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是汉朝著名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汉武帝刚登上皇位不久,想联合西域(今新疆以西一带)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于是下诏书公开招募使者去联络大月氏,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勇敢应召。公元前138 年,张骞带领一支队伍从陇西向大月氏国出发,不巧中途便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chán yú)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为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张骞始终保留着那根出使的旌节,一直不忘汉武帝交给自己通使大月氏的神圣使命。一晃十年过去了,匈奴对张骞的看管也松了下来。
有一天,张骞与他的下属趁匈奴人不防备,骑上快马逃向大月氏。这次行程极为艰苦。张骞一行穿过戈壁荒滩和高山峻岭,风餐露宿,艰难跋涉。干粮吃尽了,就靠射杀禽兽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大宛。大宛王早听说有个富饶强盛的汉朝,很想互通往来,现在见到汉朝使者很高兴,热情地招待了张骞等人,并派人一直护送他们到了康居(约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又由康居到了大月氏国。这时大月氏已经统治了更广大、更肥沃的地域,大月氏王感到很安乐,不想再和匈奴打仗了。张骞在那里始终得不到大月氏王明确的答复。他滞留了一年多,只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们又被匈奴抓到并被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死了,国内动乱,张骞才逃回到汉朝。汉武帝为表彰张骞的功劳,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着一百多人,历经十三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 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公元前119 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他率领三百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数千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访问。公元前115 年张骞回国,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