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 穿越大数据神话与数字包装 我们看见了什么(3)

 
票房 穿越大数据神话与数字包装 我们看见了什么(3)
2015-11-01 22:23:27 /故事大全

葛优因为太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导致他演《夜宴》和《赵氏孤儿》总有莫名笑场,出戏当然是不好的,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大家看见他就乐。2011年北京有个中美文艺论坛,葛优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同台交流,葛优拿起话筒的那一刻台下就开始笑,他只是摸脑袋说一句客套话,台下就笑得直不起腰来,但台上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旁边已经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葛优的国民人气之高,甚至保佑他在烂片里也不被骂。葛优演《私人订制》,观众只会嫌弃冯小刚和王朔笔法已老,但对葛优就只有心存怜爱地说“可惜了葛优”。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葛优的观众缘。

能接棒葛优这一型的,现在是黄渤。几个月前,腾讯新闻根据网络搜索数据和网友投票做出了一个《2015年百位明星影响力调查》,知名度和喜爱度都排在第一的明星,就是黄渤。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累积的喜剧口碑,到平时采访里的妙语连珠,都让观众觉得黄渤是必然幽默的;《斗牛》给黄渤一座金马影帝傍身,《亲爱的》被称所有主演全面演技爆发,这些又奠定了黄渤“演技派”的地位。“颜值不高”可能是新人出头的障碍,但到了高人气选手比拼里,其实是一种安全——黄渤的外形、气质乃至并没有一帆风顺的星路,都让大众觉得他亲切、可爱、可接近、可代入。所有的一切都是葛优曾经的特征,黄渤还有个改良升级——他演正剧观众不出戏。

电影《捉妖记》剧照

50亿元的个人票房夸大了黄渤的个人影响力,但黄渤确实是活跃在线上的内地演员里最有票房号召力的一位。

葛优、黄渤这种票房号召力是以银幕形象魅力为基础。与此类似的还有“老男人明星”,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张震等人,如果成群结队地以一种很“无间道”的气质出现——我是说,身着西装或者制服,在演绎某些阴谋,这个套路是观众认可的,“窃听风云”系列,香港的“×战”系列都属此类。一方面这是可以重复的商业片模式,另一方面“70后”、“80后”观众已经被老港片培养出了这种审美,有消费的延续性,也有某种寻找旧时观影回忆的情结。

另一种新兴的明星票房号召力模式是“国产良心喜剧”。宁浩用《疯狂的石头》开启了国产喜剧“密集情结+扎实演员表演”的范本。此后宁浩自己的《疯狂的赛车》,徐峥的“囧”系列都在重复这个范本——当然水平有高下。《港囧》口碑有争议但票房依然火爆,就说明观众喜欢看到类型喜剧的不断重复。《心花路放》也完全是宁浩轻轻动个小指头就逗得观众笑得皆大欢喜。

喜剧和喜剧之间自然有不同。“囧”系列里最高水准的《人在囧途》,跟《疯狂的石头》一对比,在行家眼里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观众眼中都是哈哈哈,这就够了。

“开心麻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票房号召力。观众原本就记得春晚小品里“开心麻花”树立起的喜剧品牌,《夏洛特烦恼》对阵《港囧》,民间口碑超高。“开心麻花”本身还有多年剧场喜剧的经验——无他,重复生产笑料耳。让“开心麻花”重复自己,倒是比让宁浩和徐峥重复自己都可能更稳定些,宁浩好歹是个有想法的导演不会一直做流水线,徐峥从目前来看,《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口碑是不断下降的。

最后一种更稳定的票房号召力选手是吸粉型偶像。早在李宇春开始演《十月围城》的时候,“玉米”主动包场就引发了媒体关注,但当时电影票房数字尚未成为炒作噱头,“玉米”包场的目的也仅仅是吸引舆论注意,宣传自家偶像,后续没有主动为偶像刷票房的行为。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