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颐和园开放始末

 
民国颐和园开放始末
2016-12-15 23:06:27 /故事大全

1911年,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中,终于落下了几千年的封建帷幕。于是,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就进入了民国的历史航道。民国时期依然还残留着清朝封建社会的小朝廷,这种不伦不类的社会形态,使颐和园又不知演绎了多少春秋故事。

作为皇家御园,颐和园不仅建造精巧,而且戒备森严,数百年来始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此,世人一直都对观瞻颐和园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然而,即便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退了位,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也受到中华民国的特别保护。不过,许多中外人士纷纷要求参观颐和园。于是,1913年4月这座皇家御园终于第一次敞开了禁闭数百年的神秘大门。

颐和园虽然对外开放了,但那时参观颐和园仍有着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据清朝步兵统领衙门制定的《瞻仰颐和园简章》中规定,所有参观者必须经外交部批准,发给门照后并通知清室内务府,才能入园参观。后来,又改为外国人参观由外交部批准,中国人参观则由内务部或步军统领衙门办理。同时,对于参观颐和园还有人员身份的限定,即只容许“政、党、军、学界”人员参观,而“女界”不得入园,并规定各界每次入园参观者仅限10人,且三天前就得将参观者的姓名、年龄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由步军统领衙门发给门照,然后才能入园参观。而且限定在农历每月逢六才开放,一个月仅开放三次,每次参观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6时。据当aa时居住在颐和园附近的老人说,那时参观颐和园的手续十分严格,入园验照,出园交照,不容有丝毫的马虎。当时,由于明确规定不许“女界”参观,便引起了妇女界的强烈反对,后来清朝小朝廷不得不放宽政策,允许各政党的女眷和在校的女学生入园参观,这才稍稍缓解了一些矛盾。

由于当时民国政府对清室的优待条件并不能完全落实,再加上清朝小朝廷奢靡浪费严重,致使其“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赤字。不善于节流的皇族人员便想尽办法进行开源。于是,《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的出笼便顺理成章。当时的清朝小朝廷也不讳言地说:“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款之意。”而到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了“北京政变”,不仅修改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件,而且还将溥仪等人驱逐出紫禁城,颐和园也从此不再属于皇家的私产了。

冯玉祥将军的“国民军”进驻颐和园后,国民政府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清室内务府将园内所有殿宇都进行了查封,但并未接收园林的管理机构,原先的人事制度也没有变更,且依然实行对外售票开放的政策。可后来,曾经接受过溥仪赏赐紫竹院恩惠的民国政府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竟然投桃报李地将颐和园又交还给了清室。于是,1926年清室办事处(原清室内务府)派贝勒润祺(溥仪的内兄)再次接管颐和园,并成立了“清室办事处经理颐和园事务所”,直到1928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正式接收为止,才在同年8月15日交由北平特别市政府进行管理。在这期间,虽然颐和园一直也是售票开放,但从园林的管理性质来看,颐和园真正成为公园,还是应该从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28年算起。

颐和园虽然成了公园,但昂贵的门票却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当时,参观颐和园的门票为银元1元2角,还不包括游览其中各单体景观的费用。如果乘坐太平船、洋轮或人力车也是要收费的,如乘船每人2元,在东堤乘坐人力车由文昌阁至龙王庙每人需铜元15枚,由龙王庙至绣漪桥则需铜元20枚。据那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吴虞曾带领家人到颐和园游览时在当天的日记中所述:

五月十五日(旧历),星期四,阴晴不定。同三女四女(吴的两个女儿),坐汽车游颐和园。往来车费十元,酒资洋一元。门票洋一元二。入排云殿又买票,每人洋五角,谐趣园又买票,每人洋二角。西餐洋十元,饮茶洋七角六。汽车场停车费三角。购买的颐和园图一张,洋一角。四女为予买枣木手杖一根,洋五角。园中陈设全收,桌上花瓶,只余木座,尘凝数寸,门贴封条,惟睹其建筑之宏壮……湖中有舟,游湖可三元则至五元。

吴家父女三人游一次颐和园,竟花去大洋20多元,相当于当时购买10袋面粉的钱,而10袋面粉约有400多斤,可供一人食用一年有余。如此昂贵的票价,自然不是平民百姓家所能承受,所以当时能够到颐和园里参观游览的依然是权贵豪富们。到了1948年12月13日颐和园获得解放后,于第二年的4月10日重新对外开放,并大大降低了入园门票价。

选自《纵横》2008.7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