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奥运会冠军,3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女排姑娘们近况如何?
洛杉矶奥运会老女排队员中的大多数人在退役后继续从事和排球相关的事业,有些在国内成为体育管理方面的官员,有些下海经商,也有不少定居国外。
不算郎平的话,张蓉芳可以说是退役后和中国女排联系最紧密的老女排队员了。她在1986年直接担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不过任期并不长,随后很快出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书记等职务,一直是直接管理中国排球的官员。2015年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涉嫌违纪被查后,她更是成为中国排球的一把手。她还作为领队,和老队友、主帅郎平携手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世界杯冠军。不过就在大家期待她和郎平再度合作率领女排出征里约奥运会的时候,她却提出因身体原因不再适合领导岗位,辞去了排管中心副主任、书记职务,于2016年3月正式卸任。
球员时代大器晚成的朱玲在退役后的仕途发展则可称得上是“少年得志”,1988年退役后即出任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30岁的她是当时最年轻的省体委副主任。朱玲在四川体育的管理岗位上做得一帆风顺,2000年出任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4年后升为四川省体育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成为老女排中第一位局长。直到今天朱玲仍然掌管四川体育。她也坦言自己行政事业的起步和洛杉矶奥运会夺冠有着直接的关系。“奥运会不仅仅给我带来很多的荣誉,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可以在行政岗位上施展拳脚。没有奥运会就没有我的今天。”
同样在体育管理岗位的还有被称作1984年奥运会中国队“秘密武器”的侯玉珠。侯玉珠1986年第一次退役,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1990年又重返赛场,赴德国打球,后来曾辗转福建、香港打球,1994年正式退役。之后,侯玉珠回到家乡福建,负责青少年体育推广工作,任福建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同时她也兼任中国排球协会竞赛委员会委员,以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中国排球的发展。
1977~1982年的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在体育管理事业中同样引人注目乃至颇具争议。她在2004~2014年的10年间担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主任,一手塑造了中国网球界目前的格局。2005年女网运动员彭帅、李娜等人曾批评国家队体制。当时孙晋芳回应:“李娜没有看到国家为培养她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简单地拿自己和外国选手相比较,这是思想水平低、道德素质不高和责任感、使命感差的表现。”这样严厉的批评却不等于不支持李娜等人的职业化理念,孙晋芳在中国网球发展的十字路口还是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努力帮助运动员融入职业圈,最终允许她们“单飞”,女网运动员也用出色的成绩回报了网管中心。2008年奥运会后曾有官员批评运动员在有奖金的巡回赛打得好,没奖金的奥运会打不好,孙晋芳就站出来回击,力挺队员。就在这样既有碰撞又有温情的合作中,孙晋芳与女网队员们最终得以互相成就。在她的任期内,网球历史性获得奥运金牌,李娜获得大满贯。回顾自己的10年网球管理生涯,孙晋芳表示:“我问心无愧,把中国网球带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其后孙晋芳曾短暂出任江苏省体育局党组书记一职,现已卸任。
不过出任官员并非对所有老女排队员而言都是坦途。球员时代被称作“天安门城墙”的周晓兰也走上了退役后当体育官员的道路,1988进入国家体委,出任排球处处长,1994年担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不过此时中国女排却处在下滑期,“五连冠”之后成绩难以令人满意。1995年初由她出面邀请郎平回国任女排主教练时也与上级产生矛盾,她最终决定辞官。作为国家司局级干部主动辞职,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不过周晓兰去意已决,最终相关部门在她缺勤3个月,几番挽留无果的情况下批准了她的辞职报告。周晓兰和丈夫、原中国男排队员侯晓非随后赴美国定居,在一家医学器材公司工作,就此远离了中国体育。
也有的老女排队员商业天赋很强,退役后成了商场上的“女强人”。副攻手梁艳在退役后进入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在《新体育》杂志社工作。离开杂志社后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梁艳体育广告公司”,该公司在多届奥运会上都做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广告代理。
当初和梁艳一起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还有李延军。从人大毕业后,八一体工大队本想邀请她继续从事排球工作,她自己却决定尝试新的领域。当时负责亚运村和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的唐见奎与李延军认识,正需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李延军进入相关项目工作。亚运会结束后,李延军承包了奥体中心北大门旁的地下厅,开发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商业上相当成功。不过后来她又回到了公务员的岗位,任国家机关工委培训中心处长。
还有好几位老女排队员退出国家队后赴国外打球,由此定居国外。姜英1989年赴澳大利亚,担任南澳体育学院女排教练。2005年澳大利亚女排国家队聘请她当主教练。不过一年任期结束后她没有选择续约,而是放弃了这一职位做起了家庭主妇。她提到自己和丈夫两个人经常出差,孩子太小没人照顾,她还是觉得家庭更重要一些,最终决定为家庭全身心付出。姜英目前定居在澳大利亚。
杨锡兰在退役后接受了瑞士当地球队的邀请出任教练,这位世界冠军的到来一度在当地引起轰动。随着1993年女儿的出生和两年后儿子的出生,杨锡兰也渐渐淡出了职业排球圈。杨锡兰的丈夫张建国原来也是排球运动员,在当地的一所著名中学担任体育教师。现在他们定居在瑞法边境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老队友苏惠娟直到1994年退出国家队后,同样来到了瑞士,在瑞士俱乐部球队打了几年球,现在她也定居欧洲,并且入了瑞士国籍。
郑美珠和杨晓君则在退出国家队后赴德国打球。郑美珠在德国退役后与丈夫经商,现在已经和小儿子返回中国居住。杨晓君则加盟了德国斯图加特CJD俱乐部,后留在该队任教。不过职业女排在德国的市场有限,而且女儿的出生也让她重新考虑起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杨晓君开始苦学德语,并且进入大学读贸易管理,随后进入了原来俱乐部的赞助商公司工作。她也一步步升职,最终任德国EBM派特公司亚洲区进出口贸易主管人,常在世界各地出差、洽谈业务,由此完成了在异国他乡从排球运动员到职场精英的转型。
老女排队员中已经离世的是陈招娣。陈招娣曾两获世界冠军,在左臂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比赛而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绰号。1986年后她出任国家青年女排主教练,后任中国女排教练。因为球员时代留下了严重的伤病,让她无法坚持在一线女排工作,1993年她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作为军人的她,负担起了军队体育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先后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因其杰出贡献,2006年中央军委授予陈招娣少将军衔,她也成为体育界第一位女少将。1998年陈招娣就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并接受了手术,此后一直和病魔战斗,于2013年去世,享年58岁。
2004年陈忠和带领的黄金一代女排队员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冠军,12年后的今天她们也都结束了自己作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这一批队员的道路和1984年奥运女排队员颇有相似之处。数位队员回到家乡成为体育管理官员,如张越红任辽宁省体育局党委专职副书记,陈静任四川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珊任天津市体育工作大队副大队长,另外,冯坤在中国排球管理中心工作,张萍任中国女子水球队副领队。其他队员大多从事着排球的教练工作,周苏红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排球训练,杨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球教练,刘亚男任职辽宁女排教练,宋妮娜则一度回到八一队任教练。也有几位队员在排球之外发现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王丽娜创业开店,张娜成为天津南开中学的副校长,赵蕊蕊则从事小说写作,她的作品《彩羽侠》还获得了第四届星云长篇科幻小说银奖。(整理/刘周岩)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