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殿神像传奇

 
武当山金殿神像传奇
2016-12-16 09:22:18 /故事大全

如今,当我们登临武当山天柱峰,会看到一座金殿卓立峰顶。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金殿,历经六百年,依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金殿里矗立着一座真武大帝的神像,殿内一盏长明灯至今从未熄灭。六百年前,人们是怎样把这座工艺复杂的金殿在这样高绝的险峰上建成的呢?

朱棣下旨修金殿

公元1416年,一场大雨过后,武当山格外清幽,这已经是明朝驸马沐昕在武当山的第四个年头了,四年来他一直为武当山的宫观大修工程日夜忙碌。

这一天,当朝皇帝突然给沐昕下达圣旨,让他速选派各地工匠高手齐集武当。在现有修建计划外,再在武当山的峰顶修建一座大殿——金殿。皇帝要求把金殿建成天下规格最高、工艺最为精美的宫殿。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地冲霄。要将这样一座工艺繁复、气势恢弘的金殿建于柱擎天的绝顶之上,对于沐昕来说,近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沐昕下令,要在绝顶上建造金殿的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

地处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距离朱棣所钟情的燕京相差千里。幅员辽阔的中国,素来不乏名山大川,为什么海拔只有1612米的武当山会受到皇帝的格外重视呢?

原来传统的中国,人们相信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都要有一尊主神的护佑,才可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据民间传说,主管降水的真武神(又称玄武神)就是从武当山上飞升成仙的。他是道教体系中地位非同一般的神。按照道教五行学说北方属水,因此玄武又被称为水神。水与农耕生活密不可分,对于无法驾驭水、又期待幸福生活的百姓来说,水神玄武自然成为了最为看重的神灵。为祈求风调雨顺,历代皇帝都派大臣到过武当山求雨。武当山和水神玄武因此声名远播。也因此,朱棣登基之后,决定在此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道场。

跋山涉水的工程

1412年,沐昕率官员419名,军夫20万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武当山大修工程。朱棣特下圣旨,大肆渲染,说风声大动、云雾集结,似玄武神显灵庇佑。中国历朝建筑中不乏“金殿”,但实际上都只是铜殿。真正舍得用真金造殿的,朱棣还是第一人。

要在天柱峰建造这样一座以铜为基础的大殿,沐昕不得不考虑,是在山顶整体浇铸,还是在山下建好再抬上去呢。

今天当我们环顾整座金殿会发现,即使仔细查看,也找不到一点拼接的痕迹。依此看来,金殿极有可能是整体浇铸而成。然而,浇铸要有制高点,需要自上而下地把铜液浇铸到模子中。天柱峰已是武当山的最高峰,因此,在山顶整体浇铸根本无法实现。

那么,在山下建好再抬上山顶是否可行?金殿高5.54米,面宽5.8米,进深4.2米,依据体积计算,金殿重达百吨。1612米的天柱峰,山道多崎岖狭窄,以古代的运输条件,搬运木材上山都很困难,把整个金殿抬到山顶绝无可能。所以沐昕唯一的选择是:先分体浇铸,再抬到山顶拼装起来。

按理说,当然是就近铸造金殿的组件,可是朱棣偏偏要求在北京进行,他要亲自监督。皇帝下道圣旨很简单,但是近百吨的铜件从京城运到武当山可并非易事。

武当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属均州。当年,金殿的铸件是先通过京杭大运河,南下到南京,而后走长江到武昌,再溯汉水到达武当山的,全程2000多公里。

即使是现在,从山下到山顶,对游客来说依然是件艰苦的事,滑竿成了人们上山依赖的主要工具。全长60公里的崎岖山路对于金殿的运输队伍来说,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接近峰顶的一截叫“九连蹬”,几乎垂直而上。

今天的游客也许难以想象,600年前,搬运的工人要抬着大小不等、总重达到百吨的铸件攀登而上。总计3600多个铸件终于被运上了峰顶,放眼望去,武当群山一片苍茫辽阔。一路艰辛的工匠们也许此时对朱棣的想法有了些许理解,这云雾缭绕的天柱峰不正是神仙的住所吗?

2000两黄金造就

金殿即将建成,最后的步骤,皇帝特别准备的2000两黄金成了主角。

然而固体的金子怎样附着到铜的表面,沐昕对于一种叫鎏金法的技术早有耳闻,但是从未亲见。沐昕听工匠们说要应用这种方法使金殿通体鎏金。鎏金法真的可以用于一整座宫殿吗?沐昕心里打着鼓。

工匠们在山顶生起火,架起缸,在缸中加入水银,煮沸后再加入金片不断搅拌,这样就制成了“金泥”。整个过程都有剧毒,工匠们是怎样保护自身安全已不得而知。此后,工匠们把制好的“金泥”涂到铜的表面,再用炭火烘烤。这样水银蒸发,留下了金子。

“金泥”填于拼接的缝隙中还起到了水泥的作用,使整座宫殿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因为金泥很难涂得均匀,所以整个鎏金工序一般要反复几次,因此鎏金法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奢华的工艺。单“鎏金”一项,依今天的市价计算,就耗费了朱棣2700万元。

今天,当我们置身于金殿之中,会看到里面有一盏长明灯。无论殿外狂风大作还是雷雨交加,长明灯都几乎纹丝不动。据说自1416年点燃起,它就从未熄灭过。这并非传说中殿顶的“避风珠”起的作用,而是工匠们精湛的鎏金法使整座大殿天衣无缝,创造了“穿越时空”的传奇。

金殿建成后,为了凸显金殿唯我独尊的地位,朱棣下旨围绕金殿建造了长达344米的城墙——“紫金城”。历经近600年,“紫金城”依然巍然不动、坚固如初。1424年,历经前后八年,被紫金城环绕的金殿终于以君临天下的姿态屹立在1612米的武当绝顶。

金殿里的神像之谜

绝顶金殿及其建筑群终于建成了,其整个规模堪比北京紫禁城。

然而朱棣的这个大动作,难道仅仅因为武当山有主管降水的神,能保佑风调雨顺吗?是单纯出于为民祈福的美好愿望吗?公元1412年,朱棣在同一天里连下两道圣旨,除了严令武当山营建的负责人制定规划,做好设计方案之外,还特别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得到了武当山上真武大帝的护佑。

朱棣为什么要专门下圣旨,格外强调真武大帝对自己的帮助呢?主管降水的真武神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即位,为了皇权的稳固,他向势力最强大的朱棣开刀,朱棣立即起兵反抗朝廷。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攻破当时的首都南京,取而代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永乐。夺取了侄子皇位的朱棣,深知自己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伦理的标准,给政权的稳固埋下了隐患。如何才能天下归心,江山永固呢?

朱棣为此寝食难安的时候,来自武当山的道士献来一件宝贝。这幅图描绘了武当山上真武大帝显圣时,天上人间一派祥瑞的景象。朱棣龙颜大悦,如获至宝,真武大帝是北方的水神,自己曾经镇守北方,真武神是奉了玉皇大帝的命令,而自己是受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命令。这一点上似乎可以大做文章。他决心利用真武大帝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和江山,暗暗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武当山营建之初,朱棣几次下圣旨:务必抚恤军民工匠,用工之时要爱惜他们的气力,体念他们的辛劳。不能让工人们挨冻受饿。武当山营建十多年以来,朱棣的圣旨极大地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工程进展得很顺利,依山而建的宏伟宫殿已经颇具规模了。朱棣很满意,不久的将来,辛苦劳作了十多年的工匠们似乎可以回家了。

不料后来却风云突变,朱棣在看了工匠们为真武大帝塑的像之后,说工匠们是闭着眼睛瞎造,故意糟踏神仙,从而大开杀戒,辛苦塑像的工匠没有一个好下场。

于是,为真武帝塑像的任务最终落在了一个姓姬的高丽族工匠师傅身上。

姬师傅怀着忐忑的心情,被人引领着接受天子的召见。令他惊奇的是,召见的地方居然不在庄严华丽的宫殿里,而是在一个大浴池外。姬师傅所见到的皇帝不是正襟危坐、凛然堂前,而是刚沐浴出来。姬师傅跪到地下,不敢抬头,他战战兢兢地对着沐浴更衣的天子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万岁在上,天上的真武神,小的我从来没见过,地上的人这么多,又能照着谁的样子塑像呢?”

朱棣只说了两个字“看我”,姬师傅壮着胆子抬起头来,看着沐浴更衣的天子,一刹那间,工匠似乎突然领会了皇帝的心意。他牢牢记住了皇帝的样子。不久,又一座真武像出现在武当山金殿里。这座高1.86米、重达两万斤的镏金铜像一出现在金殿里,前来朝拜的官员都惊叹朱棣乃真武大帝下凡,因为太像朱棣了。

可是没人会知道,这次召见姬师傅乃是朱棣蓄谋已久的。就连地点都是皇帝精心选择的。天子的威仪,当然在高高在上的朝堂更显赫,可是凡夫俗子到了金碧辉煌的大殿,恐怕都不敢抬头,更别提看清楚皇帝的容貌了。所以朱棣看似随意的浴池接见,完全是他辗转反侧深思熟虑的结果。

朱棣的心思没有白费,不仅百官觉得皇帝是真武大帝下凡,百姓也慢慢相信当今皇帝是真武大帝化身来主宰天下,护佑他们的。明朝200多年江山,他既是人间的皇帝,又是天上的神仙。“真武神,朱棣像”的说法到今天还在流传。

选自《人力资源报》2010.4.3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