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连馍的传说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故事会 >
 
曲连馍的传说
2015-01-23 00:59:57 /故事大全

在陕西省渭南一带,至今还有个习俗——送曲连馍。

曲连馍,顾名思义,因式样而得名,俗称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只不过这曲连馍有别于普通的锅盔。区别是中间有个茶碗大的圆孔,而普通的锅盔是没有的。

说起陕西的锅盔,那可是有讲究的。制作锅盔,需上等小麦精粉,先将少量面粉和成酵面,待发酵后再加入剩余的面粉,加入少许碱面,合面成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大小由锅的大小而定,可大可小,薄厚适当。下一步就可入锅烙炙,先猛火烙皮,再文火烙炙半小时左右即成。这就是当地人说的烙锅盔。

这烙锅盔的诀窍一是要碱酵拿匀,就是比例要恰到好处。不然酵面多了就有点酸,少了锅盔又发不虚。二是要掌握火候。火大,表面烤焦了,火小,就可能不熟。所以,最好是用麦秸火,这样大小容易掌握。

上等的锅盔,表面黄而不焦,里边酥而不粘。再加些茴香,花椒叶等调料。看起来半搾厚,但吃起来却香甜可口,非常好吃。

曲连馍是外婆家或者干爸妈家送给外孙和干儿女的。一般在麦收后进行。每年这个时月,有外孙和干儿女的家庭就忙活开了。手艺差的还专门请邻家的能人专门来烙曲连馍,生怕自己做不好让亲戚家笑话。曲连馍一般送两个,一大一小。送馍这天,主人要盛情款待,以示隆重。待送馍的客人走后,主人还要把送来的曲连馍切成小块送到街坊邻居,让他们品尝。这在当地叫吃百家锅盔。

那么,当地人为什么要看重这送曲连馍,而且久传不衰,渐渐形成一个民俗呢?据说,这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哩。

相传很早以前,有户人家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都把他当宝贝,十分的溺爱。热了怕热着,冷了怕冷着,说的重了怕伤着,所以,什么都依着娃的性子来。慢慢的却给娃养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习惯。都十几岁了,吃饭还要人喂,衣裳还要人穿。

一天,两口子出门办事,得好几天才能回来。可一想起这个懒儿子离了大人咋办?想来想去,就烙了个锅盔给他留着,心想有这个锅盔就够儿子吃好几天的。可想起儿子实在是懒,平时吃饭也要人喂,懒得自己动手,要是他不动手取咋办?就把锅盔的中间挖了个洞,套在儿子的脖子上,这样吃起来就方便的多了。这就是最早的曲连馍。安排好这一切,两口子这才放心的出门走了。

过了几天,两口子办完事回到家里,却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两口子感到奇怪,挂在脖子上的锅盔馍没有吃完,咋能饿死呢?走近一看,原来这个儿子,把挂在脖子上的前面的锅盔馍吃了也懒得转动曲连馍,就这样还是饿死了。

这就是最早送曲连馍。其用意是不为小孩受饿,安排好小孩子的生活。从此,大人为了提醒小人,出远门时不要忘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就在麦收后送曲连馍。以后家家仿效,约定成俗。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送曲连馍已注入了新的内容。除了烙馍的讲究外,人们还在馍的表面印上了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身体健康等祝福和鼓励孩子的简单话语,来表达老一辈对下一代的期望。如此,更增加了送曲连馍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新的积极的意义。

其实,细细想一下,曲连,其实就是亲戚联系的意思在里面。因为曲戚相近,是不是陕西人的口音造成的。这个就不可得知了,留给后来的人去考证研究去吧。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牵挂老伴的亡魂
下一篇:预谋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