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语

 
日本物语
2016-05-27 16:33:48 /故事大全

英国人爱德华·艾迪生·拉汉姆热爱收藏日本印笼,他是“二战”以后这个收藏领域里最重要的收藏家。对他而言,每一件藏品都是日本文化的折射。

就像江户时代的日本大名们会邀请名流来观赏自己的收藏一样,爱德华·艾迪生·拉汉姆(Edward Addison Wrangham)会邀请朋友来到家中,欣赏他的日本印笼收藏。这是英国北部乡间,“泰德”(大家对爱德华·艾迪生·拉汉姆的昵称)拥有一处宁静的居所,珍藏着日本最精美的艺术品,这对收藏家来说显然是无比诱人的。泰德晚年身体状况有所下降,但仍然风雨无阻地亲自到火车站接他的朋友们。在从火车站到泰德家的半小时车程里,泰德会一一介绍乡间种种景致,他会优雅地指向安尼克堡,这座城堡现在享有盛誉,是全球风靡的《哈利·波特》电影中霍格沃兹的拍摄地。

通常,泰德的妻子会带大家去他的书房。在这儿,日本艺术品和中国瓷器琳琅满目,近千件日本印笼都被摆放在特制的柜子和抽屉中,每一个抽屉上都会细心地标注制作工匠的名字和流派。然后他们聚在一起喝一杯红酒,此时泰德会征询大家的意见:“你们想先看什么?”

英国邦瀚斯拍卖公司日本部门负责人苏珊娜(Suzannah Yip)回忆说:“我第一次被泰德这么问的时候愣了一下,因为选择实在太广,一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犹豫了一会儿说道:‘是真。’我当时不知道柴田是真是泰德最喜爱的艺术家,我至今还记得他眼底流淌着的欣喜,他将一只只印笼小心地放在我手中,每一只都和他有着那样紧密的联系。”

泰德作为一个收藏家,拥有无可争议的专业性,同时还广受爱戴。他热爱收藏日本印笼,是“二战”以后这个收藏领域里最重要的收藏家。在伦敦的拍卖大厅里,泰德永远那么彬彬有礼,典型的英国绅士的形象,他毫不吝啬地共享着他的知识。他的印笼收藏在广度和深度上无可匹敌,对泰德而言,每一件藏品都是日本文化的折射。

泰德出生于1928年,在英国北部的约克郡长大,拥有显赫的家世。他的曾曾祖父是威廉·威尔伯福斯(1780~1825),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是英格兰废除奴隶运动的领袖之一,领导国会内的废除奴隶行动,对抗英国的奴隶贸易,在19世纪30年代的废奴运动中有着重要贡献。泰德的祖父史蒂芬·温克沃斯和叔叔威廉都是收藏东亚艺术的藏家。在那个时期,英国的收藏界急需“慧眼”来识别绝世珍宝,而“慧眼”则极大地取决于收藏家们的个人品位。

泰德在1957年接管了家族领地,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他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的财富,还有领地内的普通民众,因此他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英国北部的环保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用了23年的时间,力排众议,为诺森伯兰郡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水库,因此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受祖父和叔父的影响,泰德8岁那年就广泛接触中国和日本的艺术品,虽然两个国家的艺术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但泰德最挚爱的还是日本印笼。在那个时代,他的印笼研究是无可匹敌的,并先锋性地于1972年在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展出。1990年初,泰德开始写书,本来只想写一个小册子,没想到后来演变成巨著《印笼大事典》(The Index of Inro Artists),有2000多张照片以及2704个条目。这本书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日本漆器研究作品之一。

印笼,一种小型盒式漆器,江户时代成为武士系在腰上不离身的装饰品,因日本传统和服没有口袋,印笼代替了袋子。印笼一般分成几格,内盛药片、药粉,用途类似中国的鼻烟壶。因为外观装饰丰富,在日本莳绘外销各国时,印笼成为收藏者赏玩的器类。日本莳绘常专指以金粉、银粉为主要材料的金属丸粉磨绘,其主要技法包括: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肉合莳绘、蛋壳莳绘。最早的研出莳绘出自正仓院所藏平安时代(794~1185)金银钿荘唐大刀之末金镂技法,并在江户时代(1603~1868)达到鼎盛。幸阿弥道长(1410~1478)是最先享有盛名的莳绘大师,他与另一位莳绘大师五十岚道甫(?~1678)是日本漆艺史上两个重要流派的始创者,被称为幸阿弥派及五十岚派。

印笼最先来源于中国,顾名思义就是放印章的容器。其多用木竹或金属制成,筒身分为3至5段,以螺钿(镶嵌贝壳)和莳绘(贴涂金粉)手法进行装饰,早期的作品制作精巧。到了江户时代,日本人在印笼、烟丝盒、钱袋后面绑上根付(英文Netsuke),这是一种装饰物,类似钱包、印笼、烟袋等物都是通过它而挂于腰上,长约2至5厘米,用料有象牙、木、竹子、铜等等。根付的特点,背后一定有两孔或穿绳位置,一般有匠人的落款,题材广泛,人物、脸谱、春宫、动物等都有。到了江户中后期,印笼其装饰作用远远大于实用性,所以也做得越来越复杂、华丽。也正因如此,哪怕经历过明治时代的衰落,印笼也大受收藏家的欢迎,精致小巧的印笼浓缩了东方艺术和文化。

邦瀚斯高级顾问尼尔·戴维(Neil Davey)回忆:“1958年,我还是伦敦苏富比的一个实习生。我那时的工作非常杂,其中一个是协助客户和专家观看拍品。1960年,威廉·温克沃斯带着他的侄子泰德·拉汉姆来了,他当时已经是知名的收藏家了,眼光独到、知识丰富。在办公室观看藏品的时候,我尊称他‘阁下’,泰德完全没有贵族的架子,不厌其烦地教授我这些精美藏品背后的种种,我很快对日本艺术品有了浓厚的兴趣。”

泰德鼓励尼尔·戴维,并邀请他去家里同众多的收藏家、古董商人、拍卖人等交际,大家都对日本印笼和根付艺术品入了迷。在这些难忘的集会中,泰德会细致地指出每一个艺术家所独有的特征。晚上,在美酒和佳肴的伴随下,大家会继续畅谈。尼尔·戴维说:“近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泰德深受他叔叔的影响,叔侄二人的收藏品位和倾向是有着明显的共性的。泰德的收藏范围很广,一宫派和奈良派的刀镡,以及虎溪作和田中岷江的根付也占了泰德收藏很大的比重,但是他的挚爱绝对是印笼,各类艺术家和各种工艺的印笼他兼而有之。虽然判断他最喜欢的风格还是略有难度,但是我的总结是,泰德倾向于小川破笠(笠翁)、古满派后期的研出莳绘、田付东溪(寿秀)和柴田是真的作品。还有一种比较吸引泰德的题材是跨界的作品,比如带有明显印笼风格的小柄,或者根付风格的刀镡,印笼或根付风格的缘头等。”

日本在元禄时期,随身携带之印笼开始产生专门工匠进行装饰。技艺超群的印笼师受时人所称颂。当时的德川幕府聚集了大批名匠,包括:梶川常岩、山田常嘉,以及小川破笠、饭塚桃叶、古满休伯、古满巨柳等等。京都则以山本春正、塩见政诚闻名遐迩。江户时代后期,在大御所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之时,官家的日常用具和嫁妆皆以莳绘装饰,达到空前繁荣,到明治时代臻致完善的所有莳绘技法基本上在此时成形。

泰德在收藏中绝对是个有观点的人,但是他很少显露出自己的观点,得用激将法。泰德与埃德蒙·路易斯(Edmund J.Lewis,日本印笼收藏家)、保罗·莫斯(Paul Moss)对小川破笠的印笼作品研究同日本本土的研究人员有所不同,小川破笠是一位杰出的漆器工匠,但在日本的影响远不如在西方的大。1982年泰德写过一篇完整论述小川破笠作品的文章,并讨论了自己藏品中小川破笠的印笼。同日本本土研究人员的见解不同,泰德将很多已经定为小川破笠作品的藏品划归为他的徒弟、同僚之作,甚至是仿作。埃德蒙·路易斯笑谈:“在讨论过程中,必须要在脑内过滤掉泰德优雅高贵的英国口音,因为泰德高贵的英国口音常常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说服力,仿佛他就是对的了。然而即便不用高贵的英国口音,泰德也会努力捍卫自己的观点。”

记者 李晶晶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