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85)

 
帝国证词:我眼中的秦朝(85)
2016-09-11 01:49:21 /故事大全

乾坤一战(3)

赵高是个典型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人,当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略有战绩时,他躲在丞相府里暗自嫉妒,于是百般掣肘,多方打压;而当战事稍不如人意,则一股脑把责任全推给前方将士,时不时还要寻个把“替罪羊”杀之以顶缸。

这就叫吃没份打有份,人心不凉才怪呢。

秦帝国出了这么一个怪物,算是气数已尽了。

这不,章邯刚退守棘原(钜鹿南面),他那尖刻的声音便在第一时间毫不客气地出现。

章邯慌忙派长史司马欣星夜回京面陈前方军情,顺便讨得下一步行动的机宜。

可是,机宜没讨得,司马欣却讨得这样一个不幸的消息:

赵高正在策划针对章邯的阴谋。

原来司马欣在丞相府的门房干等了三天,赵高就是不露面。越等越觉得不对劲的司马欣,通过其他渠道证实了自己的担心,遂赶紧打马回去。

司马欣还没走多远,赵高果然派人来抓他。多亏司马欣长了个心眼,另择小路而不是原道返回,才得以脱身。

彻底失望了的司马欣,直接了当地对章邯说:“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将军看着办吧。”

司马欣的意思很明确了。

正在犹豫不觉的章邯,恰巧看到陈馀的策反信,便指派一个叫始成的人,秘密晋见驻扎在漳水南岸的项羽。

双方开始谈判投降条件。

应该说,这二年多来,为了帝国,章邯一直在军前效力,尽心尽力并且不遗余力。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的精忠报国,到头来,却要面对“为谁辛苦为谁忙”的窘境。

章邯的无奈是可以想见的,千年之后,每每重读这段历史时,他那深沉的叹息似乎依然力度纸背。

不过,此时的章邯,自恃手中尚有二十多万兵力,足可以成为谈判桌上的筹码。

因此,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地进展。

那么好吧,只有打掉章邯的幻想,他才会务实一点。

于是,项羽命蒲将军日夜兼程,抢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在漳水北岸,今河北临漳县故城之西三十里),到达漳水南岸,切断秦军的退路。

适逢秦军一部退至,蒲将军即击溃之。

项羽亦悉引军,于今临漳县一带,对南撤的章邯大军发起攻击,大破之。

章邯不得已,只得选择无条件投降。

项羽封他为“雍王”,留在楚军司令部,委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秦降军。

著名的钜鹿之战,到此全部结束,时公元前207年七月,秦帝国能征善战的有生力量就此丧失殆尽。

这就意味着,刘邦的西进之路,不再有任何悬念。

回头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刘邦兵发砀县,北上到达成阳(山东濮县)、杠里(山东武城县境),破秦两军。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回军成武(山东成武县),击败东郡郡尉的部队。

十一月,继续走回头路,在栗县(河南夏邑县)遇到刚武君,兼并了他的四千部队,乃与魏将皇欣、武满合力攻击秦军,破之。

二月,刘邦复北上攻击昌邑(山东金乡县)——没有打下来,遇到一个名叫彭越的人。

彭越带领他的部队追随刘邦。

通过以上简报式的叙述,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从公元前208年闰九月开始,至公元前207年二月,在这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刘邦着了魔一样,忽而南,忽而北,不停地来回川梭,一点西向击秦的影儿都没有。

我不禁纳闷了,他这是在做什么呢?

细思之下,我发现,刘邦这样做是大有深意的。

想当初,楚怀王命他击秦,也就是一纸命令,一个子儿都没拨付给他。刘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收编陈胜、项梁的残兵败将,再加上他原有的部队,也就可怜兮兮的万把条枪。

这还不够塞章邯牙缝的,刘邦很清楚这一点。

于是,他就忽南忽北地来回荡起秋千。

表面上,他似乎是在与楚军作战术配合,项羽渡河救赵,刘邦游击后方看家护院,很上台面的一个理由。实质上,我认为,猴精的刘邦,是想给主力秦军造成这样一个错觉:

楚军是没有西向击秦的意图的。

而当项羽消灭了王离,击败并牵制住章邯的主力部队,刘邦敏锐地意识到,该是他出手的时侯了。

这才一刻不停,打马西进。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