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视觉】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他们的一分钟

 
【流行·视觉】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他们的一分钟
2016-12-22 11:33:41 /故事大全

“我替几千万适龄女性问吧:请问你的择偶条件是什么?”“我目前还属于不婚主义者,没有想过要结婚。所以,我交女朋友从没有想过发展为结婚对象。我跟老一辈的传统思想不太一样,不要求门当户对、高学历和知书达理,只要看着顺眼自己喜欢就行了,最主要的是三观正!”

问话的人是懂得39门语言的英语老师王知易,回答的人是王思聪,中国首富王健林之子,网民眼中的“国民老公”。

但上个月最红的网红并不是王思聪,而是“分答”,这款新上线的付费问答应用掀起上千万用户无限的窥视欲和好奇心。

一分钟背后

最初,“分答”上提问价格设置的最高上限是500元。

考虑到粉丝效应,“分答”破例将“国民老公”的问题门槛定在3000元。不过,后米朱晓华发现即使涨价到4999元的时候,还是有好多人在问他。显然,王思聪刷新了他们对“一分钟价格”的认知。

而对于很多答主,他们不认为自己在进行简单的计时收费劳动。“分答”上的一分钟只是答主们表演呈现的时间,而他们觉得别人购买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分钟。

“听众们看得到的是显示在 APP上的一分钟录音,可背后我付出的准备时间可能是一小时,甚至一整天。”王知易说。在“分答”上,他已回答了1139个问题,赚到了25037.5元。在上千个问题中,他最喜欢“如何用最快语速说西班牙语”。

这明显是个炫技问题。对语言的纯挑战性让他肾上腺素狂飙。“前后录了一整天,差不多有30多遍才感觉有点满意吧。”他后来想想,算上自己一开始就结巴的,和中途出差重新录的这个问题大概重录过上百遍。

认识的幻象

创始人姬十三说,我们让回答者用语音回答吧。“因为手机上面要输入有价值的信息,文字至少需要两三百字,但语音只需要一分钟。而且语音比文字个性化得多,更有趣,更吸引人。”

后来原始人声的魅力果然成就了产品。一夜之间,在朋友圈到处可以看到“分答”答案的分享,还有人点评“原来某某某的声音是这个样子的”。原本网友们只听说过王思聪的名字,却没有亲耳听过他说话。如今在“分答”上,网友能听到王思聪讲话的声音,这让很多人好奇不已。

还在读研究生的网友茉茉就对收听名人们的真声痴迷不已。“分答”席卷朋友圈的那几天,她几乎每天都要花几十块钱用来提问和偷听,还热衷于和同学们分享各种热门回答。

在使用“分答”的一周后,茉茉发现自己对此的痴迷终于“退了烧”。这期间她一共花了344.5元。

“突然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茉茉告诉记者,“听着听着就觉得很无聊。原本听着声音,觉得对方貌似距离你特别近,给你感觉更熟悉了。不过再怎么听人家也不认识你,这就好像一场梦。”

在睡觉时帮你赚钱

编剧马广也是被王思聪吸引到“分答”的。他第一个提问的人就是王思聪。问题是:“你如何分辨女票爱你的人还是爱你的钱?”

通过这个问题,马广不但听到了王思聪的原声,还和他一起做了笔不错的买卖——该问题已被偷听了23265次,目前为马广赚到了5470.25块。

在“分答”发布之初,“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的口号被认为是绝妙的设计,吸引了不少网友参与。

“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好问题,偷听的人多了,“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问题太过了,超出了回答者的承受范围,他可能不答;你问得太平,人家又觉得没意思。”在朱晓华看来,“问答实际上是双方合作演一个双簧:就像记者采访一样,你得揣摩他想要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得是广大受众感兴趣的”。

说好的知识共享呢

迅速以王思聪、papi酱、章子怡等名人网红问答席卷朋友圈后,“分答”面临了关于其给出的“知识技能共享”标签名不副实的一波波质疑。

资深媒体人韩福东说:“当问答更多被王思聪‘你最喜欢的啪啪啪姿势是什么’所占据时,你会发现它们和所谓的‘知识技能共享’隔了几百个万达广场的距离。”

在一些人看来,“分答”的横空出世,本身就不是为了解决知识不足的痛点,它为网红、八卦而来。毕竟不能奢求在一分钟之内能够获得怎样高深和专业的解答。

除了明星网红,“分答”收入热度靠前的还有作家、编剧、创业公司CEO、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等,收入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医生在我们平台上非常赚钱,这也是我们最开始没有意识到的。这说明,专业人士的价值已经在‘分答’上有所体现,这符合我们一开始的构想,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让专业知识在我们平台上占多数。”

6月1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俊提问给天文学家张双南:“将公布的LIGO引力波新闻,又发现一个黑洞合并,分别为14和8个太阳质量,对天文和宇宙学有何意义?”

“竟然两个科学家会用这么新潮的方法把这则新闻曝出来。”作为科技迷的朱晓华说,这是在中国国内第一时间公布引力波第二弹的消息。

在短短三四个小时内,有接近两千位科学粉付费偷听了这则“知识”。

“对一个年轻姑娘,哪个牌子的眼霜最好用算是一则知识。而对于一个博物迷,认识一种新奇鸟类的作息算是一则知识。”在朱晓华看来,这就像一场知识条目的自由竞赛。

赛点在于,如今,人们愿意花多少钱购买一则过去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