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大武术家,是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成绩排名。他们分别是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尚云祥、张策、杜心武、刘百川、韩慕侠、李尧臣、王子平。
李尧臣生平简介
李尧臣曾当过宫廷侍卫
“最后的镖王”、“无极刀王”李尧臣,精通三皇炮捶、太极拳无极刀、十八般兵器、飞镖暗器等武功。李尧臣(1876年~1973年),河北冀县人,是民国武术名家中最长寿之人,年近百岁方逝。年轻时走镖为生,18岁进北京八大镖局中历史最久、声誉最著名的会友镖局。入镖局后即拜三皇炮锤,又学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镖暗器等功。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计27年。
1921年,经营了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李尧臣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继续倡导武术。李尧臣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经历了前清、北洋、日伪、民国、新中国等各个时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亦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他开过北平名声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他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解放后,他年已古稀,还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周总理等新政府班子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
李尧臣一生中最自豪的却是应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之邀教授其部下用大刀临阵杀敌,当时29军枪支弹药极缺,高层没有办法只能寻找武术名师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战。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
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六十余里,砍杀敌人数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成为当时极为振奋全国抗战士气的事迹。
李尧臣怎么死的
李尧臣演练无极刀法
李尧臣很有民族气节,“七七事变”前,29军副军长佟麟阁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李尧臣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慨然允诺。他依据战刀特点,结合“无极子路刀”创编了“无极刀”新套路。这趟刀实战性强,既可做刀劈,又可做剑刺。动作简单有效。
以大刀对付敌刺刀时,常用的一招是:出刀时,刀斜向右下方,刀口朝自己,当对方刺刀直刺时,大刀斜向左上方抡动,以刀背磕开敌枪,同时刀锋立即向前劈下,劈、砍连为一体,对手来不及回防,已经身首分离。
由于暗探告密,日伪警备司令部拘捕了他。一个名叫武田西的日本军官会柔道和八卦掌,要在蟠桃宫庙会上和他比武。如果他赢了,可以获释;如若输了,要给武田西磕头拜师。
先是徒手,李尧臣接连把武田西打翻在地。继而比刀,不下两个回合,尧臣寻机飞起一脚,踢得武田西腕伤刀飞,最后,因此获释。
李尧臣生前是全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理,曾多次应邀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直到九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常常手持龙头拐仗,胸前飘动着雪白的胡须,往来于南北城之间。
在天坛、地坛、东单、景山、陶然亭、中山公园等处指导青年习武。每当他扔掉拐仗,以龙行、虎坐、蛇身、雕爪的独特风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群中必会爆发出如雷的掌声。1973年,李尧臣于北京逝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