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大家都有了负罪感。在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平时就不怎么配合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没必要来这里的,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
“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与不满,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在这个季节,湖水的颜色是碧蓝色的,跟大海的蔚蓝完全不同,带着一点儿……”
“老师!我想回学校了!”这个同学的语气明显急了,“我不关心湖水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我只关心期末考试后还会不会再挨打!”
说完,他走了。
在他走后,大部分同学陆陆续续也跟着走了。老师脸上的表情有些无奈,甚至有些哀伤。剩下的同学,寥寥无几,不到十个人的样子。
剩下的同学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我们,风呼啸着从我们之间吹过,我们都有些摇晃。
“老师……”
我们都有些遗憾,却不知在遗憾什么。老师看看我们,又望了望背影逐渐模糊的离去的同学:“回去吧,我们也回去吧。”
他带头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在外面上过作文课,老师也开始在教室里给我们读作文、弹吉他,可是不知为什么,大家笑着唱着,却没了从前的和谐感。这时,大家也渐渐发现,在教室里讲课,老师没了激情,甚至有些讪讪的。没有了大自然的背景与新鲜的空气,他如同缺氧的植物,逐渐开始枯萎。
不知由谁发起了签名上书的倡议,主要内容是反映语文老师讲课不达标,上面有家长的签名,也有部分学生的签名。
这封倡议书引起了教导主任的注意,他们派过来几名负责人,在课堂上询问学生老师平日里的表现。大部分想要提高成绩的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可能他是一名好的作文老师吧,但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学生如是说。
一小部分学生,包括我在内,在大家的举报面前沉默了。我们时不时会有目光交流,却没人站起来替老师说一句话。
我痛恨自己那时候的懦弱。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只不过没穿蓑衣,而是穿着西装,打了一条草绿色的领带。
这抹清亮的颜色使我想起他到来的那个雨天。
他是微笑着向我们告别的,大家心里都有鬼,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后来,听到讲台上毫无动静了,大家抬起头才发现,他走了。
讲桌上放着高高一摞作文本。我作为语文课代表,走上前给大家分发作文本。
大家拿到作文本后都哭了,因为我们看到,最后一篇作文的题目是“离别”,老师用红色钢笔事先帮我们每一个人写好了。
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
后来,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这是一位“称职”的班主任,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偶尔我也会来母校附近的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阳光下湖水的颜色,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平平无奇的湖泊,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不同:春季的水是嫩绿色的,夏季的水是碧蓝色的,秋季的水是深蓝色的,冬季的水是冰蓝色的。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白色雾气,细密的水蒸气里有青草的香味。
可是这么多年了,这些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对了,这名外乡人姓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