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一毛一|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了兵一团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恢复兵一团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支持兵一团一发展壮大;在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一党一中央领导下开创兵一团一事业新局面!
震撼心灵的史画长卷--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历史征程《千秋伟业》大型画册观后感撰稿李乐学一50年峥嵘岁月铸就了新疆兵一团一千秋伟业,50年艰难之路凝结着兵一团一人的壮烈情怀;50年无私奉献为新疆各族人民酿造了甘甜;50年开拓拼搏赢得了今日的辉煌发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成立50周年之际,由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党一委一党一史研究室主持编着、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记录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半个世纪历史征程的大型画册《千秋伟业》,与国内外关心新疆兵一团一的社会各界见面。打开这部编着精良沉甸甸的大型画册逐页翻阅,使人感到心灵的震撼!这部大型画册上起1949年,下迄2003年,个别资料延至2004年,以史书体例横排纵写,分6大篇章,共89个条目,编入1626幅历史图片,并逐页补以《大事记》、《要事纪略》,全面忠实地展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的发展历程、优良传统和屯垦戍边的辉煌业绩。画册以6大历史图片的方阵,以黑白和彩色*结构的反差、以历史的凝重和文化的氛围,以纪实的深度和艺术的力度,再现了一个个壮烈凝重的历史画面,页页回荡着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兵一团一金戈铁马艰苦创业的历史回响!从南泥湾大生产到到解放大西北,从高唱凯歌进新疆到军垦第一犁,从遍地英雄下夕烟到“文革”受挫,从恢复的艰难到改革开放再造辉煌,步步苍凉而悲壮,步步英勇而豪放!二翻开大型画册第一篇章,1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向人们展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的《由来》。54年前,在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一团一第二军、第六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穿越河西走廊兵临玉一门关,驻新疆国民一党一军高级将领陶峙岳配合中国共|产|一党一部署率部起义,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一团一。被一毛一|泽|东称为中国人民民一主革命一部分的新疆“三区革命”武装力量民族军,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三路大军胜利会师,新疆和平解放,驻疆部队征程未洗,剿匪平叛,帮助各族人民建立地方政权,贫困落后的新疆开始了她的新纪元。画册第二篇章《创业》,记录了人民军队进疆初期艰苦创业的艰难经历。20世纪前50年,新疆被西方探险家称为“中世纪”,社会形态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新疆和平解放后,十几万人民军队军粮何来?驻居何处?一幅幅图片告诉我们,人民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他们奋战在万古荒原,一手握一枪一,一手挥起砍土镘,挖渠引水,开荒造田。从将军到士兵,风餐露宿,挖穴而居,喝碱水,吞麦粒,奋力投入战天斗地的大生产运动!新疆解放之初,工业生产几乎是空白,连一斤铁、一斤钢都生产不出来,铸锅的生铁和打马掌的熟铁,甚至火柴都得从外省运进,王震将军在驻疆军队干部会议上说:我们解放新疆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富强的新疆,现在搞建设没有电不行,没钢铁不行,怎幺办?我们不能向一党一中央、一毛一主席要钱,只能在你们身上打主意,你们必须节衣缩食,以支持新疆建设。将军的号召,得到广大官兵的响应:一年两套单军装变为一套,一年一套棉军装变为两年一套,衬衣领子去掉了,口袋由4个变为2个。就是这样,十几万大军平均每人每年节约90多元钱投入新疆工农业建设。新疆工业的原始积累就是这样完成的。今天的新疆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等上百个企业就是这样建成的。三第三篇章题为《发展》。1952年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毛一|泽|东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954年10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兵一团一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广大军垦战士肩负“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历史重任,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千秋伟业。诚然,新疆的屯垦并非始于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早在西汉,第一支屯垦军就在今日的伊犁河谷开始屯垦。此后历经2000多年、8个朝代、110处。曾经出现的屯垦时期托举过丝绸古道的一度繁荣,然而历史上的屯垦从来没有走出“一代而终”的-阴-影,更多的则是有垦无屯甚至无屯无垦,那时广大的西域一片狼藉。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从事的“屯垦戍边”,“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毛一|泽|东“屯垦戍边”思想绝非暂时之计,而是边疆长治久安的一项国策,它赋予了兵一团一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其屯垦戍边的大胸怀、大眼界、大举措实现其大发展。一幅幅图片告诉给人们一段段忠实的历史:经受战火洗礼的军人在荒原上搭起了创业的骨架,从全国四面八方而来的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支边青年,为这块热土注入了新鲜血液。50年以来,几代军垦人牢记重托,一手拿一枪一,一手扶犁,在沉睡的千年戈壁荒漠开垦出1千多万亩良田,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兵一团一人既是开发建设和保卫边疆的卫士,又是新疆生态环境的卫士。50年来,他们在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治理河流近百条,修筑水库上百座,打机井2200多眼,修排灌渠10余万公里,植树造林230万亩,封沙育林357万亩,培育草场4200多万亩。昔日风沙弥漫盐碱肆虐的戈壁荒漠,如今变成了美丽的家园。天山南北,一座座绿洲城市如戈壁明珠竖一立在西部的地平线上,一处处现代化国营农场如雨后春笋遍地而起,大片条田阡陌相连,万行绿树成林成片,麦浪滚滚,牛羊成群,学校书声朗朗,工厂机声隆隆……想想看,如果没有当初的老兵走进亘古荒原,如果没有人拉肩扛的军垦第一犁,如果没有拉着爬犁运肥拉沙的军垦战士,如果没有白天在荒原劳作晚上在地窝子栖息的艰辛,如果没有兵一团一人节衣缩食兴建的一座座工厂、电厂、水库、大渠……怎幺会有新疆的繁荣巩固和祖国西北边陲的安宁。四民兵建设是兵一团一“屯垦戍边”一大特色*。兵一团一民兵除担负配合公安、武警追捕逃犯、打击走私、打击贩一毒等任务以外,还担负了守护铁路、货场、桥梁、油库等重要目标的任务。长期以来,兵一团一在维护新疆各民族一团一结、反对分裂、维护边境安宁、处置一些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都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总面积达160多万平方公里,与8个国家为邻,有几千公里的边界线,战略位置十分突出。1962年春夏之交,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发生大批边民越境事件。新疆兵一团一奉中央命令,立即调集干部和武装民兵开赴边境维护治安,并执行“代耕、代收、代管”的任务。当年10月,兵一团一又奉命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兵一团一参战部队承担了战地运输、后勤保障等任务,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画册中,女英雄孙龙珍那朴实勇敢的神态,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兵一团一农九师一六一一团一牧一队职工孙龙珍,是兵一团一职工“劳武结合”的典型形象。196一9年6月10日,为了营救被入侵者绑架的战友,壮烈牺牲,时年29岁。几十年来,包括孙龙珍子女在内的兵一团一边境农场的广大职工,以几代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成为千里边界线上祖国“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画册图片记载:为了加强边防建设,兵一团一从1962年开始筹建边境农场,当年建立了32个边境农场,以后又发展到58个,稳驻了9处与邻国有争议的地区。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兵一团一人自进入边界线以后几代人再不流动,守卫着祖国神圣的边界线。五画册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珍贵资料告诉我们: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是一毛一|泽|东主席和一党一中央的高瞻远瞩。在兵一团一创业和发展时期,一党一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毅、贺龙同志都曾先后赴新疆兵一团一视察指导工作。“文革”期间,兵一团一横遭厄运,于1975年3月25日被撤销建制。一党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给祖国大地带来了一片春一色*,也给兵一团一带来了曙光。在第五章《恢复》中,图片再现了邓|小|平一锤定音的重要历史时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一党一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深谋远虑,恢复和发展了兵一团一。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的决定》,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开始了新时期“屯垦戍边”丰碑的二次创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一党一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关心和支持兵一团一事业,将跨世纪的屯垦戍边事业推向新阶段。近10多年来,一党一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多次对兵一团一工作下发文件、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兵一团一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帮助兵一团一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多次来兵一团一视察工作。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兵一团一时强调,把兵一团一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新疆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一中央的指示,为兵一团一在新世纪更好地完成“屯垦戍边”的职责指明了方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一党一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兵一团一的发展壮大给予厚望。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兵一团一视察工作。新疆兵一团一党一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250多万兵一团一人积极开创兵一团一事业新局面。数百幅彩色*图片组成的第六篇章《奋进》,是一个多彩世界,让我们看到了新疆兵一团一改革开放发展繁荣的今天。在改革开发的大潮中,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改革计划经济的传统生产经营模一式,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在一党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共和国的决策者,把今后开发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中西部,兵一团一抓住了“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一团一辉煌”的历史性*机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天,兵一团一的农副特产品丰富多彩,其品种数量、产量、质量,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兵一团一植棉技术领先全国,近几年单产一直居全国之首;兵一团一是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品质可与举世闻名的埃及长绒棉媲美;兵一团一是美利奴军垦细一毛一羊的故乡,羊一毛一品质与蜚声全球的澳大利亚羊一毛一不分上下;兵一团一有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生产基地、最大的哈密瓜生产基地、最大的香梨生产基地、最大的连片葡萄园、最大的马鹿鹿茸生产基地、最大的熏衣草生产基地……兵一团一抓住中央把新疆列为全国重点农业开发区的大好机遇,依托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加快实施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转变,加速建设粮食生产基地、优质商品棉基地、高产高糖甜菜基地、油料基地、商品肉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兵一团一利用丰富的棉花资源,抓住“东锭西移”机遇,从内地引进先进的棉纺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建设优质纱、优质棉生产基地。兵一团一依托新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加速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兵一团一库车大化肥项目。兵一团一一批纺织、制糖、轻工业等一批基础较好的工业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也先后完成。新疆每3亩半耕地中,就有1亩是兵一团一人开垦的。兵一团一生产的粮食占新疆的五分之一,油料占四分之一,棉花超过三分之一,国民生产总值占新疆的五分之一。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已由当初的17万人发展到250多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工商经济联合一体。兵一团一下辖13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工程师,174个农牧一团一场和5000余家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不愧开发建设新疆的一支生力军、主力军。六画册以大量的图片向人们展示:在岁月的洗礼中,兵一团一工程施工部队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一条条铁路、公路浓缩了一段段历史,它贯通东南西北连接亚欧大一陆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铸造了中西部发展繁荣的钢铁骨架;一座座机场展示了一次次辉煌,它东进西出内引外联连接世界,促进了伟大祖国快速发展欣欣向荣;一处处水库、电站和油气田、记录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它给新疆以致内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能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一供了有力支持;一片又一片工厂高楼和城镇,更象一座座无言的丰碑,记录了兵一团一建设者金戈铁马建设西部的辉煌业绩!被誉为国门的阿拉山口火车站,是兵一团一人的杰作。被称为新疆城市第一跨度大桥(单梁跨度37.25米)的乌鲁木齐西虹路高架桥,是兵一团一人建造。被列为新疆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导流洞--主洞长556.25米的乌鲁瓦提导流洞,是兵一团一人开凿。被定为中国铁路史上首次建设的冰渍垄地质构造隧道——南疆铁路扎亥萨拉隧道,是兵一团一人创造。当时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曲线型大桥——全长586米、25孔、墩高25米的南疆铁路哈尔嘎哈特大桥,是兵一团一人的骄傲。新疆最长的铁路--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976公里路基工程,是兵一团一建筑施工部队独家修筑。新疆第一条援外公路--中国至巴基斯坦公路,是兵一团一派遣的援巴队伍援建。新疆第一条翻越天山主峰的公路--乌鲁木齐至库尔勒天山公路,是兵一团一人修建。西部最大的糖厂-----石河子八一糖厂、新疆第一座热电厂------石河子电厂均出自兵一团一人之手!七纵览画册《千秋伟业》--也就是纵览新疆生产建设兵一团一的历史,这是一部向瀚海进军、征服万古荒原的英雄史,是一部屯垦戍边、巩固边防的艰苦创业史,是一部继往开来、奋力拼搏的西部开发史,是一部百万军垦战士数代人无私奉献给祖国边疆的爱国主义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兵一团一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感谢大型画册的编着者和出版者,以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以如此深思熟虑的编着创意,以如此精美优良的排版以及制作,给人们奉献了一部震撼心灵的史画长卷。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