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重构:“二战”的政治遗产(4)

 
秩序重构:“二战”的政治遗产(4)
2015-09-29 16:36:02 /故事大全

比较一下主要国家的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便可以窥见洲级大国相对于中等强国的体量优势。1940年时德国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630亿千瓦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相应数字为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技术上较落后的苏联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换言之,已经征服西欧的德国只是稍微领先于刚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而后者的劳动力数量是德国完全无法企及的。从1940到1944年,德国人殚精竭虑才把军火产量提高了200%,而美国军工业的规模膨胀了整整19倍。到1944年,美国的军火年产量已经达到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苏联的军火产量也升至德国的90%。同一年,美国生产的飞机数量(9.6318万架)相当于德国(4.0593万架)的2.4倍,生产能力遭受巨大破坏的苏联由于得到英美提供的铝材,也生产了4.03万架,与德国相当;而另一个中等强国日本只生产了2.818万架。截至1945年8月,美国的战时飞机产量为德国的3倍,这还没有计算提供给其他盟国的原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等强国甚至也无力逾越洲级大国天然具备的空间和自然优势。苏德战争前半年的战况即验证了这一点:尽管德军遭遇的抵抗不甚激烈,但在越过斯摩棱斯克—戈梅利—基辅一线之后,步兵和辅助单位即开始因补给不继、交通状况不良而掉队,装甲部队起初还能自行向东突破,随后也需要停下来休整和维修。为了尽可能多地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德军的装甲集群必须协调好进军速度,这使得以莫斯科为目标的“台风”作战的发起时间被推迟到了10月初。一个月后,通往莫斯科的公路已经被大雪覆盖,人员和装备严重缺编的德军先锋继续前进到12月2日,终于彻底止步。而从1941年6月到次年1月底,德军在东线损失了整整94万官兵、3000辆坦克、10万辆汽车和2500架飞机,相当于苏德开战时陆军总兵力的1/3。

换言之,在兵员和机动装备大体充足且先发制人的情况下,仅仅由于空间过于广大、环境和气候不利,德军就遭遇了数量惊人的损失。这足以证明即使是技术上具备优势的中型武装力量,也无力征服一个洲级大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日本身上:尽管它是列强中物质力量较弱者,但在1895和1905年也曾打赢过两场短促的“有限战争”。然而自1937年以来,日本先是深陷中国(同样是一个潜在的洲级大国)战场的泥潭,进退不得,1941年转为“南进”后又被广袤的太平洋稀释了兵力。尽管东京自诩拥有“艨艟八百,海鹫三千”,但经过1942~1943年为期15个月的航空消耗战,最精锐的力量已遭折损,战败仅是时间问题。

不仅如此,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恰当地指出: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早熟造就了一个数量惊人的城市粮食消费者群体,土地的有限意味着粮食供给只能通过国际市场来获得。而在石油革命之后,燃料又成为另一项依赖进口的战略资源。1941年希特勒悍然东进的经济原因即在于:在英国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德国无力为其控制区内的人口和产业获取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只能寄望于占领乌克兰的油田和粮食产地,来改善窘迫的状况。换言之,即使一个霸权国家完全控制了西欧,它依然无法在不依赖其他地区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那么,轴心国真的毫无胜利的可能吗?1944年,荷裔美籍地理政治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其遗著《和平地理学》中提出了一种设想:假如日本在1942年春选择向西进军,自海路席卷印度洋,同时在陆上攻击印度,而德军在全力争夺乌克兰油田的同时,强化在北非的兵力,就有可能将两国的控制范围连结起来。德日在中东会师之后,苏联和中国这两个丧失了海岸线的盟国将遭到彻底封锁,外围的英美无法经海路对其输送军火和物资,也就无从开发苏中两国在领土纵深和人口规模方面的潜能。从美国的地理优势和工业产能看,轴心国很难将其击败,但德日同盟迫使中苏两国停战媾和、说服英属印度退出战争、截断英联邦与波斯湾之间的能源通道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轴心国控制下的欧亚大陆将独占全世界大部分战略资源,同时对北美实施封锁;而美国面临的将是它的开国者们最恐惧的情况:由于自由政体在其他地区被消灭,它在美国也无法维持下去。

然而德日两国领导人都缺乏如此宏大的视野。希特勒念念不忘的“大德意志帝国”不过是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的翻版,本质上是希望通过独占黑海以西的欧洲,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超级中等强国”;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格局同样有限,不过是东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加上作为屏障的西太平洋。美国尽管像一切海洋强国那样,在直接干预大陆的能力上略有欠缺,但位于内线的苏联恰恰拥有对长期战争来说至关重要的空间和人口。通过《租借法案》和北极航线,美国得以将军火和工业设备源源不断地输入俄国,以开发其战争潜力,同时继续武装英国,使其在美国本身专注于太平洋的情况下继续牵制德国。到1945年德国最终被摧毁时,欧洲已经明显地被美苏这两个区域外大国分别控制,再无传统均势运作的空间。如德约所言,“铁幕”降下之日,欧洲各国除去分别倒向美苏两极之外,已然别无出路。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