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学习发言稿,对发言稿:高三质量分析会发言的了解是不能避免的,下面请阅读发言稿:高三质量分析会发言
在高三教学质量分析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
下一步的复习备考根据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常研究,重基础,重教材。要通过经常性地研究并琢磨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山东的高考试题)来把握好内容的复习,有时候高考试题需要做几遍才有深刻的认识。另外,很多学科更要引导学生进一步重视教材中基本内容的复习。
第二点,要效率,要精讲,要透彻。一定要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第一要务。效率就是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需要得到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这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及时了解学情。少一些满堂讲授,要精讲,尤其是a层学生,特别是a1教学班的学生。另外,重点内容的复习一定要透彻,不要贪多。
第三点,要落实,要规范,要应试。要注意深度落实,落实不是说让学生把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就叫落实。应该是再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学生能做对才叫落实,一切以落实在笔尖上为准,不能让学生想当然。还要强化规范解答和定时应试训练。
第四点,要调整,要鼓励,要阳光。现在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以后,考前的前两天实验班不要再布置作业了,普通班考前的前一天也不要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复习调整。要鼓励学生,不要打击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始终有一个阳光的积极上进的心态。
质量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在晋江市高三年XX年省单科语文质检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一般说来,一次考试后,得到了准确的考试成绩,那么这一次考试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还要进行质量分析呢?其目的大致有三:第一是为了评价考试的质量;第二可以给教师和学生反馈教与学的各种信息,以促进教与学质效的提高;第三能够为命题工作的改进提高大量信息,提高试题和试卷的编制质量。而基础教育的质量分析,重点是第二个。
一、考试与质量分析考试后,须分析质量。那么,质量分析,到底分析什么?首先,看看《福建省XX年1月高三语文质检试题评卷情况分析》关于第一题“默写”的说明:
问题分析:“抽样统计,得6分的考生大约80%,部分考生得分在3至5分之间,有3人的考生得分在3分以下”。
原因分析:“原因一:背诵积累不足,有相当比例的考生有的题空着没填。原因二:识记不准确,错别字严重。例如‘一夫当关’,有很多考生误写为‘一夫当官’。原因三:对原诗文意义理解得不透彻。‘春光融融’误写为‘春光容容’。原因四:考试心理浮躁,忽视题目要求。例如有的考生把‘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误写为‘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误写为‘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风雨凄凄’,误写为‘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应对措施:“一是古诗文默写要做到在“会背”的基础上“写对”——每个字都准确无误,做到不丢字、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字。否则因一字之差而全句皆错,背得再熟练,最终也会前功尽弃。二是要想不出现错别字,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尤其是对一些较复杂的容易写错的生僻字,要格外注意,反复写,弄准笔画结构。三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消灭“别字”;之所以出现别字,是因为对原诗文意义理解得不透彻,比如“无以至千里”,有很多考生误写为“无以致千里”,就是对“至”这个词不理解造成的。四是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名句名篇背诵,不要放任自流,不要只强调不抓落实。”这应对措施的分析,主要是强调要把背与写结合起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