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书画鉴定(2)

 
故宫书画鉴定(2)
2015-10-10 19:50:17 /故事大全

古书画作伪的手法,除了常见的依照名家某些突出的手笔特点直接仿造外,一些改款、拼接、代笔的情况,更增加了书画鉴定的难度。而在鉴别古书画的真伪、是非时,常常还会涉及一个问题,即要不要去衡量它们艺术水平的高下。古人向有“鉴赏”之谓,但鉴与赏是两回事。在书画鉴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真迹不一定艺术水平很高,而伪品也不一定艺术水平低劣。比如曾担任故宫古物鉴定委员,有“南黄北齐(齐白石)”之说的安徽山水画家黄宾虹,他鉴定书画时就以作品的整体风格和笔墨技巧为标准,除判别真、伪、临、摹外,还评价作品的精、佳、平、劣。在他鉴定画的记录中,经常可以看到“真品非佳作,伪品尚可取”的情况。如:

文徵明《古木寒泉》,绢本,设色,粗笔。嘉靖己酉冬徵明写,得梅沙弥之神,真。

郭熙绢本,水墨、设色合体,瀑流隐现岩谷间,意极工而笔极简,云头皴石、蟹爪树均合郭河阳章法。款为后代所加,然却是旧画,可作真本观。

华嵒纸本,浅色,锺馗。笔墨稚弱,伪。复观笔墨稚弱处无大疵累,或一时游戏之作,天入格律耳。款字亦弱,与习见不同。

一般来说,笔法、墨色和章法结构,它们是书画鉴定最基础的三方面。历代大家的书画,其作品在这三方面的功力皆会高人一筹,尤其是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素养、个性等,不是等闲造假者或临仿者可在短时间内轻易学得像的。但是,任何一个书画家,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艺术经历的丰富、拓展,其艺术总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成熟到极盛,而后又从极盛到逐渐衰退。即使是一位大家在艺术高峰时期,他的作品也不一定是成功之作。如米芾所书《苕溪诗》和《蜀素帖》,均作于宋元祜戍辰年(1088),前后相隔仅一个月,但由于前者以粗壮笔书于纸本,后者以瘦劲之笔书于绫本,虽二作笔法风格相近,但仍然呈现出自由奔放和收敛含蓄的不同面貌。

如今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既有上世纪30年代鉴定中被误判的一些真品,如宋徽宗《听琴图》、马麟《层叠冰绡图》等,又有文物南迁时错置乱放而遗留下来的珍品,如元倪瓒《幽涧寒松图》等,还有清末太监欲盗走而未遂的,如唐代卢楞伽《六尊者像册》、《法书大观册》等。

整理/王紫祎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故宫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