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余年前,北京市政府就启动了对自采暖居民燃气取暖的补贴,起初每平方米30元,随后更改为每立方米燃气补贴0.38元,以当时的物价,堪称大手笔了。直到大气污染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又着手治理农村,可惜广大的京津冀,农村面积占到了绝大多数,环京津贫困带更是有着几十年历史,越来越难治理的难题,其艰巨性远超城市。一个燃煤问题,折射出的是我们所处的整个经济环境。
不错,中国的煤炭减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5.7%,去年则下降了2.9%,中国长期以来飙涨的煤炭开采和消费似乎已经历了历史性拐点,开始了下降周期,否则也不会有煤炭行业整体的衰落景象。但我们仍无法摆脱建筑在煤炭能源上的国家的名声,全国每年煤炭消耗仍有35亿吨,占全球的一半。最近的减排目标仍然是到2017年力争煤炭在所有能源消费中比例占到65%以下,而全球煤炭在能源中的平均水平只有30%。
如果从全球的视角观察,中国煤炭消费量的下降,不是快了,而只是中等速度。今年以来,美国煤炭消费下降11%,英国更下降了16%;其次,加拿大下降5%,日本下降3%,连土耳其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下降了13%。为什么那些煤炭消费比例已经很低的国家仍能以极快的速度摆脱煤炭,一是页岩油、页岩气带来的替代燃料费用变得更为低廉,另一个原因则是各国严格的碳减排政策。如在美国,环保部(EPA)预计,如果没有碳排新规的限制,到2020年美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8.44亿吨;在新规影响下,2020年美国煤炭消费量将减少至6.16亿到6.36亿吨,下降25%至27%。
最可怕的还不是统计数字里燃煤的绝对数量和下降速度,而是那些没有被计入统计的“漏洞”,这些不在环保部门监测范围内的燃煤,其污染之“威力”,才是最令人担心的。11月3日《纽约时报》曾报道,中国自2004年以来平均低报了17%的煤炭消耗量,因此也低报了其碳排放数量。而这些“大量”的数据修改将昭示出中国减排所面临的被低估的挑战。之所以低估,是因为大量小企业的存在,这些企业通常被遗漏在当前的统计体系之外。这些企业曾经无足轻重,现在则不断成长,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个容易被统计部门忽视的部分则是广大的农村,农民曾经用生物物质来做饭取暖,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煤炭价格的下降,他们开始改用燃煤。
煤炭价格跌至低谷,未来也难有起色,作为限煤手段之一的价格杠杆将要长期缺席,政府有形之手,难道不应该更大力度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