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孝女蜗居里尽孝尽到家外

 
上海孝女蜗居里尽孝尽到家外
2017-04-10 13:02:23 /故事大全

上海孝女蜗居里尽孝尽到家外-演不完世间百态,道不尽芸芸众生——生活故事,社会故事,悲欢离合!

一辆120救护车快速驶进了一个老式小区,急促的鸣笛声一路响来,楼里的邻居也被惊动了,纷纷走出家门张望。十几年来,邻居们对这样的场景早已熟稔:“肯定是三楼王家的姆妈又送去抢救了,这么多年不容易啊。”

三楼就是王祚芳的家,只有两间20平米不到的房间。在这两间小房间里,生活着一个有着5口人的特殊大家庭——王祚芳86岁的母亲,93岁的公公,二姐94岁的婆婆,三位老人加在一起接近280岁!57岁的王祚芳,一个平凡的退休纺织女工,用她十五载的爱心让家中高龄老人老有所享,老有所乐,化鳏寡孤独为祥和喜乐。

家里买了电铃分别装在母亲和公公的床头

每天清晨5点左右,天都没完全亮,大部分人还在梦乡里鼾声连绵的时候。这个大家庭里的三位高龄老人就起床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王祚芳此时无论睡得多香都一定会爬起来,照顾三位老人的刷牙、洗脸,同时还要准备早饭,等三位老人都洗漱好了,香喷喷的早饭也准备好了,每天一个馒头或是一只鸡蛋,再加上一杯牛奶,营养丰富。她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这样的日子王祚芳已经过了15年,照顾的老人也从最初的两位变成了三位。问起老人们的感受,王祚芳93岁的公公会坚定地告诉你:“我哪儿也不去,就要跟着王祚芳待在这个‘居家养老院’里。”

王祚芳自嫁人之后便和公公一起生活,公公是个退休教师,现在93岁,患有心肌梗塞和老年性耳聋。善良的王祚芳和公公相处之初便关系融洽。公公在66岁和72岁时,两度突发心肌梗塞,每次都让王祚芳的心也跟着揪起来,因为对于老人家来说心梗往往就意味着最坏的结果!然而两次心梗,最终都顺利渡过,在外人看来这仿佛是奇迹。在老人生病的那些日子里,王祚芳每天到医院照顾老人。“病房里的人起初都以为我是他女儿,知道是媳妇后,都很惊讶。” 王祚芳平淡地说。只有公公的评价最让王祚芳觉得贴心:“我没有女儿,就把她当闺女。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生活往往喜欢跟人开不好笑的玩笑,公公身体不佳,王祚芳的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后来导致不幸瘫痪。王祚芳生活的重心又放在了照顾母亲身上……

2003年,当时一家四口只住在18平米的狭小空间里,为了改善环境,王祚芳便在隔壁又租了一间20平米不到的屋子。房东被孝顺的王祚芳感动,给她最低的房租,8年过去了,外面的房租早已翻了几个跟头,房东的房租却始终固定在8年前的价格。

租了一间房子以后,王祚芳便和瘫痪的母亲一起搬了过去,但是厨房和卫生间还是在老屋子里。搬去后不久的一天,王祚芳在厨房里切菜、做菜,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油烟机的声音有点大,王祚芳完全没有听到母亲在隔壁房间叫她的声音。待她忙完,把饭菜端到餐桌上时,她才看到母亲表情痛苦地望着她。

她凭经验猜想到母亲肯定是把大小便拉在裤子上了,她立马上去把母亲抱下床,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姆妈,你怎么不叫我呀!”

“我都叫了你大半个小时了,嗓子也快叫哑了……”

“哎呀,门关着,我又在做饭,完全没听到啊!”王祚芳又急又悔,她意识到,有了两间房间之后,自己不可能时时刻刻呆在母亲身边。一旦母亲有什么需求要叫她,她未必每次都能听到,反而不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了。

王祚芳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母亲时刻都找到自己,毕竟对母亲这样一个高龄瘫痪病人来说,大小便的问题每天都要发生。再说如果她有其他不适,也需要第一时间找到王祚芳。王祚芳看着自家门上的门铃,突然有了主意。第二天,王祚芳去买了两个电铃分别安装在母亲和公公的床前。这样一来,王祚芳不管是在做饭还是在洗衣服,老人只要按一下电铃,铃声就可以把王祚芳召唤到床前。

王祚芳的丈夫还担心电铃的声音不够大,让安装的工人调试了半天,老人试着按了按,即使王祚芳在厨房里开着油烟机,照样能听到铃声。买电铃时,王祚芳特意留了个心眼,买了声音完全不同的电铃,这样她就可以根据铃音来分辨出是谁在按电铃。

现在,每天在厨房里做饭时,王祚芳都会竖起一只耳朵,格外注意房间内的声响。若听到那熟悉的铃声,她便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务,跑进房间,或是帮助母亲上厕所,或是给老人们端上一口水。

四年前,王祚芳二姐家发生了一些变故,姐妹俩一合计,决定把二姐的婆婆接到王祚芳家里来,一来是为了给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好的照顾,二来也算是给王祚芳的母亲找了个能说话的伴。二姐的婆婆来了以后,王祚芳在她的床头也安装上了电铃,她和老人说:“我不在房间里的时候,你就按它,我就会过来的。”

这样一来,王祚芳的家中就有了三个亲家:王祚芳的母亲、公公、王祚芳姐姐的婆婆,三人平均年龄91岁!俨然一个小小养老院。也就有了三只电铃,每日铃声不断响起,家里也显得更加热闹,王祚芳也更加忙碌了,时刻要注意是否有铃声响起,响的是哪一只电铃。现在,二姐经常来看望老人,帮助王祚芳张罗里里外外。

老人口水喷到饭上80后外孙女渐渐体谅

1983年出生的女儿小时候也有不理解妈妈的时候。

节日里,当女儿看到邻居家的同龄人都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场玩耍,而自己的妈妈总是要照顾外婆,有做不完的家务,小小的她趴在水斗前,问妈妈:“人家都是一家三口过日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多自由。我们家有外婆还有爷爷,你的心思都在他们身上……”

王祚芳听了哭笑不得,教育女儿说:“外婆生了妈妈,妈妈有了你,你要和妈妈一起孝顺外婆,这就是孝道。”年幼的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有一次,晚上吃饭时,年迈的外婆毫无遮掩地打了个喷嚏,嘴里的东西难免喷了些出来,溅到了饭菜上面。身旁的孙女呆住了,把碗里的饭扒拉完,就不肯再吃了。王祚芳看在眼里,知道女儿是嫌弃老人家了。当时,她没有作声,拿了纸巾帮母亲把鼻涕擦干净,笑着嗔怪道:“妈妈,打喷嚏要用手捂住鼻子。”老人家慢悠悠道:“来不及了嘛。”

这天夜里,王祚芳拉着女儿的手,对她说外婆年纪大了,又生了病,身体控制能力差,总有注意不到的时候,你不能嫌弃外婆,不然外婆会很伤心的,知道吗?聪明的女儿知道妈妈在说晚饭时候的事情,解释说:“可是外婆的口水都喷到菜上了,很不卫生,我吃不下去!” 王祚芳看着女儿有些羞愧的样子,说外婆也不想那样,可我们得体谅外婆,是不是?要是妈妈以后老了也会这样,你难道也要嫌弃我么?听了这些话后,女儿有些脸红,便不说话了。晚上,女儿主动提出和外婆一起睡,利索地钻进外婆的被窝,很快就和外婆依偎在一起。王祚芳觉得很窝心,独身子女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她觉得女儿渐渐懂事了。

女儿长大后,王祚芳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都和母亲睡一张床,而丈夫则和公公睡一个屋。很多人不解,多年分居难道不会影响夫妻感情吗?其实,王祚芳和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偶尔吵嘴,也是欢喜收场。

一天,丈夫傍晚买菜回来,忍不住对老婆发起牢骚:“买菜真不容易,我发现老婆你有件事情做得太不对了!”王祚芳不知丈夫会有什么“怨言”,催促他赶紧说。

丈夫说:“你每月给我的伙食费实在太少了,买不到多少菜的,我是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啊!”听完丈夫的话,王祚芳自己也笑了。丈夫放下满满的菜篮子:“我那才一千出头的工资都搭上面了啊。”丈夫叹完苦经,又阿Q般地笑了笑,“算了算了,只要老人开心嘛。”

“有件事情还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二姐又和我说了,想把母亲接到她家去过度一下,说这样也减轻一下我们的负担。”丈夫不由地打断了妻子:“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就让他们跟着我们,我们有口饭吃,他们也会有!”“哎哟,不走就不走嘛,我就随便一提,我也不想妈妈走的呀。”

丈夫的出发点都是为老人考虑:“老人是不好随便挪的,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适应环境。换个地方不适应了,对身体非常不好!”王祚芳低头把丈夫的菜篮接过来,开始清洗。丈夫说道:“你身体不太好就不要低头洗菜了。还有,明天是不是又要给爸爸去挂专家门诊了?”王祚芳并不停下双手,道:“是啊,这个专家一天就看15个号,还是得凌晨去排队的。”

第二天凌晨三点不到,丈夫就起床去给父亲挂号了。当他看到医院里同样早早来排队挂号的都是些老年人时,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的子女呢?为什么不让晚辈来给你们排队挂号呢?”丈夫和王祚芳一样,觉得赡养老人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把这份优良传统言传身教给女儿,并希望她把这个优点继续发扬下去。

在老人黑暗的世界里紧握住女儿的手

15年前,王祚芳的母亲才71岁,已经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缠身。加之王祚芳的父亲因胃癌去世,母亲由于不堪打击,积郁成疾,突发脑梗,不幸瘫痪在床。当时,王祚芳夫妇已经和公公住在同一屋檐下,排行老三的她看兄弟姐妹都有困难,一咬牙,还是把母亲接来同住。从那时开始,王祚芳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

那时候,王祚芳的母亲身体和精神状况都降至了冰点,因糖尿病引发双目失明,浑身浮肿,整天精神恍惚,还时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大声叫唤,说着神神叨叨的话。每当这时,王祚芳便抱着母亲,把母亲当做小孩一般安抚,一边说道:“妈妈不怕,没有坏人。”即使是深夜,睡在身旁的王祚芳听到声响都会起身照看母亲,擦一擦她头上的汗,解开她的领子。渐渐地,老人安静了下来,在她黑暗的世界里,紧握住王祚芳的手。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后王祚芳成了“下岗工人”中的一员。得知下岗时,王祚芳心急如焚,她急的不仅是她赖以生存的工作没了,更急的是老母亲将失去劳保!当时的王祚芳可谓“国愁家愁事事愁”一齐涌上心头,她坐在厂长室里痛哭流涕,讲述自己的内忧外患:“我母亲现在病得那么重,如果我失去了工作机会,她高昂的医药费要我们如何负担?她的劳保要挂靠到哪里去?” 遗憾地是,厂长对此也无能为力,王祚芳不得不坚强地直面现实。

2005年,母亲突发脑梗又送进了医院,医生说老人的病情严重,用进口药才能脱离危险,他们告诉王祚,一瓶进口药就要一万元,让她好好考虑。这时候很多声音扑面而来——

有人劝王祚芳说:“老人也活那么大年纪了,用了药也可能人财两空,不如顺其自然吧!”

还有人说:“这把年纪救活了也是个累赘,放弃吧。”

王祚芳坚定自己的信念:“她是我的亲妈啊,妈妈在我们生病时也是不离不弃的,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了,我们现在能忍心这样做吗?”于是,她和丈夫、姊妹一起凑钱,让医生用最好的进口药,一用就是四瓶,这几乎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或许是王祚芳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命运之神眷顾了这对母女,母亲度过了危险期。

抢救期间,母亲多日未进食。王祚芳根据以往经验,母亲再不吃点东西,会越来越虚弱,即使有非议,王祚芳还是坚持煮了稀薄的小米汤,在每天有限的探视时间里,坐在床前,面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母亲,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吃。一开始,喂上半个小时,母亲才咽下一口。王祚芳并不死心,第二天继续喂,渐渐清醒过来的母亲能吃上半碗小米粥了。老天不负有心人,母亲在重症监护室住的20多天时间里,生命体征一天比一天好,总算转危为安!出院时,医生直夸王祚芳是孝女,感叹老人创造了奇迹。

听到敬老院母亲流下了眼泪

多年操劳的王祚芳自己也时常头晕无力,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患上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她一直瞒着母亲。因为病情反复使得做家务力不从心,这阵子王祚芳晚上躺在床上总是睡不着,越想越害怕:“我身体一天天差了,又该怎么照顾母亲呢?”

一天早上起床,王祚芳的头还是晕晕乎乎,她忍着不让母亲发现,一边端早饭给母亲吃,一边试探地问母亲是否愿意去敬老院:“妈妈,听隔壁阿婆讲,她去的那个敬老院照顾得老好的……”

没想到,母亲只要听到“敬老院”三个字就留下了眼泪,放下饭碗,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吓得王祚芳什么话也不敢往下说了。只听到母亲抽泣着说“一定要跟着女儿,要女儿的照顾。”王祚芳只能哄母亲:“我随便说说的,人家说再好也不让你去。”但是,无论怎样劝说母亲还是哭个不停,甚至还使出了小孩脾气,说:“你们要是送我到敬老院去,我就不吃饭,天天哭,你们一定会来接我回去的!”

“好了,好了,没说让你去啊。”王祚芳用手轻轻把母亲的泪水擦干,“妈妈,你哭得满头大汗,躺下来吧,我帮你擦擦身。”母亲一躺下,王祚芳便发现母亲腰处有皮肤破损了,她赶紧从抽屉里拿出药膏,给母亲涂上。十几年来,瘫痪在床的母亲从未患过褥疮,这都亏了王祚芳每天给母亲擦身、勤换内衣裤,其中的辛苦也只有王祚芳自己知道。事实上,忧虑时常在她心里泛起。家里的经济情况可以用拮据来形容,对他们来说,每个月吃一回大排都是奢侈的事情。她更不敢想象,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健康状况也大不如前,要是某天她的身体顶不住了,家里的三个老人该何去何从……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淡定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