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什幺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学习资源 > 散文 >
 
高考考什幺
2017-04-26 11:27:55 /故事大全

前几天往家里打电话,才知道弟弟病了,打了两天的点滴。我自然没当回事,那小子平日里身体像头牛,在高中这种修罗场里,身体有些小一毛一病,当然不足为奇。今天武汉天气骤冷,雪粒如雨,妈妈又打电话来让我注意防寒(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才知道弟弟感冒还没好。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十一在家时的情景。爸爸一有时间便督促弟弟学习,使他很烦感,他气呼一呼地嘀咕:不让高考逼疯,也早晚让家里人给逼疯。我听后心里一震,感慨万千,做为一个刚刚走过那座独木桥的我,很是理解他的感受的。

高考的失利,使我混在不入流的大学里,凭借着以前良好的基础,一多半课程不听,书不看,在考前突击三个星期,一样考到系里前几名,一样拿奖学金。这就更是让我心理失衡了。昨晚看小说《同赴七月》,写的是关于高考前,毕家的考生以及家人的状况。一口气看完,让我想到很多,也使我冷静下来回顾以往求学的路程和关于考试的种种,高考——几家欢乐几家愁。它总是来得轰轰烈烈,走得平平静静,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感叹、欢喜、悲愁、悔恨、伤恸、迷茫,让人们反复回味,欲罢不能。也使我不仅联想到,高考考的到底是什幺。为什幺学的好的学生却考不上好的大学?为什幺学习平平的学生可以变成黑马?为什幺考的好的学生却上不了理想的大学?为什幺平日里所谓的“垃圾”学生,如今在名牌重点里潇洒?高考,那神秘而冷酷的面纱下到底隐藏了什幺?它到底在考我们什幺?

首先,作为一张事关前途命运的答卷,它所考察的自然是我们对知识系统所掌握的情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试,本就是厚积薄发。没有经过十几年的寒窗,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与积累,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是很难在考试中淋一漓发挥,出类拔萃的。多数学生都很浮躁,都局限或满足于知道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用心探索,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去问问那些活得比驴子还累,比马还辛苦,战斗在高考一线上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学过的某个章节,重点有哪些,难点有哪些,易混点有哪些,考点有哪些,以往高考考过哪些,以何种形式考的,容易在哪里失分。如果有人能把这些都回答出来,他(她)一定是个很优秀的学生,不出意外,自然是高考中的佼佼者。

不要说这些都是老师总结的,这些东西想要发挥他的价值,重在做,而不是与别人分享劳动成果,等老师总结好再告诉自己,到自己手里,已经少得可怜了。这样有心的学生是有的,我的一个同学,甚至总结的比老师的还要好,他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记得我高中的同桌曾说过,就这十几本书,学三年,只要用心的学,只要不是个白痴,谁考不上清华。他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想来我们也是够狭隘的,与自己从小相伴的知识,却从不肯用心地研究它,理解它,不思茶饭地想它。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的效率。我的一个老师,他女儿在清华,儿子在复旦,这决不是偶然。记得和他一起吃饭时,他说他儿子(当时上初一),可以一边自学初二的知识,一边做初二的题,一个小时可以做一百多页。乖乖,当时听了这话我就觉得可怕,那是怎样一种高效率的学习啊。我也尝试着去提高自己的效率,不过常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只好放弃。后来在不断地学习与摸索之中,才发现,效率的提高是以学习的专一用心程度,以及平日里做题的数量等因素是分不开的,更是需要慢慢培养起来的一种优秀品质,不可能只为效率而效率的。

其次,是考学生除知识以外的素质以及状态。

高考只有那幺两天,你精神状态不好,或者那两天生病了,势必会影响高考的成绩,这不必多言。这里我想说的是对心理素质的一种考核。

前面说过,考试本就是厚积薄发,所以高考考的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学习的习惯;同样的,高考虽然考考生当时的心理状态,更是考他们多年来来的一种心理习惯和素质。

我的高中主要是在一个省级重点度过的,这所学校在一个连铁路都没有的小县城里,却也是05年省状元诞生的地方,颇为不易。当然,那里的学习与竞争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的校长有一句名言: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的确如此,从起床,洗漱,吃饭,大家都是是一路小跑,学校更没有打架的,没有谈恋爱的,即使你在操场看到一对男一女生在嬉笑言谈,那九成也是在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晚自习时,一个容纳五千多人面积不大的小学校,竟然寂静地像座坟墓。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做什幺的,来到这个学校是为了什幺,而且都知道,父母为了把自己弄到这所学校耗费了多少精力和金钱。也正是在这种超越他们能力的期望下,也正是在这样的竞争下,也正是在这样你生病了,都会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每个班级都有一到三个学生因为用脑过度,营养不一良,或是承受不了这个压力而出现脑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因此退学,无法继续求学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学校每年向各大高校输送优秀人才的数量年年有所增长。我们那年,可以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几十个。可是那些因为无法承受一精神压力而退学,顶尖的学生考场昏死过去,因心理问题而高考发挥失常的事情也多得让我们麻木,甚至是习以为常。

我多少也受这方面的影响,对于正在努力的学弟学妹们,也没有什幺好的建议。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在这个莘莘学子都往一个目标奋进竞争激烈的时代,我悲观地说,悲剧仍在上演,而且会愈演愈烈。父母师长的期望值是无止境地提高,孩子们再怎幺努力,都会离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考生的数量是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知识更新越来越快,进步慢了就是退步,紧迫感越来越强。当然,这样想法过于悲观。只希望学弟学妹能尽力而为,甚至是竭尽全力,就行了。大可自私些,只要自己尽力,问心无愧,父母师长的期望等等外在压力不必理会,学好自己的习就行了。所谓高考的成功,也就是能淋一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学到的东西而已。

第三,高考考的是一个家庭的实力。

我们说的高考,无非就是上大学嘛,高考成绩的好坏,无非就是上大学的档次高低嘛。你高考考得好,若是家里一贫如洗,也只能上军校之类可以省钱的学校,几年下来,不但省了家里不少的钱,还可以有笔小小的积蓄;同样,你家里特别有钱,即使考不好,一样可以有办法上好的学校的。建桥大学是世界名校,曾拒绝过布莱尔的儿子,但在巨款上不也妥协了。

还有就是这个家庭的人脉资源,恰好与金钱互补,也可利用这个做点文章,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个人情大国,有铁的关系,再能有点儿钱,啥事不能弄个八九不离十的。所以说高考不但考的是一个学生对知道的掌握,心理素质以及精神状态等综合素质,更是对一个家庭综合实力的考验。

第四、考命。

考一个人的命。很多因为时代问题没有参加上高考的人都有错失良机的感慨和无限的遗憾。这是时代的错,更是一段无可奈何的历史。不过说来奇怪,在那个不尊重知识的时代,竟然出了老舍、巴金、沈从文等等大家,在这个有着充分发展平台的时代,却少有大家。扯远了。

这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命运而已。当然也有空间上的。自从山东的一位母亲一纸状告高考制度的合理性*告到最高人民法院,高考这个带着“公开、公平、公正”的面具的伪善的家伙就原形毕露了。那位母亲的孩子的高考成绩在他们的省只能上一个一般般的专科,如果是北京的户口,就可以上重点大学,老妈妈不忿,就告了。结果呢,高考制度没有任何改变,但卷子却变了,北京上海等省份可以自主命题,全国十来份高考试卷,让不同的省份去做,你孩子的分再高,可是和其他省的试卷不同,你告去。这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过全国那幺多省份,你能都出不同的卷子,不可能。所以那种情况还是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只是把比较明显的裂痕粉饰好罢了。这样一来,那些没文化的人就会被忽悠过去,大家相安无事,而心知肚明又如何,你能去告吗?不能。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无能为力的事,别说你告不赢,就算告得赢,你也没有那个精力和金钱可以消耗的。这就是为什幺去告状多是没文化的,他们比较笨嘛。

中国有很多东西,都以一种微妙的关系存在着,只是大家都不道破,便相安无事。不知这是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之美,还是大国五千年孕育的沉重与复杂。

第五、考父母的聪愚程度。

还是我上面说过的那位老师,他女儿儿子都上名牌大学的那位。他有些想法现在想来是真的不错。诸如,“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等等。当然,这些都不是他本人的思想,可是用于学习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会学习,明白个中道理,不正是我们学习所最终追求的吗!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灌输了一种思想,就是:我们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考试,只是用来应付的。

多好,以这种思想去指导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好。可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高考很重要,是你人生的转折点,我们的希望我们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这是背水一战,你必须考好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在多少家长的嘴里反复念叨,多少孩子走上不归路,都是被这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所迫。以至于,他们考不上大学,甚至考不是理想的大学,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没脸见人了,从此一蹶不振,颓废下去。即使他们以后成功了,可是他们又是花费了多少艰辛才走出了高考所带来的-阴-影。

高考成绩只是对知识不断学习和探索中的一个副产物,我们的目的是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而非为了高考而高考,为了大学而大学。即使上了大学,我们仍要不断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识。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想着怎幺去谈恋爱找个好的对象去结婚,而是整日里想着要有自己的孩子一样,简直荒唐至极。而又有多少家长曾经或者正在做这些荒唐事,将来又有多少家长将会无止境地做下去,悲剧又将怎样经久不衰地上演。无法想象。

我所在的大学,老师的学历都是在研究生以上的,连本科的都没有。不过,他们很多都是中专、大专毕业,然后做着兼职继续奋斗,考取研究生的。

只要有奋斗不息的精神,只要一直坚持努力提高自己,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成功只是个时间问题。

关于高考考什幺,我想到了这些。也许它考的远远还不只这些,这里面的东西,不光需要我们正在战斗在高考一线上的学生们需要思考的,更是我们那些含辛茹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需要思考的,更是每一个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关心教育关系社会问题,甚至是关心一个民族前途的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思考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