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式精明:普京的叙利亚战略

 
俄罗斯式精明:普京的叙利亚战略
2015-11-01 22:12:32 /故事大全

普京的军事“加码”却是一次成功的短线操作,它不仅凸显了莫斯科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话语权,消耗的资源也较少,比起进退失据的美国反而更令人印象深刻。

10月20日,即俄罗斯空军启动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IS)目标的空袭后第三个星期,身陷内战漩涡已有4年之久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意外出现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会谈。白宫方面对此反应激烈,称此举“与俄罗斯历来声称的谋求叙利亚政治转变的目标不符”。普京则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只有巩固叙利亚合法政权,才能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俄罗斯不会放任叙利亚“被恐怖主义魔头所接管”。

唇枪舌剑之外,俄军正在进行的乃是“冷战”结束以降,在原苏联国境之外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至少6架苏-34、6架苏-30SM、12架苏-24M2和12架苏-25型攻击机被部署到了地中海之滨的拉塔基亚(Latakia);它们每天出动60架次以上,利用电视制导炸弹和普通航弹空袭“伊斯兰国”以及其他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城市。里海舰队的4艘护卫舰也发射3M-14型巡航导弹攻击了叙利亚境内的目标,以策应政府军的攻势。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势必会和同样正在空袭IS控制区,但明确反对阿萨德政权的美、英、法多国联盟发生摩擦。事实上,就在10月中旬,美俄两国战斗机一度在叙利亚上空接近到不足30公里的距离。外交上的隔空暗斗,已然升格为军事上的擦肩而过。

10 月20 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左)到访莫斯科,与普京在克

里姆林宫会晤

这种微妙的局面,与“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Proxy War)已相去不远:美俄双方并未出动地面部队,但借助空中打击、输送军火和培训人员,对叙利亚战局施加了重大影响。唯一的区别在于,由于“伊斯兰国”的危害过于突出,双方在公开场合都宣称军事介入的目的乃是遏制恐怖主义,且不得不容忍对方的存在。10月20日,美俄军方就两国飞机在叙利亚上空的接触达成保密协议,意在避免雷达照射、近距离遭遇等高危举动。此举显示双方无意对彼此的动向做进一步试探,更无意激化矛盾,而倾向于在叙利亚上空维持一个时期的共处。

多数评论家乐于从地理政治学视角分析普京军事介入叙利亚的意图。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俄罗斯需要保住塔尔图斯港(Tartus)这个硕果仅存的境外海军基地,以为继续影响中东局势提供支点。这一判断看似符合普京重视战略地理的调性,却有着明显的漏洞——在今年4月俄罗斯恢复对伊朗出售防御性武器、且伊朗已经公开介入叙利亚内战的背景下,莫斯科即使不直接出兵介入,也足以保证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发言权。黎凡特地区(Levant)在历史上就以不稳定和冲突频发著称,并不适合充当干预中东的桥头堡。更重要的是,对军事机器日益老化、正在逐步丧失跨区域武力投射能力的俄罗斯来说,塔尔图斯港提供的仅仅是海外行动的“可能性”,而不是像克里米亚那样的现实安全保障。假如俄海军仅存的几艘大型舰艇后继无人,纵然守住了港口,也无法发挥其作用。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