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师北宸
知乎于2011年1月上线,内测期间通过邀请吸引了一批IT、互联网精英人士参与,他们积极回答问题,接受站方鼓励用户使用实名的建议,在内测初期营造了一个颇有水准的高质量内容氛围。在其它热门社交网络上,邀请码刚放出来就被抢光,一时间一码难求。
Quora更应该被当作一个社交博客(Social Blogging)。因为国内的不同环境,Quora的模仿者更容易做成一个2.0版论坛。被称为Quora“拷贝猫”(Copycat)的知乎网的联合创始人及CEO周源早在2010年10月26日就写过一篇关于“ Quora 重新发明了博客与论坛”的日志,他写道:“论坛是一个可以让信息快速流动的网络形态,但这同时也是论坛的缺点──垃圾信息也随之快速的产生和流动。……Quora 的做法是,把能带给作者激励的功能和无价值的内容区分开,功能是功能,内容是内容,回帖盖楼在激励功能上是有用的,那就留下,而随之产生的垃圾内容没有价值,那就去掉。”
到了今年2月23日,在回答《知乎的问答方式,比论坛好在哪里?》的时候,“知乎的信息机制比普通论坛要先进,论坛的信息组织方式决定了其不可能做到无穷大……知乎的质量保障机制比普通论坛有更多优点,知乎一开始就有淘汰垃圾内容的机制,把论坛中大量出现的「路过帖,沙发贴,mark 贴」进行了功能化,这一方面去掉了垃圾内容,另一方面保留了「拜楼主」的激励功能,每次记名的赞同相当于在微博上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转发。”周源写道, “长期来看,知乎会超越媒体成为工具,算法就成为核心,让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的问题。”
在用户快速涌入的期间,社区质量也开始有所下降,还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用户名,比如类似xnffmwq,wen所wei 闻,zljxj,djyjyb,狼A人这样非真名无意义的用户名,预示着社区有走向论坛的趋势。根据知乎官方用户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不允许“用户名中含有数字、特殊符号及无意义的标点符号”以及“明显不符合正常用户名特征的情况”,否则“知乎保留予以警告、要求修改、停用账号的权利”。对于一个提倡使用真实姓名的社区来说,当用户遵照站方建议使用真实姓名注册进去后,发现很多无厘头用户名也能存在,总会让一些习惯于取一个不像真实姓名的用户有被耍了的感觉。
此外,刚运营三个月时,因为知乎用户协议中的霸王条款、不提供用户名注销功能、“Quora没有中文,我们有中文,所以我们算创新,不算山寨”以及屏蔽了一些李开复负面话题的讨论,令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做好一个让用户可以心无旁骛地贡献内容的社区。虽然此后知乎将用户协议修改为默认采用CC 协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周源也一再呼吁用户“请相信我们”,但上个月当有人提问“知乎私信是绝对私密的吗?知乎团队成员会看到私信内容吗?”,有用户回答“如果他们想看,肯定能够看到”时,管理员回复道:“您说的并非事实,希望您能删除答案,谢谢!”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上贴出她与朋友QQ聊天截图时说: “我用知乎盖楼,用扣扣……”知乎的投资方创新工场员工在微博上搜到后,便在后面回复到:“请自重,我们会封号的”。
请注意,这位用户只是在微博上贴出她与朋友QQ聊天记录截图,并在微博中提了一句“我用知乎盖楼”就被莫名警告封号,这种举措匪夷所思。虽然事后这位创新工场员工向这位用户道了歉,但知乎管理团队及亲友团如此草率就对用户行为进行警告,令人担忧未来用户的权益是否真能得到基本的保障。毕竟,我们已经在太多在官方言论中看到过“请相信我们”之类的言辞,言语是苍白的,行动才是试金石。
社区之所以难以“管理”,往往是因为定下了规则而不执行,或对用户行为做过多地直接干涉。规则执行得不坚定,既容易让用户感到不公平,也容易让社区水化——随着用户群扩大,可以想象当身披“重噺苼活。”“鬼ぷ崽子”“﹡Mè._Hui”之类用户名的用户入驻时该怎么办?
周源对如何提升内容质量上考虑得很周到,但对“人”的把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内博客最火的时候,除了新浪的名人博客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以外,真正通过作者写作打拼出来的优秀博客并不太多。而喜欢在天涯、猫扑里路过、mark、顶楼主、占沙发、对骂的论坛用户,以及近两三年豆瓣咆哮体以及有网易特色的网友跟帖用户的兴起才是中国互联网最主流人群。——不会提问、喜欢辩论以及答非所问的内容已经在知乎滥觞,当Quora完成博客2.0升级时,知乎正拐向中国模式——论坛2.0。
(师北宸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师北宸,互联网从业者。曾做过社交网站,媒体编辑,东西网前电子杂志与市场总监。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希望作一枚开启互联网常识讨论的数字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