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换个新发型。
首先搜图,我锁定了某韩国女星的发型,自然、清新,又带着点儿柔美,就是它了。我带上图片来到了相熟的理发店,要求道:“来个一模一样的!”发型师面无表情地说:“你去年烫的就是这个发型。”我惊呼:“怎么可能!明明这里那里都不一样,人家的看着多美!”发型师一脸无奈:“真的。你再想想吧,想好了叫我。”我一边怀疑发型师的能力,一边翻出去年的照片对比——这长度,这卷度,还真有点儿像啊!但视觉效果怎么差那么多呢?再仔细比对一番——嗯,主要还是脸不同。我瞬间沮丧极了。反思三秒,原来我不是觉得这个发型适合自己,而是天真地以为烫了这个发型我就会跟照片上的人一样美。好傻。
回到家,收到男朋友发来的图片,是一双设计诡异的篮球鞋,价格不低。他想买,征询我的意见。我当然不同意!这鞋也太丑、太不实用了!他回复:“这可是科比上脚同款,他穿着这双鞋打篮球时超级帅!我也要穿上新鞋叱咤球场!”事实上,他买过那么多双篮球鞋,却依然走不到篮球场。劝阻无效,他沉浸在马上变科比的迷梦里无法自拔。鞋到了,穿着不舒服也不发光。好傻。
我知道他跟我犯了同样的错误——以为穿上科比同款,就能跟科比闪耀了全明星赛场一样,闪耀整条马路;以为剪了明星同款发型,人生就能自带背光,美哭自己与别人。却不想想,科比是每天看着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练习投篮、运球、罚篮的男人,女明星是即使在银幕上不怎么出众但放到现实生活中依然美翻的神奇物种(我知道有很多人并不同意)。更不要说,他们身后有整个团队。
想变得更美、更帅,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了,为此我们尝试、模仿,有时候甚至带着点儿盲目。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靠近心里那个“更美好的自己”。所以小时候我们喜欢学自己的偶像说话,即使场景、对象都不太适合;喜欢按电影里的情节导演自己的人生,即使剧情狗血也完全不觉得自己作。
长大一些,我们一点儿点儿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有了自己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模仿,不断试错,不断懊悔,也在不断反思。一场没有地图的人生之旅逐渐面目清晰,我们开始明白,很多东西在别人身上闪闪发亮,却不是能让我们闪光的那一个。我们会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发型、什么样的衣服,也会真正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
文_潘玉婷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