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洞”时代

 
“深挖洞”时代
2016-12-16 09:20:05 /故事大全

震惊世界的“洞”

当年,来自莫斯科的威胁始终是中国领导人心头的忧虑。苏联继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1969年3月和8月,在中苏边境黑龙江的珍宝岛与新疆的铁列克提边防站,中国边防部队都遭到了苏联边防军的袭击。

8月28日,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了军委办事组《关于加强全国人民防空工作的报告》,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响亮口号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各大中城市,立即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群众运动。

《“深挖洞”的背后》一书作者谭克明介绍:“当时有任务,企业车间的机床要转到地下去,所以要在地下挖洞。除了单位,家里和学校也要挖,上班的职工下班回来自己挖。回来后,不光要挖自家的,街道上还有街道的公用工程。”

早在195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各部门汇报时就曾表示:“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原首都人防办副主任张一民回忆:“挖洞的经费根据城市人口多少决定,1971年到1978年,国家每年拨给北京两千万。”“当时要求防空洞的面积达到每人半平方米,对坚固程度没有要求。”

从1969年到1973年是挖掘第一阶段,基本上是发动群众各挖各的,在大院内、住房内、办公室内、商店内、车间内挖洞。当时建造的是简易防空洞,覆盖层为2米,构造简单,只能防弹片。

1974年到1978年,人防工程开始向永久性发展。一是“深挖暗掏”,洞深8米,用钢筋水泥预制件支护,掘开后要用水泥浇灌,覆盖层不少于4米,所有工程都要达到能防小型炸弹直接命中的要求;二是对原来的工程进行加固改造,达到能防水、防火、防辐射的要求。

1974年12月25日圣诞节,在邓小平的安排下,时任美国驻京联络处主任的乔治·布什参观了大栅栏地道网。当他走进前门服装店时,店内工作人员在柜台上按了一下电钮,脚下的一道地板徐徐敞开,地道入口显露出来。张一民陪同了这次游览,他回忆,布什觉得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沿着台阶式的地道口进入了地下,参观完后,他被如此宏伟的工程所震惊。

未如期到来的战争

1969年,全中国似乎都在战争的阴影里,遁入地下躲避成为首选,虽然庞大的国防建设计划刚刚于6月出台,国防战备费却比上年增长34%。1969年10月17日,林彪以“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为由,发布《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许多大中城市立即动员疏散人口,将大批党政干部和家属疏散到中小城镇或偏僻农村。“靠山、分散、隐蔽”则成为了当时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

不过,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打响。

中苏两国对峙中,“深挖洞”成为了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威慑性力量。早在1971年6月11日,张一民就随周恩来陪同时任罗马尼亚总统的齐奥塞斯库参观过北京建筑机械厂的人防工程。话别时,张一民听到周恩来对齐奥塞斯库说,“总统阁下,你路过莫斯科时,请你给柯西金总理带个信,请他放心,我们的地道不会挖到莫斯科去。”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烈焰熊熊
下一篇:神奇乾陵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