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最顽强的抵抗 最惨痛的牺牲(7)

 
中国战场:最顽强的抵抗 最惨痛的牺牲(7)
2015-08-19 05:53:19 /故事大全

美军的全面反攻获得了良好的机会。1944年7月,美军攻占新几内亚西部,8月攻陷马里亚纳群岛,打开了通向菲律宾的道路,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全面崩溃。日本发动“一号作战”,实际是将最后一股机动力量和盘托出,潜力用尽,最终加速了它的失败。

不对等的战争

如果以“九一八事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那么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大部分时间中国都在孤军奋战,承担着最大的压力。同盟国“四巨头”中,中国的国力最羸弱,接受的外援也最少。事实上,中国打了一场与其战略地位不对等的战争。而中国人正是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来弥补了实力的差距。

蒋介石的军事顾问,德国人冯·塞克特将军曾特别向蒋强调,高度发达的国防工业对维持一支现代化军队是必不可少的。但中国的基础工业太落后,不足以提升国防建设和军队质量。直到1935年,为了发展重工业,才建立国家资源委员会。1936年,资源委员会开始一项发展工业的三年计划,但直到战争开始后资金仍严重不足。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国民政府的国防工业仍停留在草创阶段,军队继续大量依赖外国武器装备。中国兵工厂虽能生产大量步枪和机枪,但几乎所有的重武器以及载重汽车、石油和无线电设备仍依赖进口。

“七七事变”前,大约30万军队接受了德式训练,但其中只有8万全部用德国武器装备。大约170万国民党军队,以欧洲和日本的标准看,训练很差,装备低劣。其中许多部队分属于不同军阀,政令难以统一。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投入120万军队(约120个师),对抗日军20万人(约20个师团)。人数比接近6∶1。但在武器先进、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这种数量优势很快就消失了。根据一位美国军事观察家的计算,中国军队一个师的战斗力,只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战斗力的1/3或1/4。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大部分是轻型武器、机关枪、手榴弹,炮火的威力很有限。虽然拥有空军,但装备简单,力量薄弱,只能用来简单防守,对战术的考虑并无多大影响。唯有夜间,中国军队才能发挥强有力的战斗力,与日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中国军队常在夜色来临之际,充分发挥人数上的优势,组织较大规模的反击。

造成中国军队战斗效能低下的首要问题,并非武器短缺,而是食物短缺。1944年魏德迈将军接替史迪威担任蒋的参谋长,最初他主要关心部队的调动和部署问题。但是不到一个月,他了解到士兵太虚弱而不能行军,自然不可能有很高的战斗力。这些士兵并不能全额得到自己的给养。一位美国专家1944年检查了1200名中国士兵,其中57%的人营养不良。军队中的医疗条件也很差,全部军队只有2000名大体合格的医生,大约1700士兵有一名医生。而美军中大约150人就有一名医生。

可另一方面,在英美的主导下,欧洲战场地位被排在亚洲战场的前面,欧洲利益高于亚洲利益。盟国集中兵力先打败德国,再击败日本。这就导致所有战争资源,无论军队、武器、补给,都优先支持欧洲战场。

1941年,罗斯福与丘吉尔为首的美英双方举行了8次会议,新成立的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举行了2次会晤,会议代号为“阿卡迪亚”。会议决定了“先德后日”的战略总方针;划分为若干战区,各战区设置司令官,统一指挥。

中国战区除包括中国本土,还包括泰国、越南和缅甸。蒋介石虽出任中国战区总司令,但他始终没有指挥过其他盟国军队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中,盟国始终没有派遣地面部队来华,美国陆军在中缅印战场上也没有任何投入。

能否参加联合军事会议,制订共同的战略,是决定一个战区是否重要的标志。在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能否参加盟国联合军事会议及军火分配委员会问题上,受到了美、英的阻碍,排斥中国代表列席会议。

在“先德后日”的战略中,配属中国战区的盟军空军,也可以不通过蒋介石的同意,调往其他战区。这直接引发了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冲突。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牺牲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