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那个饱尝失恋之痛的“蜗居小伙”,如今已变成了一位有房有车的千万富翁。只因对一块椰子皮多留意了几眼,他就创立了一个年产值800多万元的椰棕企业,并解决了近百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创造了一个令人叹服的财富奇迹。
在椰树林立的海南岛,人们喝完椰汁之后,通常会将一文不值的椰子壳扔掉。一个目光敏锐的打工仔,却从这些在当地随处可见的废弃物中发现了商机。灰头土脸的椰壳一经他的手,居然变成了一把把美观又环保的椰刷,以及绚丽多姿、栩栩如生的椰棕工艺品!这些特色产品不仅热销全国,还出口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从蜗居都市的失意青年,到拥有千万财富的传奇老板,他如何凭借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椰壳,完成了奇迹般的人生跳跃?
义乌受“刺激”,失恋小伙踏上创业路
今年36岁的莫云峰,出生在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莫村。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四处打工,尽管很勤奋很努力,饱尝生存艰辛,挣到的钱却微不足道。2002年,莫云峰带着相恋3年的女友来到上海打拼,并憧憬着将来能在这座繁华都市按揭一套房子,拥有他们的幸福生活。
虽然工作很努力,但他微薄的薪水,让他们生活得捉襟见肘。他和女友住在一个10平米的狭小房间里,摆上床和衣柜后,在里面转个身都有些困难。不仅如此,因多人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每天做饭和上厕所都要排队,那份尴尬也令女友感到苦不堪言。
这样的“蜗居生活“维持了一年多,女友终于向莫云峰摊牌,说她受够了这种看不到希望和未来的日子,在她上班的那家公司老板的执着追求下,她已经答应做对方的“女朋友”了。说完,女孩不顾莫云峰的苦苦哀求,拉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他的生活。
打工8年,事业上毫无起色,如今又把经营几年的爱情弄丢了,从不喝酒的莫云峰当晚喝得酩酊大醉。他像一个游魂般飘荡在午夜街头,仰望着异乡的星空狂笑不止,直笑得泪流满面。那一刻,他决定辞职去创业,把自己“炼”成富人。
事实上,由于每周都要去浙江义乌为公司采购小商品,耳闻目睹那里的财富奇迹,早已激发了莫云峰的创业念头。
“如果你在小商品批发城每个摊位前停留3分钟,那么你走完所有的商铺需要一年。”当你走进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总能听到义乌人自豪地这样讲。这里有超过6万个摊位,经营着45万多种商品,占全球轻工业制品种类的90%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买主不仅包括商店老板,也有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巨头的买手们,甚至联合国难民署都在此设立了采购点。
通过与义乌老板们的接触,莫云峰惊讶地得知,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商品,竟然可以让人赚大钱。比如一位专做饮料吸管的老板,每天出口两个集装箱的产品,一天的纯利润就高达几万元!“他们并不比我的学历高,制作这些小东西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别人能做,我一定也可以!”莫云峰想。
2003年初,莫云峰辞掉工作,带着打工攒下的5万多元钱回到了家乡海南。他的创业思路很清晰,首先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果只是模仿别人做吸管、打火机,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好多年的我,肯定很难获得成功。”所以,莫云峰此次回乡,就是要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发掘独具“海南特色”的东西。
可在家乡苦苦寻觅了一个多月,莫云峰一无所获。直到这天,他发现母亲正在使用椰子皮刷锅,“嚓嚓嚓”几下就把锅上的油污刷洗得干干净净。莫云峰从母亲手中抢过椰子皮,如获至宝般研究了起来。这一举动令母亲惊讶不已:不就是一个椰子皮刷吗,有啥看头?椰子皮在海南随处可见,农村人用它刷锅也是代代相传,只要将椰壳剥下来,再用刀稍微加工一下即可变成一把刷子,既环保又省钱。
这个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第一次引起了莫云峰的注意,细心的他开始思索:椰子皮为什么能够把锅刷干净呢?一番研究后莫云峰发现,因为椰壳内层的椰棕蓬松、柔软,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才成了除油去污的厨房“神器”。小伙子越看越高兴,不由大胆地想:市面上卖的塑料锅刷,都是用化学材料制成的,如果我能用天然的椰棕做出环保锅刷来,就能迎合现代人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一定会大有市场!
化腐朽为神奇,椰壳里“掏”出跨国生意
绿影婆娑的椰树,是海南最具特色的风景。在莫云峰的家乡定安县,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椰林,但在当地,人们喝完椰汁通常会把椰壳扔掉,或晾干了当柴烧。椰壳里潜藏的经济价值,一直都没有被发掘。
在莫云峰看来,用椰棕做环保锅刷不仅具有海南特色,还能“变废为宝”,原料成本上也有很大优势,可谓一举多得。可就在他兴冲冲地向家人描绘自己的创业计划时,却被母亲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海南到处是椰子壳,拿来就能洗锅了,你那产品在当地肯定卖不出去。莫云峰觉得母亲的话不无道理,有免费的椰子皮用,谁还愿意花钱买椰刷呢?
但朋友的鼓励,却给了莫云峰信心。当他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告诉同村好友莫伟高与莫开山后,两人不由眼睛一亮,说:“这个主意很棒,我们愿意入伙!反正原料不用花钱,尝试一下又何妨。”说干就干,三个人从超市买回一大堆各色各样的锅刷,把它们全部拆开了,认真地分析这些产品是怎样制造的。莫云峰发现,制作锅刷其实挺简单,只要想办法把椰棕卷起来,装一个手柄,他们的“绿色产品”就能面市了!
于是,莫云峰和朋友开始着手从椰壳里面提取椰棕,本以为这活儿很简单,没想到一操作他们才发现,这才是最大的技术难题。一开始,他们想出用棉花梳理机提取椰棕,但这个大家伙只能处理细软的东西,对又厚又硬的椰壳一筹莫展。随后,莫云峰又想出用制作亚麻床垫的机器来提取,由于不是专业设备,效果也不理想。怎么办?“既然市面上找不到这种机器,我们就自己造吧!”面对困境,莫云峰并没有退却。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三个人每天商量、尝试、否定、修改,不知试验过多少次。直到2006年春天,花光了全部积蓄并负债2万多元的莫云峰,终于能从一个个椰壳里,提取丝丝缕缕的椰棕了!他们这个“山寨版”的流水线设备造价虽不高,功能却很强大。它可以自动敲打和分裂椰壳,并把果皮产生的椰糠自动筛除出去,从而获取精细的椰棕。
一旦从椰壳中提取出棕丝,椰刷的制作就容易多了。很快,莫云峰就摸索出了全套生产工序。成功生产第一批椰刷后,考虑到当地农村人更习惯用椰子皮刷锅,莫云峰把市场定位在了周边的城区。他和朋友各背一包椰刷,到各个超市和商店推销。尽管每把椰刷的价格才2元钱,但这种新生事物却乏人问津。在海南苦苦推销了半年时间,他们只卖出了3000把椰刷,几千元销售额除去成本和差旅费,就所剩无几了。
费尽周折才研发成功的特色椰刷,难道真的没有市场吗?那一刻,莫云峰曾经豪情万丈的创业之心,不由跌进了谷底。但他又实在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他突然想到义乌小商品城。对呀,与其跑遍海南,不如带上产品到义乌试一试,那里毕竟云集着世界各地的买家和卖家。然而,在义乌奔波了两个月,他只卖出了5000把椰刷,虽好过家乡的销量,但还是赚不到什么钱。
每年10月份,义乌有个著名的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莫云峰决定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放手一搏。如果再不能大量销售产品,他的小工厂就只能宣告倒闭了。可一打听,“义博会”上一个小摊位的租金就高达3万元!博览会只举办三天,相当于日付万元,莫云峰自然租不起。小伙子灵机一动,想到了与人“拼位”。经过一番询问,他还真找到了两个有着相同需求的年轻人。就这样,三个“穷家薄业”的小老板合租一个摊位,在博览会上展出了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