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三国时期,孙策曾经被当时最大的大佬宣布为没戏。
故事发生在河南许都(今河南许昌),当时,那里正举办一场高峰论坛,论坛的场地并不奢华——就是个私家花园;餐食也很简单:“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但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峰论坛,因为两名与会者的层次都很高:一个叫刘备,一个叫曹操。论坛的话题有点像《创业英雄汇》,两大导师点评天下创业者。会上,刘备抛出了一个著名问题:南方有个叫孙策的小伙子,你觉得他怎么样?
曹操微微一愣:孙策?那个头脑简单、刚愎自用的愣头青吗?
他抿了一口最爱的杜康牌煮酒,毫不犹豫地断言:“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
这个回答几乎是毁灭性的。要知道,曹操是什么身份?相当于现在商界里马云的角色。他对刘备宣布孙策不行,就好比马云对刘强东说:那年轻人没戏,走不远的,谁投给他钱谁是傻瓜。
他为什么看不上孙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策和他不一样。相比曹操和刘备这两个老阴谋家,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比较简单、阳光、直接。他虽也有谋略,但更少诈术,不爱厚黑,没有曹操和刘备那么深沉的心机。
面对曹大佬的鄙薄,孙策的回应是:你爱看好不看好,我要追随我的心,做我擅长的事。
他做了大事:交朋友、打恶仗、拼地盘。他也做了许多温情的小事:“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江东的百姓过得比魏、蜀两国百姓还要幸福。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曹操严重地看走眼了。
如果说曹、刘是浑不见底的湖泊,孙策则更像飞漾的激流。这个人物的意义不只是奠定江东基业,而且在那个乱世树立了一种新的标杆,向曹操证明了一件事——别搞得那么复杂,简单、直接,也能走得很远。
2
五百多年后,又有一个人遇到了相同的情况——被当时最大的大佬看衰了。
这个大佬的名字叫李隆基,和唐代的很多皇帝一样,他也标榜自己有文化,喜欢搞文学、听音乐,还时不时召开个文艺座谈会之类。
这一天,在他的公司总部——大明宫大厦,李隆基接见了一个从四川来的42岁的文学青年李白,打算请他给自己写诗、写歌词。
这位文学青年李白长得挺帅气,“轩轩然若霞举”。不过,由于在社会上混久了,李白表现得有一点儿粗豪,有点儿不知礼数,还有一点儿土。
那情景大概和孙悟空第一次见玉帝有些类似——“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
作为主人,李隆基的表现很有绅士风度,既没有当面责难客人,甚至默许了自己的大管家给他脱鞋子。然而会见结束之后,李隆基撇了撇嘴,冷笑一声,说出了自己刻薄的评价:“此人固穷相。”
短暂的交集之后,史上最伟大的临时工之一李白挥别了大明宫——既然我“固穷相”,既然你不需要我给你写马屁文,那么,我还是继续写我的诗吧。他付诸行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扎根人民群众,投身火热生活”,又认真地写了20年好诗。
幸亏唐玄宗当初解雇了他,因为李白这后20年的诗里,有伟大的《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我们差一点就将永远看不到“白发三千丈”“抽刀断水水更流”“朝辞白帝彩云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