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学霸的正确姿势(2)

 
变成学霸的正确姿势(2)
2015-04-29 21:31:13 /故事大全

更何况,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英国伦敦大学的苏·拉姆斯登对12~16岁的学生进行过一项跟踪试验,发现在4年时间里,部分受试者的智商得分发生了变动,上下浮动最多高达21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或许能给出答案。他们在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中发现,工作中包含复杂关系、需要建立复杂系统、处理人际关系或者解决难题的人,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往往会逐渐提升;而脑力需求较低的工作者,他们的测试分数往往会下降。这种智商的改变,已经和基因没有关系了。

这么看来,你是不是又觉得“天道酬勤”变得靠谱了呢?

什么是正确的勤奋姿势

当然,即便勤奋,也是有方法论的。学霸和学渣的差距,往往就在勤奋的“姿势”上。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学霸斯考特·杨。他在2012年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一年之内,自学完成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4年本科课程,而且通过了以知识考查全面而著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测试。

可能你已经在网络上见识到了斯考特·杨的传奇故事,也对他那套神奇的“费曼技巧”有所耳闻。这套技巧的灵感来源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可不要被诺贝尔奖的背景吓到,因为使用“费曼技巧”其实很简单:找一张白纸,把你想要理解的某个概念写上去,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好像在教给别人这个想法一样。最关键的是,如果碰到解释不清楚的地方,就回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直到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整个概念解释清楚为止。

“费曼技巧”说白了,就是想办法通过浅显的语言,让别人明白一个你正在学习的陌生概念。

那么,为什么“费曼技巧”会这么神奇?

在斯考特看来,没有反馈的练习和题海战术,到头来都是降低效率的陷阱。其实,这并非斯考特个人的经验总结,而是无数学人已经总结出的科学规律。

人类的知识技能分为3个套在一起的圆形区域:最里面的“舒适区”——我们已经熟练掌握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中间一圈的“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最外层的“恐慌区”——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东西。只有针对代表着我们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中的“学习区”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才能提高。

这些理论来自《剑桥手册:如何成为一名高手》(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可别被它成功学色彩的标题骗了,这是一本900多页的学术著作。

而“费曼技巧”能够帮助我们的,恰恰是定位欠缺的那部分知识。枝节繁杂、富有内涵的知识,总能被分割成更小的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小知识点中总会有让学习者无法理解或者误解的地方。我们向别人解释的过程,正是对学习内容的体系化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欠缺后再对症下药,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

不过在斯考特那套快速学习法里,最重要的还是休息。他在突击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保证每周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毕竟,在眼皮打架的情况下,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学霸。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学霸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