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一本普及税收常识小册子,居然能够引来数十万人的关注,这着实让编者郭玉闪有些意外。
不少网友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来形容自己的读后感。还有人建议“转载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看看”。
这本题为《2008公民税收手册:“税收与中国经济困局”特辑》的小册子,放在“传知行”的网站上免费供人下载。目前,这本不足12万字的电子书点击率已经达到五十余万次。
花钱消费都纳税
翻开同一主题的另一本书《2008公民税权手册》,“人人都是纳税人”这句话首先进入读者的视线。郭玉闪解释说,这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几乎每天都在缴税。
他例出一张清单: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括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如果花100元钱买一瓶护肤品,除了14.53元的增值税外,还包含25.64元的消费税和4.02元的城建税。
“天哪,原来我不知不觉缴了这么多税,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一位读者留言。在她的概念里,“税收和死亡,是人生难免两件事”,这句不过是形容“万恶的资本主义如何剥削人民”的一句谚语,每次看到报纸上有关税收的讨论,她总是“眼也不眨地就翻了过去”。
2009年年初,网易做了一个“算算你一生都缴多少税”的调查,结果发现:有45%受调查者“连自己缴了什么税都不清楚”;还有51%表示:“我缴了税但不知道税干什么用了”。
政府部门对此也是争论不休。六七年以前,曾有人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却遭到批评。批评者说,政府不能光为纳税人服务,而要为全体人民服务。言下之意似乎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纳税。
“但事实呢?”该书的主编岑科反问道,“即使一分钱不挣,只要花钱消费,你就是纳税人。”
他进一步解释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二十多种,其中,有些由个人上缴,有些由企业上缴。但最终这些税或多或少都要由消费者承担一部分,也就是说,你每购买一件商品,就向政府缴一次税。
“多可怕,这么多人连自己是纳税人都不知道。”郭玉闪坦言,自己也是因为读者的反馈,才发现人们对这一基本常识的缺乏。
政府理应服务好
编篡过程中,令郭玉闪难以理解的是,既然税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缺乏常识?”
他随手举出几个常见的例子,比如,受灾地区的一些群众受到政府救济时,他们会跪倒在地,高呼“感谢政府”;面对办事人员的拖沓、冷漠,没有人会发出应有的抱怨……
“人们似乎忘记了,政府收支的每一笔钱,都与自己的钱包有关;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是收取税金之后应尽的义务和应该做好的工作。”郭玉闪说。
在岑科的印象里,大学教科书里对税收的解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在西方经济学的课堂上,税收被定性为公共服务的价倍,公民纳税是为了花钱去买这种服务和产品。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我们那个时候,经常把老师问得下不来台,有一次还追到了学校门口。”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说,时至今日,在中国的税收学教材中,“国家需要论”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关于税收的问题,从来都是政府的事情”,很少提及与公民的关系。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