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来了…… 薪水的由来

 
灵感来了…… 薪水的由来
2022-02-11 12:19:33 /故事大全

灵感来了……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卧床盖被,起来后提笔就写,而且不再改动。这种“睡中思”的方式,当时被人们称为“打腹稿”。流传至今的“腹稿”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宋代大学士杨大年,每逢作文,就跟门人、宾客饮酒下棋,在笑闹中构思,反而不“走神”。

清朝毛西河家境不好,外屋便是私塾。他自己一边回答学生问题,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跟夫人吵嘴,一边构思文章,文章居然写得很出色。

鲁迅先生在写文章之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半倚在藤椅上,双目微闭,一言不发。据说.只要见先生起身走动说话了,便是先生胸有成竹了。

当代著名的散文家郭风.写文章必须坐在家里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构思。一坐到那儿,灵感就来了。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嗜好饮酒,而且每饮必醉,醉后又能吟出好诗。他有不少名诗出自醉酒之中,“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就由此而来。

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被人尊称为“草圣”。他也嗜好饮酒,并在酒后写得一手好字,正如杜甫称赞的“挥毫落纸如云烟”。

南北朝诗人王筠,喜欢玩葫芦,写诗也离不开葫芦。每当构思时,就注水于葫芦内,水满后倒掉再注,如此循环不止。一旦掷葫芦于地,诗已成竹在胸,下笔立就。

五代南唐的卢郢,好玩石球。他写文章时,常拿一个重达百斤的石球来玩,一旦构思成文,便掷下石球,由自己口授,小吏笔录,不一会儿就写成一篇文章。

薪水的由来

薪水原本指打柴汲水。东汉以前,俸禄一般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后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在魏晋六朝时,“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渐发展成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现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资相当于古代的月俸、月费,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