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的中国故事

 
波音的中国故事
2016-12-05 15:18:17 /故事大全

关于飞行,有很多浪漫的演绎。听国航讲述波音的故事,不止于浪漫。

波音的中国之缘

波音与中国的长期合作始于现代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1972年,当美国总统尼克松带领庞大的随行代表团到达北京,他们搭乘的就是一架波音707飞机。访问之后,中国订购了10架波音707,这是波音与中国航空紧密合作的开始。

事实上,在波音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说到和中国的关联,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王助。王助出生于1893年8月10日,1915年受北京政府海军部派遣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16年6月王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这一年,威廉·波音在西雅图创立了太平洋飞机产品公司,但作为其合伙人的海军工程师威斯特韦尔德此时却接到了归队命令。在离开西雅图之前,威斯特韦尔德给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写了封信,希望他能给公司推荐一名毕业生。王助就是这名被推荐的学生,这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因此成为波音飞机公司首任工程师。

B&W-1是波音公司的第一型飞机,因起飞与着陆成功率很低,销售不佳,王助加入波音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架飞机进行改进。他没有辜负波音的期盼,仅用5个月时间,就在B&W-1飞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架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并于第二年成功通过了试飞。B&W-C型水上飞机引起了美国海军的注意,他们认为这种飞机兼具巡逻艇和教练机的双重功能。于是,这段故事就有了这样的结尾:一份来自美国海军价值57.5万美元的50架B&W-C型飞机的订单落在波音公司手中。正是这份订单所带来的第一桶金,波音公司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该机还承担了邮件和货物运输任务,并作为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试验航线的飞机被载入史册。

如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在几代人结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波音也与中国建立了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如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丹尼斯·米伦伯格所说,毫无疑问,波音的未来依赖于与中国的成功合作。

波音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将需要6330架新飞机,中国也将因此成为波音民用飞机最大的客户。中国运营的所有民用喷气机中,超过50%是波音飞机。40多年来,波音向中国市场交付了1000多架飞机,中国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国家。

就工业合作而言,波音是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海外客户。目前,超过9000架飞行在世界各地的波音飞机上都安装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和组件。作为波音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了所有波音机型的制造,包括737、747、767、777和最具创新意义的787梦想飞机。

一代代飞行员与迭代的飞机

2014年10月9日,是波音747-8客机正式入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大日子。这一天,国航退休飞行员周殿卓应邀前往西雅图波音工厂,同为国航飞行员的儿子周大宁则受命将747-8客机飞回中国。

入列仪式上,周殿卓、周大宁父子俩身着深蓝色的飞行员制服,同时出现在现场。在驾驶舱内,周大宁注意到退休的父亲本能地拨动着开关,启动各种程序,他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飞行早已成为这个家庭重要的内容。波音747-8把两代人聚集到一起,也把无数的记忆片段串联起来。两代中国飞行员,历经近半个世纪,从老式苏制飞机到最先进的宽体民航机,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航空的变迁。

如今68岁的周殿卓回忆起自己的飞行经历,他说几乎就是波音747在中国的飞行史。上世纪80年代,时值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民航被赋予架起中外沟通桥梁的使命。波音747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跨洋飞行的远程宽体客机,是人类民航史上里程碑式的传奇,自然吸引了中国的目光。1980年2月,国航的前身——民航北京管理局引进了波音747SP型飞机,国际远程航线从此开启。

1981年1月7日,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47飞越太平洋,开辟了中美第一条航线: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在旧金山,时任女市长在致辞里留下了充满诗意的一句话:美中通航使漫无边际的太平洋变得像一条河。

中美航线的首航机长是那宝恩和尹淦庭,他们收到了旧金山管制中心主任赠送的一盘录音带,上面记录了机组的飞行过程。他们的飞行被美国同行评价为:好的通话,好的进近,好的落地。

当时的机组乘务员刘玉梅还记着当年第一次去唐人街的情形:“见到华人特别亲切。他们问我们是从香港还是台湾来的,我们说是从北京来的。很多老华侨听到后又惊又喜,一下子冲了过来,抓住我们的手失声痛哭,那个场面,直到现在还让我忍不住想流泪。”中美开航后,中国民航走上了快车道。1981年4月,中国民航又开辟了北京-洛杉矶航线,令美国航空界人士对中国民航刮目相看。此后,747-200型飞行引进,西欧、北欧及俄罗斯等城市陆续直航,形成了以北京通向世界五大洲的航空网络。

1988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同年,波音推出了747-400型客机,开启了一场驾驶舱的革命。与过去747家族的飞机相比,波音747-400航程更远、燃油效率更高,噪声和运营成本更低;同时,该机型全面采用了电传系统,先进的电子显示屏代替了老式的仪表,飞行员从操作者变成飞行计算机的管理者,机组也由“五人制”改为“三人制”。新的操作模式,对于国航的飞行员是巨大的考验,仪表上的信息全部用英文显示,也给一代飞行员提出了挑战。45岁的周殿卓开始攻关,他在家里厨房、卧室贴上英语便条,一边做饭一边背单词,驻外的时候休息时间也几乎都用来背英语。第四次英语考试,他终于过关,终于有资格担任747-400机长。

波音747以独特的双层结构所带来的“大奔儿头”外观为人熟知,也因中美开航、海湾撤侨、极地飞行、生物燃油试飞等重大事件深深嵌入了中国民航的历史。

这些往事,周殿卓有些亲身经历,有些多次听同事们提起,说起来都是如数家珍。他现在退休居住在机场附近的生活区,他说:“在小区上空过飞机,看见凸个头的飞机都很激动,很多回忆……从707飞到747-400退休,不亏此生。”

从小泡在飞行员堆里的周大宁两岁就被父亲带上飞机,当飞行员可以说是他与生俱来的梦想。“我从小就是听着飞机引擎声,看着我父亲这些飞行员穿着制服、威风神气的样子长大的,我想不出自己除了当飞行员还能干什么。”1995年,周大宁在航校第一次自己驾驶飞机,毕业后,通过考核成为国航飞行员,2002年他成为国航机长。他当飞行员时,波音747-400已经是国航主力机型。

这些年,周大宁飞过传统的737,后来飞737NG,还驾驶过BBJ公务机……国航硬软件系统频频升级,周大宁成为从747-400机型改装到747-8的第一批中国飞行员。

说到747飞机家族的优点,周大宁就像说起特别靠谱的兄弟:“747这个飞机,它的安全系数确实高,你看它每一次换代都显得偏保守,周期比较长,但是验证特别扎实。扎实、可靠性,就是747的招牌。”

从事了37年维修工作的肖南也有同感,他现在是国航上海维修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刚参加工作时他是中国民航首批进行747机型改装的机务人员,在747机型运行早期做了较长时间的跟班放行工作,从SP机型一直维护到747-400机型,他经历了所有747在国内的机型。在他而言,机型的变化是记录时间流逝的另一种方式:“波音747的技术确实进步得很快,从SP到400,完全变成电传系统,差异很大。在400之前,我们有时候在执行完任务后,飞行员和机务人员会在一起交流一下。后来引进400,我们和飞行队形成了一个空地交流会制度,分享经验、研究问题,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制度。”

回顾关于747机型维护的几十年,肖南有许多心得体会:“一开始我们都是去波音学,人家都是专家,我们是学生。后来时间长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经验,也开始跟他们讨论、提建议,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波音的手册上增加了很多我们自己的东西。”

飞越北极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经历,当时中国民航飞越极地的难点主要有三个:途中通信设备会受到磁场干扰、备降场少、天气寒冷燃油易结冰。肖南回忆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航做了大量技术准备,专门编写了用于指导极地飞行的《极地运行航线验证实施方案》,制定了包括北极航路选择、运行控制、通信导航、后勤保障等在内的一整套实施方案,组织飞行、乘务、运行控制、机务等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培训和演练,对飞机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改装;在手册中规定,每次飞行前,必须进行燃油冰点测试。“这些措施,最后保证了极地飞行的成功。”

2013年12月29日15点36分,CA1873航班在武汉天河机场安全落地,国航飞行总队三大队刘丹丹,作为B737-800机型首位单飞女机长圆满完成了首航任务。

刘丹丹1985年出生,2004年被国航招入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2008年毕业并完成B737-800机型初始改装训练,随后进入国航飞行总队第三飞行大队。5年之后,她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单飞机长。2014年3月5日,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的总飞行师、女机长琳达·欧莱迪和刘丹丹有过一次对话。这位驾驶过波音737、747-400、757、767、777、787以及空客A319、A320等机型,同时还拥有直升机驾驶执照的传奇女机长真诚地向刘丹丹表示祝贺。

回忆起高中时看到国航不限性别的招飞简章,刘丹丹感慨自己的幸运,她说,我觉得飞行是非常神奇的事儿,你可以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但只要沾了一点边,只要有一点念想,就会迷上它,根本不需要预热,一下子就会融入你的血液当中。

第一次飞行的感受是那样奇特,每当回忆起来,刘丹丹都是一种享受:“之前上过一些地面准备课程,并且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当教员第一次把飞机拉起来,第一次感受飞行,觉得地面跟书上写的一样,地面都变小了,人也变得像蚂蚁一样,都回到了书上。但是再飞一会儿就离开了书本,有了立体的感觉,身体几乎完全悬空,感觉非常奇妙。那一路的奇特景色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或许,这就是飞行的魅力,是即使在地面风驰电掣也无法替代的翱翔的感受。

在国航,可以听到很多关于飞机、飞行的故事,那些过往的典故在亲历者的讲述里总是栩栩如生,国航B-2059号的退役飞行就是其中一件。

2016年3月26日19时,执飞CA1313/4航班的国航B-2059平稳降落在了首都国际机场,那是它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她是国航引进的第一架波音777-200型双通道宽体机。从1998年10月28日入列直到退役,B-2059已在国航机队服役18年,总飞行时间45.8122万小时,完成起落1.9128万架次,这在全球同类型机队中名列第一位,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安全新纪录。”

在一篇记录退役飞行的内部回忆文章中,这架飞机被称作“她”,而不是“它”。有一段文字生动记录了国航B-2059的退役之飞,对局外人而言,这不过是国航机队正常的新老交接,但对国航而言,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执行国航B-2059最后一班飞行任务的飞行机组分别是飞行总队六大队教员戴宁、杨锋,以及副驾驶韩远峰,巧的是,戴宁和杨锋都曾是18年前迎接B-2059回国入列的首飞机组成员。“我们共同执飞过一个又一个的航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起落,更陪伴着她从引进到退出。我们要陪伴她完成最后一次完美巡演!”18年相守相伴,作为“蓝祥云”在国航生涯的见证者,他们的话语间流露出留恋和不舍。

19点22分,M07机位,“蓝祥云”在飞机地面引导员的指挥下,滑入机位。

“驾驶舱,您好!我是地面,飞机轮挡已挡好,请您松刹车,辛苦了!”

“飞机状态很好,刹车已松,圆满完成任务,大家辛苦!”

…………

守候在机位上迎候飞机的是Ameco北京基地长航程飞机分部波音科机务杨海光。为了接B-2059飞机,他还特意理了发,刮干净胡子,穿上一件新工作服,提前来到岗位上做好接机准备,他是想用最饱满的精神最后一次“接”她回家。当晚,杨海光和同事们按照工卡逐项为B-2059飞机执行了航后工作。3月27日凌晨3点,航后工作全部结束,杨海光戴着崭新的白手套,庄重地为B-2059飞机关上了机舱门。

由B-2059及其后续引进的9架波音777-200飞机共同组成的国航波音777-200机队,在国航的中、短程航线运营中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国航一个时期的代表性机型。在B-2059的飞行日志中,赫然记录着“5·12”抗震救灾、APEC会议运输、利比亚撤侨、北京至台北两岸直航等多次重要运输保障任务。在飞行的6000余个日子里,她伴随并见证了国航机队乃至中国民航的蓬勃发展与进步。

加入星空联盟之际,国航曾对777-200机队进行了客舱全方位升级改造,改装后的飞机为三舱布局,即公务舱、豪华经济舱和经济舱,与星空联盟其他公司波音777机型客舱布局达到一致,从而将国航带入全新的市场领域。B-2059也是国航第一架波音777彩绘飞机。2009年,蓝色与金黄色交织的祥云主题彩绘代替了她原有的白底蓝条的国航传统涂装,稳重又不失鲜亮,让人过目难忘。由此,她成为国航机队中为人熟知的“蓝祥云”,也被飞行爱好者们亲切地称作“水深号”。

主笔 李三

赞一个 (0)收藏 (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