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周围的群众寻一条出路

 
为周围的群众寻一条出路
2016-12-30 10:53:39 /故事大全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一个革命者的话,也是一个书生的职责。

年轻的韩长有不满于个人的创业了,他在心里开始勾画新的宏伟蓝图----他要建立一条自己新的管道——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链条的公司。这个雏形已渐呈现在韩长有的脑际。做大做强,自己才能撑起很多事。这时他把一种责任一种道义担当了起来。没人逼他,只是他自己想做。责任之心大似海。

2000年经过认真思考,韩长有召集了他的兄弟和村里几个贴心人商讨以后的出路,他觉得自己事业只有做得更大更强才会让更多人和他一样享用改革的快乐与幸福。才会让他的亲戚、朋友、乡村、田野真正富余起来。为此他选中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都比较高的耐火材料行业,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解决村里的闲散人员。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之后他便开始考察市场,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30多个省市。他总是夜以继日地奔波不息,每天工作多达十七八个小时,他下广州、奔山东、跑唐山,没有车就坐公共汽车。由于长期的奔波,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在一个月里本来就单薄的他一下子就骤然下降10斤肉,最后他终于病倒了,高烧近40度,在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仍然用电话联系、安排工作,病情略有好转,他便急急出院了。

实施新的奋进计划,千言万语离不开钱。当时韩长有手里只有38万资金。38万能干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它可能会干很多东西,可要用它办一个厂,那就是杯水之薪了。它甚至建不了一个厂房,买不了几台机器,建不成一个大窑。315吨压力机,压力机是耐火厂主要的机械设备之一,一台不怎好的315T压力机,当时也需要18万。

俗话好说事好办,钱难弄,这时有人想到入股形式融资,可让村民入股,那更是难上难,他们干活是挣钱,有钱他们就不到耐火厂下力了,让职工入股难度很大,尽管韩长有在会上一再表示,如果企业亏损,到时分不了红,股金由他负责偿还大家。但前边的路是黑的,谁能轻易相信呢?入股作了最大努力,像劝瞎子跳井一样,领导抬大头才勉强筹5万元。到银行贷款,2000年后银行的钱就不好贷了。屋漏偏遇连阴雨,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却出现了中风。中风病既占人又花钱。韩长有是一面跑厂一面给父亲治病。

希望一个个破灭,是进,是退?在这关键时刻,是对厂班子更是韩长有的严峻考验。 是的,一个人面对挫折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这些生活的强者总是自信地用行动说一切尽在我控制中。

他们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引资上,引资谈何容易。

但困难难不住创业者,“因为没有比头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交通车辆,就借人家一辆破吉普车,人托人通过关系在郑州找到了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白天在县城银行跑,夜里跑郑州找人,往返几十趟,几经周折,总算引进资金20万元。63万厂子就这样开了起来。这是一只乌篷船它能否在商海大潮中经得上起风雨吗?已是悬崖百丈冰,我以我血荐轩辕。征途漫漫有凶险,我自用力挥剑斩。
叮叮咣咣开始了,咣咣叮叮……一切就这样简单地开始了。

那是一个春意料峭的一个春上,在平陌村一个被生产队遗弃的破场院里,一台八成新的100T压力机和破旧的300T压力机,和两门新建的每门都可以装上二百多吨的倒焰窑与一个笨拙的“大碾”不伦水类的耸在那里了。

“牲口棚变工厂”,人们不明白。人们更不明白机器这么少那么小,韩长有却为什么建了那么两个大地可以吞象的窑。它们像侏儒的样子,头大身子小,很怪涎地站在那里。那两台简陋的机器和那台别人早都淘汰的“大碾”不分昼夜三班倒,花了一个星期才能将那其中的一个窑打满,要是烧出一窑砖来不得二十天也得半个月。压力机的打击重量严重不足,有的活根本就不敢接,工人呢?除了三四个机手在别的地方开过压力机,倒过料外,大多数都是南山的老鸹__“白脖”。这些人能干什么?充其量只能打个要求不高的35粘土标砖,他们连模具误差、稍度,出毛率都不是很清楚,什么升温曲线,耐火强度、融变、压强这些专业耐火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他们上班吃了早饭到十点才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说到底他们还是一群“农民”。他们衣着很随便,穿什么得都有,就象当年的老八路。穿拖拉板、吊着烟卷的到处都是,总之他们良莠不齐。打砖打报废就报废,装窑说倒批就倒批,分捡也不说公差了、标准了,完全是掇堆的。有时他们会把吸过的烟头,用过的罗栓随地乱扔。耐火材料虽说是粗活,可制做过程要求却比治炼金子的标准还要精细,金子里你还可以有杂质,非常纯净的黄金你还冶炼不成呢?而耐火材料里面你却不能有丝毫的杂质,你看着它是个粗活,其实它们细得很,一个小土块就是一个大熔洞,一个焊渣就是几个铁包,一个罗栓有时可能就是几块砖报废,要是碰上大砖,那就可能是半吨砖的报废。他们这些人当时没有多少人明白韩长有的心。那颗昂扬和正在生长的心。韩长有是想让他们这些人变得和城里人一样生活有情趣、有滋味、有快乐、有知识。在当时大伙眼里看到可能只是两台破机器和一个旧厂房,是一个“一”,一个“寸”。但在韩长有的眼里却觉得他已掌握着雄兵百万。他将百舸争流。他待机而发,伺机而动。他知道他的“一”,他的“寸”会一天天生长,壮大,会在某一天的早晨,村民还熟睡中,如那些可爱的庄稼一样郁郁葱葱,如藏在农舍间迎接春天的树一样遮天蔽日,森森然。天道酬勤,君子当自强不息。他相信他能,他一定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00年2月,一家仅有2台压力机,2个大窑的的耐火厂在平陌XX地方成立了,它就是今天被新密这个全国的耐材基地的其他耐材同行刮目相看的“郑州有诚实业有限公司”。

当时在明星林立的全国耐火材料基地_新密,刚刚起步的“有诚”只是众多明星里的一颗无名之星,这颗无名之星,在众多星星中黯淡无光,你不仔细看根本就找不到它。它似乎不存在似得,它不在银河系,它也不是太阳能系,它好象自己一个人孤独独地走着,就那样用心地走着,一步一步,在当家人韩长有的运筹帷幄之下,抢抓机会,找机遇,狠下功夫,逐渐成为了河南颇具影响力的地方骨干企业之一。它的迅速崛起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在新密市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它是怎样成功的,让我一步步地解读给大家。

平陌村,是一个各种企业比较薄弱的村子,2000年,韩长有,开始筹建自己的公司。这在当时对于韩长有来说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也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在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了运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宫城”不是诗人的韩长有给我们写着他的农村诗。他用着“潜”“润”“细无声”。给我们抖动出几年后平陌村的“锦宫城”。是那位曾居在此处令他敬仰的白居士,还是古密国的厚重,还是诗经“溱洧”的雅韵给了他超人的思想?

韩长有一个中国的21世纪新型的农民却从中体味到一种责任:为周围的群众寻一条出路。道路只有一条:做事,做更大的事。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