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忐忑:如何破解用“知识”赚钱这个局

 
知乎的忐忑:如何破解用“知识”赚钱这个局
2016-09-24 07:25:22 /故事大全

知乎算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公司,却在半月前罕见地举办了媒体见面会,两年半来,这是第一次,显然知乎准备好了。

知乎从 2011 年 1 月 26 日上线至今两年半时间,期间一直保持邀请制和审核制。2011 年底知乎注册用户从年初的 200 增长到 20 万,2012 年底注册用户达到 40 多万, 直到 2012 年下半年知乎开放内容的访问,并在 2013 年 3 月 20 日开放注册以后,知乎的日活跃用户在短时间内有了显著的增长,日活跃用户达到了 60 万,月活跃用户达到了 1000 万,半年增长 10 倍,并继续加速。每天的优质内容量,增长了 5 倍,相当于 2 个新闻门户一天的更新量。

知乎的用户数在整个互联网上不能算一个很大的数字,但知乎的生长速度却是野蛮而有成效的,正如知乎 CEO 周源所自以为傲的那样,知乎的用户虽然少,但是用户的质量却是数一数二的。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使得行业核心用户的流失率从知乎诞生至今保持在 17% 以下的低水平,新增行业用户增速远远大于较低的流失率。经过努力的运营和长期积累,知乎已经逐渐形成了行业分布广泛的专业人社区,任选一个行业或专业,都能在知乎上找到近期活跃的用户。

而知乎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在我的知乎 Timeline 中,很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分享、回答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问题,并对已经存在的答案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们在不断生成价值的同事也不断享用着别人生产的价值。

知乎也已经成为了我继维基百科、科学松鼠会、果壳网之后又一个重要互联网知识来源。

可是,你越是发自肺腑地去热爱它们,就越是发自肺腑地担心它们的未来。因为以“知识”为主题的网站都存在着资金的问题。

维基百科每年都会声嘶力竭地希望用户和财团给他们捐款几百万美元,让他们能够生存一整年。尽管每年这笔捐款都会惊而不险地募集成功,但总有一种危机感,万一明年没有人捐款怎么办?也许是杞人忧天的缘故,每次他们募集捐款的时候都献上几块小钱。

现在,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全球第 5 大网站,它完全可以通过在网站上出售广告赚钱,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威尔士拒绝这样做。他坚持以非盈利慈善组织的形式来运营“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靠向全球募捐来“养活”维基百科。威尔士说:

一旦我们投放广告,可以预计大量的人将会停止贡献词条或文章。试想如果读者打开维基百科中有关“咖啡”的文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星巴克的链接,那其余非商业性机构会怎样看我们?我们还会被看作致力于将免费的知识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有使命感的慈善组织吗?我们的可信度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广告商或广告卖家对我们提供的内容又该有怎样的影响?哪怕对这些“顾客”的一点点偏袒的想法,都是高度危险的。

维基百科的忧虑是存在的,商业化尽管可以带来很多钱,但对于“知识”而言是没有安全感的。可能也只有自媒体人才能既心安理得地接受广告商的赞助,又能刚正不阿地保持自己的贞洁。在知识和商业之中,维基百科选择了走苦日子的路线。

同样,以传播知识和发力科普的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也存在着这些问题。与维基百科不同的是,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们选择的是盈利性模式,但是如何有效商业化,它们还在摸索中。

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在APEC青年创业家峰会上说道:

果壳网还是一个非常年幼的企业,不太赚钱,离盈利还早。目前看来投资人给的钱还够用,所以我们还会坚持下去,我们还还能讲一些好玩的故事。……我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要创业。后来别人告诉我说,你这些事情靠公益机构是做不成的,必须要靠商业企业,必须要做互联网,必须要拿风投。

姬十三的忧虑也是存在的,在中国,可能没有太多的好心人和企业愿意去无偿支持一个知识社区,也许他们的忠实信徒愿意帮助他们,但要生存下去所需要的资金是庞大的。你要生存下来,必须走商业化的路子,男儿当自强,女儿也要变成女汉子。

与其说这是一个喜剧,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平衡的喜剧;不如说这是一个悲剧,一个知识在中国的悲剧。

知乎也迟早要接受这个悲剧。

怎么破?

知乎似乎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不论是周源在一年前回答“知乎团队的路是怎么走来的,知乎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还是黄继新在回答“知乎为什么要做「知乎日报」?”他们都用华丽而励志的语言描述了知乎的伟大和价值,但是怎么用“知识”来赚钱依然是暂时无法破解的问题。

不过它在媒体见面会上也提出了一个口号,似乎道出了知乎的下一步:

知乎……Is more than 社区。

知乎不再仅仅是一个社区,长期的积淀和令人兴奋的成长让整个团队意识到,知乎应该动用一切力量,让这些高质量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在之前的知乎,整个产品机制所提供的,更多是一种讨论机制,一种高效连接机制,它还缺少一种传播机制。知乎是否可以再提供一台超级印刷机,把每天在知乎产生的,一手,深度,有趣的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任何一个认真的声音,不再被淹没。

于是,他们做了知乎日报,也就是知乎提供的超级印刷机。黄继新说: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这个机制的了不起之处。我们想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个了不起的机制,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受其影响,在未来能以各种现有或尚未有的方式,参与到这个机制中来。

我可以感觉到的想法是,知乎是一个了不起的产品,知乎目前要做的,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这个了不起的产品,让这个了不起产品生产处更了不起的价值。到那个时候,商业化也不是什么恼人的问题了。

在微博和社交网络上,辟谣和理性在垃圾一般的信息和谣言前面显得有些弱小,网民在对“知识”饥渴的同时又对“真理”极度地不信任。在这种环境下,对知乎们是一种挑战,但也是未来的希望。

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