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健康,听起来似乎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确实有一些科学家相信健康的胖子是存在的。这些科学家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试图在大众中普及这个概念,肯定不是要鼓励胖子们自暴自弃,而是在于他们相信一些身体没毛病的胖子没必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减肥,这样有可能反而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
这个想法当然不错,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数据的支持。比如,曾经有人测量了美国胖子们的身体指数,包括血压、心率、胆固醇含量和胰岛素敏感度等等,发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胖子各项指标均属于正常范围,光看这些指标的话根本分辨不出哪些人是胖子哪些人体重正常。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几位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大胆的实验,让一群体重正常的人和一群胖子一起增肥,然后对比增肥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指标原来就差的人增肥后依然很差,而指标原来就很好的人,无论是否肥胖,增肥后各项指标依然很好。也就是说,增加的那些脂肪和受试者的身体状况没有关系。
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实验质疑了这个说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2521名志愿者在这20年里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一开始就很胖的那些人虽然有的指标还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人的各项指标下降得非常快。一开始体重正常的那些人各项指标虽然也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要远低于那些胖子们。于是英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说,健康的胖子也许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他们的身体状况会很快变糟,所以说还是应该减肥。
这两派相互争论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2016年8月18日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的子刊《细胞研究》(Cell Reports)上的一篇论文为否定派增添了一块重要的砝码,这篇论文的作者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营养学家迈克尔·瑞登(Mikael Ryden)博士和他率领的一个研究小组,科学家们说服了50位正准备去做减肥手术的胖子参加了该项实验,又找来15名体重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
首先,研究人员测量了这50名志愿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这项指标被认为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会得糖尿病的最为关键的证据。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向志愿者血液中注射了一定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两个小时后再测量一次血糖含量,结果发现有21人血糖已经降到正常水平,说明他们对胰岛素是敏感的,另外29人的血糖含量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他们对胰岛素不再敏感了,属于糖尿病的前期症状。
如果只看这个数据,说明那50个胖子当中有21个人属于健康的胖子,可以不必着急做手术了。但是,接下来研究人员又从这些胖子的腹部皮下脂肪中提取出一些样本,分析了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之后的基因表达状况,发现所有胖子的表达模式全都是一样的,和他们对胰岛素是否敏感无关,也和其他一些相关指标(比如腰臀比、血压和心率等等)无关。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肥胖组完全不一样,仅从基因表达模式即可分辨出谁胖谁瘦。
瑞登博士认为,虽然这项实验只测量了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所选取的实验对象都是正准备做减肥手术的重度肥胖者,但实验结果说明肥胖这件事本身已经足以改变一个人对于胰岛素刺激的基因反应模式了。换句话说,他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健康的胖子,所有的胖子都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即使暂时没有表现出来,将来迟早有一天也会发作。
瑞登博士打算继续这项研究,看看做完减肥手术后的胖子们的基因表达模式是否会变得和瘦子们一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 袁越
赞一个 (0)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