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大廚結合當地食材,夏威夷打造出宛如慶典的美食美酒節;
反觀台北食品展,真的夠國際化嗎?
九月中旬,我去夏威夷歐胡島參加了夏威夷美食美酒節。我品嘗了《Yan Can Cook》甄文達親手製作的料理,與全世界擁有將近四十間餐廳的松久信幸握手合照,親眼目睹美國《廚神當道》評審葛拉漢變得有多瘦,料理鐵人森本正治則為我戴上他的巴拿馬帽。
滿足追星欲望後,我發現,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可真不簡單,而且值得台灣借鏡。
今年第五屆的夏威夷美食美酒節,規模擴大至三周,有超過百位大廚及九千名觀眾共襄盛舉。其創辦人為二位夏威夷名廚Alan Wong及Roy Yamaguchi,他們曾在一九九一年創設「夏威夷地區美食」一詞,希望藉由現代烹飪手法、融合夏威夷多元文化以發揚夏威夷在地食材;夏威夷美食美酒節則是下一階段,進一步將夏威夷放送到全世界。
名廚絕對是一大活動重點。二位創辦人長年來結識世界各地的名廚,名廚們友情力挺,因此吸引觀眾入場;名廚們被規定使用夏威夷食材做菜,提高食材曝光度;活動結束後,名廚們更成為親善大使,將夏威夷的美好攜回家鄉。這麼一個匯聚人流的活動,產生驚人綜效:夏威夷食材更為人所知,促進食品外銷;夏威夷廚藝學校的學生到場觀摩學習,嘉惠教育;名廚吸引媒體與觀眾,促進觀光;票房收入佳,一大部分捐獻給農漁業機構、廚藝學校等,回饋鄉里。數字會說話,主辦單位預估加上今年的收入,過去五年的公益捐款可達一百萬美元。
反觀台灣,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食品展,似乎欠缺上述綜效。此一貿易導向的活動,確實聚集了許多國內外廠商,也有一般民眾到場參觀,但「台灣美食」有因此更為國際所知嗎?食品展有因此成為觀光盛事嗎?展覽有無任何回饋當地產業的機制?
若要建立台灣的美食形象並對外輸出,強調買賣的食品展似乎無法勝任。我們需要一個更崇高的目標,而美食美酒節似乎是比較恰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