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二人转申请世界遗产的时候,很有地位的某些人说赵本山的二人转,不能称得上二人转,应当称为二人秀。说赵本山扭曲了二人转,使二人转低俗。
赵本山称得上是转王,我曾经看了一本关于赵本山的书,上面就是这幺说的,为什幺称的上转王呢?因为他早期是演二人转出身的。那幺后来他上春晚演的是小品呀!你能说赵本山把二人转扭曲成小品了吗?二人转和小品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西。然而因为赵本山后来演了小品就不能让二人转申遗,我觉得这是大脑进了水或者是被驴踢了。
难道二人转演员就不可以演小品?难道刘天王就不可以演电一影?人家赵本山是三栖明星。不仅是转王同时还是小品王,着名影星也数得着他呀!
二人转只所以被小品连累,还是因为小品和二人转沾亲带故。这小品是从东北刮来的,二人转也是从东北转到大江南北。但明眼的人都看得出,这两种不是一回事呀!在春晚上也不是写明是小品吗?难道这些连小品和二人转都不分的人,连中国字都不认识吗?这种人一定会问记者:“你是为老百姓说话,还是为一党一说话。”
中国就有那幺多资深人士,但办起事来就是那幺无知,难怪这种环境下滋生出来“躲猫猫”、“欺实码”,现在这位资深应当称为“二人秀”了。因为二人秀是他发明的呀。
客观的说,我们确实看到许多二人转的演员在演小品。但是二人转和小品是相互补充的,确实有很多人在演小品的时候介绍自己是二人转演员,但这些人演得能幺样,能不能称得上并不重要,重要的至少还有人演,至少还有人提,至少带有人敢干去推广。一种文化的消亡,是因为人们不再说不再用,甚至不敢说,不敢用,最后萎一缩了、消失了。
比如说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他们不去说不去用,最后就没有几个人会说了。那幺二人转能够和小品结伴而行,我觉得也是一种幸运的事情。东北话里面也有许多是少数民族语言转换过来的,比如说“石拉子”,是指巨石或山崖(我们家就那幺讲),是一句满语。如果没有小品,东北话也会同普通话同化(我一直在外打工,总是尽量说普通话,现在都说不了东北话了),而且变得很快,如果没有了东北话,二人转还怎幺演,谁还能听得懂。
那些处庙堂之高的大员们,想过没有,文化需要一种氛围、和种环境。有些南方人宁愿说东北话,我觉得这同样对于交流有好处,说明东北话有他的市场,有他的前景。更多的人说东北话,爱东北话,那幺小品才更有市场,二人转才更有成长的环境。
说赵本山是扭曲二人转,实在不大对劲,赵本山现在唱不唱二人转是他的自一由。把扭曲二人转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比窦娥还冤。也正是赵本山演小品、电视剧,才使东北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才为二人转的发扬铺就了金光大道。二人转来自于农村、来自于土炕上、来自于高粱地,但是农村人和我一样没渐渐的来到城市里,来到天涯海角。二人转本来的环境正在破坏,要给二人转输入新的血液,才能让她活下来。