败身死于定陶。

是书同卷又说,“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由此可见,王离南下参战,不可能不带部队,但胡亥不会蠢到让他把三十万边防军悉数带入关来,如果是这样,匈奴人顺势从直道南下,那可真要背腹受敌了。

就是说,王离极有可能带一部分部队入关,但此时在河南、河北一带鏖战的秦军主力,当是帝国起家的部队,即关中子弟。

明了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项羽后来坑杀了二十万秦廷降军,会激起关中人那么大的仇恨。

此时,双方的作战态势是,王离兵围钜鹿城。

章邯率秦军主力驻屯钜鹿南面。

章邯如此布防,显然是将注意力放在极有可能从南面出现的诸侯援军上。

而赵国大将陈馀则集结数万部队,从常山南下,驻屯钜鹿北面。

由于他的兵力过少,不敢直接攻击秦军,遂派人不断向诸侯求援。

有三路大军闻风而动。

位居钜鹿北面的燕王韩广,派大将臧荼南下增援。

位居钜鹿东面的齐国田荣,拒绝增援,其将田都看不惯田荣的见死不救,私自率部增援。

楚怀王,这个牧羊儿,看来有点脑子,他一面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节制次将项羽、末将范增,率部增援赵军。

一面命刘邦,乘机向西攻击守备空虚的关中。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乾坤一战(2)

宋义大军进抵安阳(山东曹县),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置钜鹿之险情于不顾,在安阳逗留了整整四十六天,喝酒听乐,按兵不动。

虽然宋义头脑灵活,有一定的眼力,曾准确地预见了项梁之败,但要说谋略,此子似乎差一点。他到底是战国遗老,满脑子想的都是战国那一套,比如眼下,他竟做起“鹬蚌相争,渔翁成利”之美梦。

这是久经历史无数次考验的垃圾命题,宋义竟奉为至宝。他要等秦、赵两国争得一蹋糊涂,不管秦军取胜与否,实力一定大损,然后再行攻击,坐收余利。

这激起了项羽的不满。

项羽最为不满的是,此时,关中粮仓充分显示出其天然的优势,章邯从漳水渡口,修筑甬道(两旁修筑高墙,即可防止敌军破坏,又可不受干扰的直抵目的地),直通钜鹿城下,源源不断的接济王离。

而楚军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的形势有点背,除了新近兵败之外,粮食也来凑热闹——致命的歉收,导致楚军粮食储备不多,战士多半吃不饱。稍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长此以往,必是不战自溃。

宋义显然不知道或者是有意漠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

面对项羽的劝谏,一意孤行的宋义,不但嗤之以鼻,且还下了一道命令:今后不管是谁,无论他平时作战多么勇猛,只要胆敢不服从命令者,一律格杀勿论。

这分明就是针对项羽的。

暴脾气的项羽,要能忍了这事,他就不是项羽了。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军营朝会,项羽二话不说,径直提剑干掉了宋义。同时派人追杀据说是要去齐国当丞相的宋襄——宋义的儿子。

楚怀王无奈,只得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当此之时,王离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于是,轮番对钜鹿城发起猛烈的攻击。

城里的张耳不断派人催促城外的哥们陈馀,火速发动攻势,以解钜鹿之围。

但惮于秦军的威势,陈馀不敢轻举妄动。

不仅如此,城外集结起来的几路人马,比如燕国臧荼的部队,齐国田都的部队——齐国这时还增加了一支兵力,由故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率领,也加入钜鹿之战。张耳的儿子张敖也从代郡带来一万多人的部队,紧挨陈馀扎营,也都不敢动。

一动不动就是几个月。

张耳愤怒了:“你我还算是什么哥们?你哪道忘了之前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了吗?”

陈馀回报说:“我所以保留实力,目的正是为了日后替你收尸报仇。”

陈馀的这个回答相当无耻。

这个嫌隙带到了战后,当钜鹿之战结束,两人再次相见时,不仅没有消除误会,反倒越来越深,张耳收缴了陈馀的将军印,陈馀则赌气带着数百亲信士兵去打游击。

陈、张二人的“刎颈”之交就此结束。

张耳派出城的张黡、陈泽不信邪,极力要求出战。陈馀给了五千人马,结果是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大家更是噤若寒蝉了。

只有一个人不愿作寒蝉,他就是项羽。

项羽命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人先期渡过漳河,成功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王离自是陷入乏粮之困境。

而后项羽亲帅主力北上,顺利渡过漳水。

当大军登岸之后,项羽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破釜沉舟。

锅碗瓢盆全砸了,船凿了,只允许士兵带上三日干粮。

就是说,向后转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死生就在这前进的三日之间。

这就是项羽的英雄气概,置之死地而后生,豪气干云,义薄云天。

后人敬佩他,景仰他,念叨他,同情他,看来是有道理的。

道理就在于,此时此刻,项羽置死生于不顾,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为救赵国,纯粹得令人感动。

于是,波澜壮阔的一幕出现了。

当诸路兵马惮于秦军的威势,袖手作壁上观时——相当于坐在罗马剧场看角斗,楚军却是与章邯的部队展开了九次生死大撕杀。

每一次撕杀,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勇往直前,杀声震天。

史书记载席上看客的反映是: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就在这无所事事的惶恐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被击溃的竟然不是楚军,而是号称实力强盛的秦军。

这时侯,诸路兵马才缓过神来,感觉应该干点正事,遂群起而围攻王离。

可怜王离,纵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来这普天盖地的乱拳。

结果是,秦将王离被擒,秦将苏角战死,秦将涉闲拒绝投降,自焚而死。

围城秦军全军覆没。

这是一次真正的狭路相逢勇者胜,项羽自此声威大噪。

再看诸侯将的表现,一是敬佩项羽的霸气,二是自愧自己的鼠气。于是,晋见项羽时,不仅头不敢抬,且连走路的姿势都变了——膝行而行,算是彻底给项羽震住了。

项羽自是接管诸路兵马,霸业初现。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